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栾点鼠标的动作顿了一下,半晌道:“你退下吧。”
“喏。”
龙越坐在旁边,把目光从那休止符上移开了,下意识道:“还需要再叫个来么?”
厉栾仿佛察觉了什么,摸着手腕瞥了她一眼笑道:“没事,你去忙你的吧。”
有些事情,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辛弃疾坐在办公室里,专注的整理着来访记录。
大概是胡飞忙完了的缘故,现在开始带着他熟悉更多的办公室工作流程,还会带着他去外头新开的烧烤店里喝一杯。
他适应这个新角色非常快,学习能力也相当不错。
门被敲了三声,一个矮个子男人探进头来。
辛弃疾下意识地起身,认出这是农业局的局长蔡余萧。
“您好,柳元首出去了。”他询问道:“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噢,我不是找老柳的,”蔡余萧推了推眼镜道:“跟我走一趟吧。”
“农业局里缺个书记官,柳恣让你过去补个差。”
辛弃疾愣了下,下意识道:“农业——农业为什么需要书记?”
农业不是躬耕之事吗?
“哈,”蔡余萧笑眯眯道:“这里头的学问可就大了。”
第57章 医药
这一路上,蔡余萧都相当的自来熟。
他和柳恣本来就是好友,也从他口里听见了许多有关辛弃疾的奇异之处,从一开始对这颇为聪明、而且肯主动接触现代文明的年轻人就颇为感兴趣。
正因如此,他早就和柳恣商量好,等辛弃疾熟悉办公室和行政系统的操作以后,把他带去农业局历练。
其实卫生局和其他几个部门都很缺人,但相对而言,这里的东西他更容易理解,也只有自己这个头儿的年龄与他更近。
如果把辛弃疾安排到暴躁老哥吴恭那里去,搞不好当天就被打击到想辞职了。
“您和柳元首是朋友?”辛弃疾看着挡风玻璃外清晰可见的景物,好奇道:“我们不是往郊外走吗?”
“不,去办公室。”
农业局为了上下班方便,选址没有挑在靠中心的政府区,而是在接近城郊的地方买下了一个世家大族的宅院,同时建立了新的出入口和安防体系。
宅院里的一部分厢房被拆了干净,花了三四个月建了四层砖瓦楼,并且连了水电和网络。
厉栾由于和蔡余萧私交不错,在帮忙设计房屋的时候添了不少扬州的元素,让古今式的楼与景能够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许多年轻人抱着资料和仪器在走廊中穿梭,在看见蔡余萧的时候都表现的颇为恭敬。
“蔡局长。”
“蔡局好。”
“蔡局。”
辛弃疾跟在那矮个子男人的身后,有种进入新世界的感觉。
参政院内部紧张肃穆,大家由于工作量颇大的原因,基本都没时间谈笑。
虽然胡飞和孙赐都是很贴心的好同事,但平时跟柳恣一样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偌大的办公室和公寓都归他一个人独享。
“你以后骑共享单车上下班,呃不会骑的话,我安排人教你一下就行了。”蔡余萧解释道:“出入都直接扫二维码,你的手机和手环上都有,应该会用吧。”
“会用。”
“基本的办公软件都学会了吗?”
“学会了。”
“很好。”蔡余萧把他领到工位上,低头抄来一张纸写下了一行账户名和密码。
“蔡局,”旁边的秘书走了过来,把准备好的单子递到了桌子上。
辛弃疾看了眼那个账号,好奇道:“这个是行政账号么?”
“是我昨天帮你申请的。”蔡余萧眨眨眼道:“作为我的助手和书记官,你的主要职责就是帮我整合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和需求提供对应的信息。”
秘书大概意识到蔡局长有意亲手教他,非常识趣的去忙自己的事了。
“资料的位置,在知网。”
知网?
那是什么?
谈话之间,蔡余萧已经拿过了键盘,开始帮他输入账号。
进入页面有个巨大的LOGO,中文写的是知网,英文则是HNKI。
“这个东西的存在,等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蔡余萧跟他解释着检索和相关的用法,一边说明这个东西存在的意义:“虽然时空异变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局域网的状态,好在镇子的数据库一直有同步更新备份的设置。”
从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这个概念起,各国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他们用数字图书馆储存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同时也将国家80%以上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了数据化。
从社会科学到信息科技,从医药卫生科技到经济管理,可以说全门类的知识都完成了储藏和分类。
“现在各局都开放了访问和下载权限,但小赵那边也进行了相关监控,”蔡余萧调侃道:“你要是搜索什么违禁字词,可能会触发网警监控,会有人来抓你的哟。”
实际上,有关军工和核心科技等领域的资料,现在被设为了禁止访问的状态,哪怕他有意窥探也没办法进去。
辛弃疾点了点头,接过了那张秘书递来的打印纸。
左边写的是注意事项和要求,右边写的是对应词条——
水田灌溉
植株培养
水稻增产
大棚技术
……
“这些词条需要你一个个检索和下载相关内容,具体要求在下面也写好了。”蔡余萧打了个哈欠道:“既然办公室软件都会用,那多的应该不用我教吧。”
“请问,”辛弃疾好奇道:“需要我把这些都编成一本书吗?”
“编书需要其他的软件,你先把PDF文档按顺序放好,文件名命名规则纸上有写。”蔡余萧的手机响了起来,明显还有人催他办别的事情,他眨眨眼笑道:“欢迎来到农业局。”
辛弃疾学过打字,也明白文件的下载和保存方式。
他仔仔细细的读完了纸上的所有要求,再次抬头看向了那个知网的标志。
也就是说,这个就是虚拟的国立图书馆?
所有的科学知识全都在这上面?
他随意找了一个词条,输入了进去。
点击搜索之后,大量的对应论文出现在了下面。
这些——这些都是种植水稻的技术?!
那青年懵了半天。
他虽然自己没有实际上种过田,可耕作之律还是清楚的。
这千百年来,种田不都是播种除草、浇水除虫?
由于蔡余萧走之前说先适应下环境,今天没有工作进度要求,他犹豫了一下,打开了搜索引擎,开始在内部数据库里找‘农业史’。
现在的时间点,是宋朝,并不清楚是公元多少年。
但从2030年放眼回望,已经被整理出了清晰的农业发展史。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到化肥和农药的兴起,再到后期的规模化养殖……
辛弃疾几乎是下意识的用手捂住了嘴,不敢惊呼出声。
如果说从前为什么没有惊异到这种程度,那是因为化学、物理之类的东西,都与他太远了。
以至于辛弃疾在学光的传播、牛顿定律的时候,都有种投身入道教修习仙术一样的感觉。
只有在实用技术方面,他才能感觉得到真真切切的差距。
而这种落差感,让他不仅觉得大脑里一片空白,甚至能听见心脏狂跳的声音。
宋国金国且不论战争对百姓的影响,无论南北皆是跟着时令劳作休息。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冬天休憩。
可是,到了一千年以后,人们不仅可以对抗天地寒暖,还能控制雨水多少,甚至直接降雨!
他略有些颤抖的点开了一个相关的视频,上面的直升机在播种造林,落下的种子犹如暗棕的阵雨。
这是——这是逆天而行!
这是科学!
两个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同时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