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怀义没啥原则的道,“行啊,你觉得合适就行,不过,我觉得,比起那些,他们应该更喜欢留在书局打工吧,那也不跌份儿,比如帮着登记借书人的信息,我有次去,见掌柜的一个人压根忙不过来,伙计们认个字还行,写字就吃力了。”
“是吗?掌柜的没说,行吧,回头我安排一下,只要那些学子愿意就行。”
“肯定愿意,其实,你尽早搞出报纸来比啥都强,那样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说出去也更体面。”
“等种上麦子再说吧。”
“行,那咱后天带着孩子们回村秋收吧?豆子和蜀黍,差不多能割了。”
“好,顺带着过中秋。”
两天后,两口子带着孩子再次回了湖田村,拿起镰刀,下地收割豆子和蜀黍。
也不是头回干农活了,大家都勉强算是有了经验,但经验归经验,顶多不那么手忙脚乱的狼狈,辛苦依旧还是一样的辛苦。
这次干的时间短,因为遇上中秋节了,陆长治和孙永琰要回自己家过,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的。
许怀义准备了一份厚实的节日礼,塞了大半马车,让他们顺便带了回去。
留下来的,晚上的大餐是期待已久的火锅,不是以前用茱萸代替辣味的那种,而是真正的番椒辣锅底,为了让香味更惊艳,许怀义还特意让人帮忙寻了些牛油来,如此熬制出来的汤料,那叫一个浓郁霸道。
谁吃谁不吭声,只顾埋头猛造。
哪怕辣的眼泪汪汪,手里的筷子依旧飞快的从翻滚的锅里捞起一片片的羊肉。
除了羊肉,其他的配菜也十分美味。
焦大夫忍不住感慨道,“就这锅底,啥东西搁在里头涮一下都好吃啊。”
江先生深以为然,“没想到这番椒火锅如此美味,远胜茱萸多矣。”
许怀义哈哈笑道,“颜值也高啊,瞧这红彤彤的一锅,看着就有食欲。”
后院的辣椒已经大都已经红了,摘下来晒干后,取出里面的种子,外皮被顾欢喜收拢起来,平时都舍不得多吃,就等着用在火锅上。
果然,没人不被它征服。
只有阿鲤吃不得太辣,偏又馋这口,吃了没几筷子,嘴巴都有点肿了。
好在顾欢喜还做了个番茄锅底,虽没辣的那么过瘾,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至少几个孩子都很是喜欢,涮肉还能喝汤,适合不能吃辣的人。
陆家和孙家,这会儿也吃上了两种不同口味的火锅,俩孩子带的节日礼里,就有两口铜锅,顾欢喜直接做好了汤底,回去后,只需加热就行。
孙家人吃过后,当即就都爱上了,甭管是红汤辣底的,还是番茄味的,都有喜爱它的受众群体,纷纷打听,这锅底哪里有卖的。
陆家也是如此,一开始他们都不把这两口锅放在眼里,家里不缺会过满汉全席的厨子,啥美味没吃过?
但尝过后,真香了。
然而陆长治道,“顾婶婶只种了一点番椒,自家用都不够呢,旁人想吃的话,要等明年了。”
第439章 苏家内斗
另一处,孙家人也有此念头,不过孙钰知道的较多,不用儿子张嘴解释,他便开口把一个个好奇的人给打发了回去,不过私下里,他对着孙尚书感慨,“今年这番椒和番茄种的少,自己吃尚且不够,自是顾不上拿出去做生意,可明年,照怀义的打算,是肯定会对外售卖的,届时,一炮而红不在话下……”
孙尚书了然,“你担心怀义再次出风头、招人眼红嫉妒?”
孙钰纠结的点了下头,“他出的风头太多,实在不宜给他的名声再多加筹码,可也不能打压夺了去,那样对他也不公平,唉……”
他苦笑着叹了声,“徒弟没本事,做师傅的头疼,谁能想到,徒弟太优秀了,也让当师傅的发愁呢?”
孙尚书毫不留情的挤兑他,“那还不是因为你这当师傅的护不住?”
孙钰哑然,一脸惭愧。
孙尚书凉凉瞥他一眼,“你也是笨,把番椒和番茄的功劳算在顾氏头上便是,女子即便名头盛一点,也没多大事儿,他们夫妻一体,肥水不流外人田,怀义不吃亏,况且,十有八九,本也是人家顾氏的功劳,怀义哪来的稀罕种子?不就是他媳妇儿寻摸的?”
孙钰反应过来,眼神一亮,大大松了口气,“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了,是顾氏的功劳没错……”
孙尚书哼笑,“你有点好事儿就向着徒弟,怨的了谁去?”
孙钰干笑着摸了下鼻子,这不都习惯了嘛,谁叫他徒弟太能干了呢。
被夸赞的许怀义此刻正在院子里纳凉赏月,怀里抱着闺女,一边帮她剥石榴仔,一边讲神话故事,故事的内容紧扣今夜的中秋主题。
不止阿鲤喜欢,其他人也听的津津有味。
这些故事通俗易懂,可仔细品味,又韵味无穷,透着令人深省的道理。
即便是江墉,也听的聚精会神,就更甭说孩子们了,个个都着了迷,求着他说了一个又一个,恨不得把他肚子里的墨水全部挖空。
许怀义也乐意在这方面惯着他们,说累了,就喝口茶润润嗓子再继续,内容越讲越精彩,引人入胜,听的人也越发精神,都不知道困了。
也就顾欢喜清醒些,约莫着亥时中,便开口催着去歇息。
不过个个都意犹未尽,便央求顾欢喜再听最后一个,听完便散场。
顾欢喜见许怀义脸上那不怀好意的笑,无奈的提醒,“你们确定还要再听一个?”
顾小鱼和江逸齐齐点头,就他俩听的最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