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群穿宋朝]苍穹之耀(267)

“最好别。”柳恣凉嗖嗖道:“你敢出事我就敢就始乱终弃。”

“嗯?”辛弃疾尾音微微上扬:“你在威胁我?”

柳恣气呼呼地一个翻滚下了床,快步走了过去,凑过去吧唧了一口。

“不管。”

姜丝切完,又开始片鱼。

白净明润的米粥在锅里被熬得咕嘟咕嘟冒泡,粮食的香气闻起来朴实而又美好。

柳恣在浴室里找到了之前留下的小皮筋,对着镜子扎了一个小马尾,踩着拖鞋叭叭地又凑过来:“我这样好看吗!”

辛弃疾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他的头发不知何时留长了不少。

柳恣的头发原本就柔顺而有光泽,无论短发还是半长都颇为好看。

他这鲻鱼头一梳,前端几缕垂在额侧,后脑勺上面是小马尾,下面是接近肩侧的长发,看起来倒和平日里那个威严冷淡的元首是两个人了。

痞里痞气,倒也很好看。

“怎么想起来留长发了?”辛弃疾把那鲜鱼片和葱段一起铺到碗底,拿起木勺来浇热腾腾的粥汤。

在滚烫的米粥浇上去的一瞬间,薄如宣纸的半透明鱼片瞬间被烫熟,连带着把葱香也带了出来。

米香肉香混着葱香一起洋溢在整个厨房里,真是让人越闻越饿。

“我一直觉得你的长发好好看。”柳恣帮他铺设好碗碟筷子,便收拾餐桌边小声道:“但我恐怕没办法留这么长。”

辛弃疾怔了一下,反问道:“好看吗?”

“嗯,不阴柔,很有气质。”

至少在参政院里,越来越多的新实习生在审批通过以后流通进来,绝大多数人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都在有意的效仿这后起之秀辛议员。

这七年里,扬州城的服化风俗已经彻底临国化了。

既不走时国曾今的洗剪吹烫染十二色的风潮,也不像宋国那样事事精细讲究。

由于从前没有借鉴,现在政府也不约束管制,所以人们在融合不同穿衣、打扮风格上,越来越随心所欲的进行调和与创新。

老宋人耽于奢侈的攀比之风,哪怕一个县城的庄稼汉吃不饱饭了都要在衣服上穷讲究。

可是伴随着纺织工厂的建起、染料配方的不断测试和确定,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再也不是什么难事。

南宋越往后期秩序越崩坏,无论士子官民都可以违禁官令,在服饰选色上百无禁忌,怎么浓艳华丽怎么来。

问题是到了临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不能显示自己有钱了——

现代工业实在是太可怕了。

而相对应的,各种新城民在不断改良旧服,给裙襦长靴加上松紧带尼龙扣,用各种现代的小设计来进一步改善衣服带给人的舒适感。

至于不同人对待长发的态度,就更有趣了。

如今八十万扬州人里,只有四万左右的江银人混在其中,无论男女都有短发者,长发也长不到哪里去。

而江银中学以及整个江银城里,留着长头发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江银人也开始跟风让孩子留长发,觉得这样将来更方便在扬州融入人群。

不同的工作决定了不同人的态度。

部分安全性稳定的工厂里,只要能把头发扎好束紧,就没有问题。

可因为出现过有人的发簪掉落,又或者盘发突然散落,连带着人被卷进机器里,造成整个车间紧急制动的情况之后,绝大多数的工厂都明着要求只收短发工人,不剪长发不许来。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但古代人也理发,只是不会剪那么短。

再说了,万一自己被饿死了,或者工资太少连父母都养不活,难道就是好的选择了吗。

眼下工厂收人有挑的资格——

无数人在排着队等着进入江银城,而工作签证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没有临时居住证根本留不了太久。

大部分人不想再过黄土朝天、被徭役赋税压得头都抬不起来的日子,自然心一横去咔咔的剪了头发。

这纯然是利益驱动,与道德无关。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去扬州打工可以赚大钱,挤不进扬州也要去常州或者楚州,做半年的工赚的钱能抵种三年的地,不光能养活一帮老婆孩子,还能回家买地造房子!

除了工人和需要操作农业器械的技工之外,其他职业倒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

眼下女性的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三七比,和五年前的凤毛麟角相比已经好了太多。

在文化部的刻意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为自家女儿能去‘体面’地方工作为荣,也乐意把她们送去各种技校和培训班里,让她们学习更多的审计、财务,或者其他领域的知识。

这些学校都根据柳恣五年前的政令,建立反馈即时的反性骚扰的联名制度。

无论是在公众场合、工作场合或者私人场合有性骚扰行为的男性,只要确认情况就会留下公开案底,不仅所有公司有对应档案备注,而且还会在广场被公示姓名和照片。

一旦犯管不住手嘴下半身的错,恐怕几年里都不敢回这个扬州城。

这是由欧罗巴和梅丽坚那边传来的记录公开制,在2030年也于时国实行成熟,如今放在看似守礼压抑的古代环境下,更能有效控制那些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伪君子。

在安全可以被保证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女性进入了各种公司,并且哪怕在婚育之后,也会如那些江银人一般继续出来工作。

而经济的逐渐独立,也让她们渐渐能在家里挺直腰杆,甚至主动与懦弱无能的丈夫和离。

在时尚杂志越来越受欢迎的同时,她们不仅开发出各种发髻和盘发的方式,也有少数人剪了个流行的短发,甚至把自己的头发染烫成浅棕色亚麻色,差点被家里人当成妖怪拿扫帚轰出去。

同样的,也有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坐办公室。

有人为了泡妞或者假装自己也是江银人,就剃一模一样的短寸或者齐肩短发。

还有人想出各种披发和束发的法子,为此被杂志邀请去开了专栏。

整个大环境的改变里,越来越多的TONY老师沉浸在崭新的创作热情里。

……以至于街上顶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奇怪生物也越来越多了。

临安。

陆游还是习惯了用烛火。

电灯虽然早就装上,让这房间里到处都明亮如白昼,却又太过刻意,反而失了夜晚应有的宁静。

他在很多时候,也更倾向于骑马、吃新做出来的食物而不是罐头,以及竖版的阅读与写字。

“也许是年纪大了。”他在其他人面前失笑道:“好多习惯都改不过来。”

今夜过来手谈和闲坐的,也是好几位旧友。

枢密院和商部的来了三四个,丞相和副丞也都来了。

比起和那些临国人开会时的慷慨陈词,人们在此刻也安静了许多。

秋风总带着夜露般湿润的凉意,轻巧的风声里落子声时有时无,还可以听见有人在小口的饮酒。

其实不用那些临国人指手画脚,他们也懂某些要害的。

哪怕商部一心向着皇上,官家也迟早会毁了整个商部。

赵构不关心经济走向,不想去学习和了解那些全新的概念和局势,只会与朝廷的一切越来越脱节。

东南和湖广的商人由于和宣常工业区的缘故,早就开始抱团投资设厂,今年还注册了全新的辉茂实业公司,发展速度也极为惊人。

为了皇权能一手掌握,赵构必然会选择削商固本,可他又欠了接近千万的国债,是拿着无数商人借给他的钱去豪赌般的继续这场战争,虽然如今已经夺回了近八成的土地,却仍然在与金国死磕。

没人敢拿金国和临国之间交界的一小块三不管地带,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临国将来是必然会再度扩张的。

把临国棋盘上的空间堵死,搞不好会有人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