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群穿宋朝]苍穹之耀(145)

孔知遥一只手玩着手机,一只手心不在焉地在往嘴巴里塞面,冷不丁肩膀被拍了一下。

“啊——”他吓得差点呛到,猛地回头过去:“谁啊?!”

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想问你点事情。”

那陌生男人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穿着古代人的那种衣服,神态温和老实。

奇异的是,他的右眼角长了好几颗痣,看起来怪怪的。

“你是——”孔知遥打量着他的穿着,放下筷子和手机问道:“想问路?”

现在进入扬州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组成也复杂了起来。

老派扬州人守着旧城区的一亩三分地,半自愿地适应着政策和新规。

新派扬州人被广场四角的讲座和种种新奇之事吸引,偏主动地适应着日新月异的生活。

江银人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此处,也开始感受和适应古代生活。

而务工者作为新入城的第四方,处境是有些尴尬——毕竟既不是本地人,又什么都不懂。

但人们总归是善良和互相帮助的,整体上排外情绪并不明显。

“这位小兄弟,”朱熹见他对自己没有敌意,开口询问道:“可否跟你问问这有关扬州城的事情?”

“啊?”孔知遥笑了起来,指了指旁边的长凳:“坐吧,你想知道些什么?”

他作为参政院的实习生,平时没少帮这些城民指引方向。

想务工的,想读书的,想离婚的,想跳河的——

有些扬州人完全把临国人当神仙,遇到事看见短头发的男人就冲过去求帮忙。

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

原来,这是个从福建过来的东南人,难怪口音听起来怪怪的。

他在十年前去京中考试得了中等的名次,被安排到泉州担任同安县的主簿。

在任满之后,这男人回归同安,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开始教书和立著。

他最想知道的,便是真知,也就是这万物的真理。

——然而真理这种东西又不是白菜,想买就能买,自然是搞不到的。

朱熹原本专心立著追求真知,想着格物悟道探究真谛,没想到外乡人传来消息,说是亲眼在扬州看到了真龙!

看到的,是真正的龙!

伴随着水雾连天,会摇头摆尾,而且还能浇灭烈火的真龙!

这是真龙出世,圣人降临!

那男人越说越激动,口水都差点喷到他的面里。

孔知遥下意识地把面碗拉远一点,眉头抽了一下道:“所以你就不教书,跑来扬州看龙了?”

好像因为龙的事情,来扬州的人很多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

这帮人如果看见人工降雨,或者两国宴会上的那些化学实验,搞不好就真的觉得这都是神迹了。

所以为什么参政院不直接搞宗教治国愚民政策啊……真是难以理解。

朱熹忙点了点头,又忍不住扬起了声音:“虽然没龙看到,可看见了天鸟啊!”

他那天听见轰鸣巨响,跟着街上的众人游走奔看,也见到了那高空之上的神鸟。

这可是在临安城都未出现过得奇景!

如此之大,形态奇异,据说也是任由临国皇帝驾驭的圣物!

鬼知道你说的天鸟又是什么东西……

孔知遥觉得这老兄好像特别容易激动,试图安抚道:“没事的啊,以后还能见着的。”

“我待在这扬州城里已经快一年了,”朱熹难得遇着个年轻又耐心的临国人,语气急切道:“这里的讲座,我每天都去听,当真是振聋发聩,如雷贯耳!”

“我还会写简体字!”

他生怕孔知遥不信,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出数字和楷体的简体字来。

“呃——打住,”孔知遥咽了口口水,看了眼快结成团的面,依旧耐心地询问道:“你想问我什么?”

“是这样的,”朱熹目光如炬,两眼都非常真诚:“这广场的讲座,当真是奥妙无穷,令人能茶饭不思——可那广陵学堂,我怎么都进不去啊!”

“你想上学啊……”孔知遥为难道:“学堂都是给小孩子的,现在还真没几个成年的插班生。”

能进去读书的成年人,都是写了诚挚的文章,并且接受面试审核的人。

这朱熹进不去,要么是名额不够,要么是没搞对方向吧……

“我如今找了个书店帮着看店算账,还有地方可以住,”朱熹露出失落的神情:“听那些临国的人说,上学才能更清晰而明确的学到更多东西,我是真没法子进去么?”

他这一番话说下来,反而让孔知遥没心思吃这碗面了。

就颇有种碰见个流落于异国他乡一心求学的外国友人一样。

——总归该帮个忙吧。

“你想要的,是什么真理啊?”孔知遥皱着眉问道:“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国富论?”

“这些,这些都是格世真言吗?!”朱熹又露出狂热的神情出来:“我从前格物问心,总是不得其解,可听了你们临国的讲座之后,才终于开了窍!”

孔知遥一头雾水:“开的啥窍啊……”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朱熹一脸严肃地背诵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他所追寻的道,从一开始,就是在南辕北辙。

孔知遥心想这不是基础的唯物论吗,脸上依旧一片空白:“你以前不知道这些吗?”

朱熹摇了摇头:“在没有和讲座老师接触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理论。”

难怪啊……

孔知遥想了想道:“你确实找对人了,我还真认识参政院的人,关于你上学的这事儿吧……我帮你去跟他们问问?”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朱熹露出为难的神情:“我原本就积蓄不多,来了扬州以后不可能不去上班看店,否则都交不起学费……”

“不是钱的事情,再说了可以搞个成人夜班嘛。”孔知遥摸了摸下巴道:“你平时在新城区还是老城区的书店干活啊。”

“老城区的那家,如果要找我的话,白天都在那里,”朱熹一脸诚挚道:“真的非常感谢你——”

“哎话说,”孔知遥打断了他的话,露出八卦的表情来:“你难道没收到那个招安令吗?”

“你是说,招贤令吗?”朱熹问道。

自新年伊始,城中就有人流窜着散发这种东西。

政府虽然跟着监控抓了两次人赶了出去,但因为没有杀头和当众威慑,所以效果并不大。

新派人觉得这都是无稽之谈,不予理会。

而想离开这儿的人早就走了个干净,哪里懂什么临国的机密。

剩下闻风而动的,都是投机者。

久而久之,也没人管这事了。

“我收到过,但是扔垃圾桶里了——可回收的那一个,”朱熹下意识道:“没扔错吧。”

“没扔错。”

“这东西我看不下去,何况扬州是圣城,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这男人露出郑重其事的神情来:“你是不知道,外头的人说扬州,是无火之城,明夜之城,大圣之城!”

他朱熹虽然没见着走水时飞出来扑火的龙,可也见证了大退金兵,两国来朝的景象。

还有当晚那漫天的星火绽放,漂亮的犹如众星朝拜一般!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临国不直接出兵收了其他两国,可自己要在这追寻正道的信念是绝不会动摇的。

他还想看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知识,离真知更近一点。

人生在世,满足于吃喝玩乐有何意义?

有限的年寿,当投入于无尽的学知之中!

“哥们儿,我跟你实话实说,”孔知遥被这人称兄道弟搞得非常受用,露出暧昧的笑容来:“我今天急着吃面回去看书,就是为了考这参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