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群穿宋朝]苍穹之耀(219)

可这一次,宋国实实在在是兵不血刃。

确实没有跟金国动刀子,可效果不亚于往要害处直接捅了数刀。

原因很简单,现在有临国护着,宋国的底气足了很多。

就算金国熬不下去了对宋国开战,南方这边天气温暖存粮富裕,士兵们都被养的强壮有力,那吃亏的还是连冷成一只柴鸡的金人。

古代由于信息传递不太方便,有些史事并不能成为教训,人们还是会在几百年上千年之后于同一个坑里再跌一次。

赤壁之战的时候,由于庞统对曹操献计将船身相连,直接造成了船只因联动反应无法灵活驾驶,一把大火如同瘟疫般纵横前后。

而在千年之后,陈友谅在对战朱元璋的时候照样用了这个歪主意,同样的惨剧又发生了一遍。

同样的事情,如今在宋金之间也在上演。

云祈当初之所以能够自荐入宋,就是因为她在两国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来了一出鲁梁之谋。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贤相,他虽然叫管仲,实际上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他在后世被誉为千古名相,还被实实在在的供奉为财神爷。

在春秋时期的时候,梁鲁齐三国交壤,虽然明面上关系还不错,但齐王总是担心梁鲁联起手来怼他,不得不向管仲问问有什么办法。

这位贤相当时回答说,鲁梁二国的百信以织绨为业,您带头穿绨服,再吩咐左右近臣也这么穿,齐国的百姓们就会纷纷效仿了。

这皇帝为了国家大局成了时尚达人,百姓们果然也有样学样,绨缎的价格就开始嗖嗖的涨。

管仲觉得这还不够,就又对鲁梁的商人吩咐,只要你们给我贩来一千匹绨,我就给你们三百金;贩来万匹,就给三千金。

鲁梁两国的国君都是傻狍子,压根没看出来哪里有问题,还乐呵的边数钱边吩咐百姓们多多织绨。

几个月之后,这两国的百姓没剩下多少种地的,全都去干手工业了。

管仲留意着这两国家的经济情况,又等了几个月,直接吩咐皇帝改穿帛料衣服,而且直接与鲁梁禁绝交易,不要再给他们任何经济的支持。

这齐国的金主一撤,鲁梁就懵了。

百姓们的农田荒了一年,又因为织绨错过了农耕期,现在直接饿的支持不住,而且粮价还在疯涨。

这真是要了亲命了。

齐国这么一耗,鲁梁的百姓就纷纷往齐国跑,三年之后那两个傻狍子皇帝也干不下去了,直接举国归顺了齐国。

如今宋国效仿齐国玩了这么一出,金国也开始感受这其中的滋味了。

大雪天的又冷又饿还买不着粮食,黑市的价格都涨了四五轮了,这才十一月——等进了严寒的那两个月,该怎么活啊。

宋国两年前和云祈开始接触的时候,就开始一节一节的削粮食外贸的份额,不断扩大对金国冰糖的进口份额。

金国因此也重用云祈,开始心满意足的数钱。

可冰糖这种东西,在古代是奢侈品而不是消耗品。

到了冬天,宋国的粮食供应说断就断,临国那边因为要赈济难民也早就自掏腰包买了大量的商品粮,在五州各地做慈善事业,金国的土地原本就难种活粮食,现在更是寸步难行。

唐以没有死的时候,还设立了最低耕地面积红线,可他死之后,这红线就被云祈轻描淡写的拆了。

如今金国一片大乱,消息传进朝廷的时候已经有好几片冻死的百姓了——粮价还在不断的上涨,是把人往绝路逼的情况。

而云祈早就提前一年准备好了撤退的路线,直接作宋人打扮顺着车队逃去了临安。

她这一走,完颜雍才知道自己又被算计了。

北方风寒又地干,粮食就算要种,也是明年八九月份才能收上来,十月十一月左右才能流通到各个地方,如果让他们干等到那个时候,根本不现实。

那就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了。

要么,想办法高价从临国或者宋国手里买。

要么,就直接抢。

完颜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各城的粮仓如今已经放空了,但还是不够——

路上尽是乞丐和饿殍,有好些人已经饿到要去抢富商家囤积的粮食,引发各种乱象了。

再这样下去,富庶些的人家家里的存粮也迟早会耗完的。

他知道自己被算计了,只最后遣使臣去临宋问了一次,还把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人家压根不想赚这笔钱,只盼着自己死。

金国直接在十一月发动了南渡战争。

这一年金国所有产下的粮食,只够养活七成不到的人。

剩下三成的一千五百万余人,就只能被活活饿死。

这一千五百万的人如果被逼到绝境上,必然会反——到时候自己也同样活不下去。

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在打仗,更像一场声势浩大的抢劫。

完颜亮如今终于从梦中惊醒,清楚临国打不得。

如今的临国不仅占着五州,而且军力扩充了多少他们根本不清楚。

宋临联手断了他们的粮食进口,说明是早就准备好了来这一出——

宋国准备了多少暂且不论,可临国在打仗上,就从来没有输过。

如果孤注一掷的压临国,恐怕连城池都进不去,十几万人就又没了。

大军直接兵分三路,开始往邓州、颍州、蔡州三个方向压过去。

他们现在要的根本不是国土,是最快速度最大效率的抢到粮食。

越往后拖,就越是寒冬,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赵构布置了五个点的防御体系,却只猜对了两处——

他以为金国会从凤翔或者襄阳方向过来,可对方明显不关心战略要地的选择,一心只想抢粮食过冬。

临国这边早就把主城城墙修好,守军分了三路护住要害处,继续在城内号召群众开展温室养殖和温室种植的学习。

钱凡早就把新式榴弹炮架设在了制高点,保证指哪轰哪,连地皮都能炸飞。

正如他们所料的是,金国显然没有和临国再较量第三回 合的道理,连过来的意思都没有。

柳恣一边关注着战局,一边窝在火炉旁边处理着公务,旁边辛弃疾坐在另一侧的书桌上,在专心备考结业考试。

他已经申请了去参政院的实习资格,接下来的一年里会边实习边准备考试。

千里之外战火凶猛,听说宋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杀向了南京路,战线如同凹凸二字一样各有起伏。

可至少在临国这边,安安静静,无事发生——

就好像之前签的三国和议是个笑话一样。

当初签合同的时候,柳恣这边就要求金国两年内结清账务,如今根本没有亏损什么,只是少量逗留在金国境内的商人不知道能否顺利出逃——至少政府这边早就再三知会警告过了。

这和议里的内容,有近六成没有被三国履行,只是当时做个面子,方便利益交换而已。

宋国先背刺了金国,直接断了命脉,金国如今反扑回去,虽然确实能抢掠不少的钱财粮米,可未必能解决危机。

一切,就看这个冬天了。

柳恣看着日历,抱着马克杯小口的吹着气。

他的神情看起来平和而又温润,根本不像是这战局中的操纵者之一。

实际上,临国一直在抬升其他两国的粮价。

临国的粮价一直都很便宜,但永远都是有限额的。

居民能买多少,全部都要扫ID认证,根本没有私自买卖囤积的可能。

金宋两国不知道的是,这些粮食全都是临国从金宋花1.5倍的价格买回来,再在临国境内囤积或者平价卖出去,或者加工成可以储存更久的军用米饭罐头或者压缩食品。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金宋两国的粮价被临国抬升了接近两倍,陆游和其他官员当时发现的事情,实际上确实是临国在其中做着局,只是借着通货膨胀打掩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