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479)

顾欢喜忍不住问,“你父亲呢?事后,他就没追查吗?没给你和你母亲一个交代吗?”

顾小鱼艰涩的道,“他查了,但府里的大夫早就找不到人,问责李侧妃,她也有充分的理由,她不是没管,院使那儿派人去请了,只是没请到人而已,至于如何中毒,更是跟她无关,事后查出来是照顾我的奶娘动的手脚,可那个奶娘,是我母亲找的,出了事后,她就撞墙谢罪了。”

“死之前,什么都没吐露?”

“只说她是一时糊涂,对不起我们母子。”

“就这样?你父亲能信?没继续深挖背后的凶手?”

“顺着奶娘的线索查了,但什么都没查到。”

顾欢喜气笑了,“怎么可能会啥也查不到?这件事破绽那么多,随便揪住一个能找出点问题来,像你父亲,早不走晚不走,为什么偏偏那个时候去宜州?是谁撺掇的他?难道这不可疑吗?还有周院使,为什么找不上人?这里面肯定也要做些安排,还有那个大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可以查他的交际圈儿,看跟谁来往,受过谁的恩惠,是谁举荐他进的府,这不都是线索吗?”

“最异常的,还是一头撞死的那个奶娘,她跟你们母子无冤无仇的,好端端的害你干什么?害人得有动机啊,去查她的家里,是受了胁迫还是拿了好处,总会有蛛丝马迹留下,喔,还有郑春秀,她是李侧妃身边的人,得了赏赐,回村没几天就死了,还是以瘟疫的理由死的,别人不怀疑,你父亲就没点联想吗?”

一字字、一句句,问的顾小鱼脸色泛了白,拳头也不知不觉的收紧。

顾欢喜刚才太生气,一时忘了,这会儿总算慢半拍的反应过来,大皇子就算当时太蠢没查到真相,后来也该知道了,若不然又怎么会让顾小鱼的舅舅将他带走呢?

定是因为大皇子府里危险重重,小鱼留下,他也护不住,只能出此下策。

她心疼的将人又搂进怀里,抱着也没说话,此刻,也不需要她宽慰,因为任何宽慰之词,都改变不了什么,只能等他自己消化。

直到卫慈来说,饭菜准备好了,母子俩才从书房,神色平静的出去。

吃过饭,卫良回来了,带回许怀义的吩咐,“老爷说,他没做过,是许家在污蔑,败坏他的名声,让奴才请徐村长和许太爷出面制止。”

顾欢喜道,“那你就按老爷说的去办吧,别空着手去,让卫慈去后面的库房里,准备两份礼带着,也好说话。”

“是,太太。”

顾欢喜随后又拿出几张银票来递给他,“还有这个,一部分捐到村庙里,用那份名单上的人的名义,另外一部分,拿去护国寺,请那儿的僧人再为他们点上长明灯。”

卫良恭声应下。

他走后,顾欢喜转头对顾小鱼道,“以后,娘会每年都用他们的名义捐银子给庙里,为他们积攒功德,长明灯也会一直点着,为他们祈福,都能投个好胎,下辈子不必受苦受累,儿孙满堂、寿终正寝。”

顾小鱼忍下涌上眼眶的那股酸意,挤出一抹笑,“谢谢娘,等儿子能赚银子了,儿子再去做。”

“好,娘等着,但讨公道的事儿,急不来,得找合适的机会,你暂时还不能露面,我跟你爹,会看着处理,行吗?”

“行……”

第384章 膈应他

顾小鱼下午照旧去上课了,出门时,神情平静,步履从容,与往常无异。

顾欢喜看的既心酸,又忍不住为他骄傲,这样的心性,确实是能干大事儿的人。

他走后没一会儿,顾欢喜刚哄睡了闺女,本想看书转移下注意力,徐村长和许大伯就上门了。

俩人说的自然是谣言的事儿。

许大伯垂着头,脸上的表情很是有几分灰败颓然,身上透着股沉寂绝望。

相较他,徐村长的情绪就显然激动多了,把老许家的人翻来覆去的骂了一遍,丝毫没顾及许大伯在,什么不知廉耻、卑鄙小人等等的话都毫不客气的出口了,骂痛快了,才道,“我已经跟村民们都说清楚了,以后指定没人会误会怀义,许怀廉自己没本事考上精武学院,就败坏怀义的名声替他做遮掩,哼,不知所谓。”

“我也警告他们了,要是还不知道悔改,非得这么折腾,下次就请他们离开村子,反正他们现在背靠着乔家,有的是去处,又不差钱,在城里买套大宅子也是能行的,何苦跟着咱们在乡下死磕?”

“你公公应了,说以后会约束好儿子,不会再让他们干这种蠢事儿,喔,还装腔作势的许了不少好处,他们家不是要在村里盖五进的大宅子吗,需要的人手可不少,给的工钱也算高的,呵,拿着小恩小惠的收买人心呢,当谁稀罕似的?”

“咱们村里,哪还有闲人给他干活?工钱再高,能有在作坊和庄子里做事高又稳当?哼,穷人乍富,手里有点银子,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脚上的泥都没洗干净,倒是摆上老爷的谱了,简直可笑。”

他吐槽的这些话,还是有所保留了,之前对着村民,比这可狠多了。

村里如今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他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现在的大好局面。

整个过程,许大伯一声不吭。

顾欢喜只做不知,也没有说什么宽慰之言,也轮不到她去宽慰。

老许家的为人处世越是失败,许大伯的脸上就越是无光,谁也改变不了,除非许大伯自己不在意了,但他那性子,怕是难。

送走俩人,她进房车看了眼,没有任何小纸条,自然更不见许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