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灵根觉醒后,种啥得啥带飞祖国(20)
可条件有限啊!
她这大半个月每天一睁眼就是播种、移栽,压根就没时间天天浇水,施肥就更没有了。
她原本想着,这些移栽的菜能活一半儿,就已经是老天眷顾了!
可让她意外的是,但凡是经她手的菜,就没有一株是死的!
移栽的,长得又粗又大!
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是家里人口少的,一棵菜都够吃一顿了!
播种的,四五天就开始冒芽。
冒芽以后,一天一个样儿,拔苗助长都没这么快的。
这不,出芽到现在,前后不过十二三天的功夫,那些菜心都已经有八九厘米高了!
用王婶子的话来说,要不了十天,这些菜心也可以卖了!
而她特地育的芹菜、生菜、莴笋、芥菜苗,过个三五天也可以移栽了。
顾建国见她种得这么好,眼睛都亮了,“明珠,一开始你说要弄大棚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不会种地!”
“没想到啊,这读过书了的就是不一样,地都比我们种的好!”
王秀莲闻言忙不迭点头,“可不是!这种子都是一样的,苗子也是一样的,但明珠种出来的,就是要比我的强!”
她说着,就指了指自己的那些地。
种子虽说发芽了,但发芽率明显要比顾明珠这边低。
小幼苗长得也不大好,细小细小的。
移栽的菜就更不用说了,情况好一些的,勉强能赶上顾明珠的一半儿大。
差一些的,那就是种下去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现在就还是什么样儿!
见两家的菜有这么大的区别,莫少奇就更好奇了。
他问顾明珠:“你是怎么管理的?怎么你的菜长得这么好?”
管理?
顾明珠无辜地眨了眨眼睛,“我没管理啊,就是刚种下去的时候浇了水,后头都顾不上了。”
队长们都不相信。
特别是七队的队长谭锦辉。
他是这八位队长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他年轻的时候养过蚕、种过香蕉。
菜那就不用说了,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家里人下地。
他的经验告诉他,想要地里收成好,付出肯定是不能少的!
正所谓,人勤地不懒!
如今听顾明珠说没管理,他直接就说:“明珠,你能哄到他们,但哄不到我!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经验老道。要是没管理,这菜是长不了这么好的……”
他这话一出,其他几个队长都纷纷点头。
就连顾建国也是这么觉得的。
只有王秀莲,她听着谭锦辉那话,直接就笑了起来,“谭队长,说实话,要不是我每天都跟明珠在一块,我也会认为她藏私。”
“但事实上,明珠还真没怎么管过这些菜。最多就是种下去的时候浇浇水,然后每天给火桶里加煤炭,保证大棚里的温度。”
王秀莲还说,“不光是大棚里的菜种得好,她家小菜园里的菜,也长得比别人的好。”
明珠家菜园里的白萝卜、大蒜、小白菜,也长得贼好!
每次路过她家那生机勃勃的菜园,王秀莲都有一种回到了三年前的感觉!
那时候,不管种什么菜,都轻轻松松。
各家各户的菜园一年到头都是绿油油的,从来不缺菜吃。
想到这里,她就总结道:“依我看,明珠天生就适合种地!”
一开始她自己也以为明珠是不是偷偷给菜地里施肥了。
可后来她发现,队长给的那些肥料都还在角落里堆着,一包都没少!
王秀莲这话一出,几位队长就更傻眼了。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是头一回遇见这样的人才!
第18章 国家缺的是种地的人才!
顾建国是最先回过神来的。
他兴奋地看着顾明珠,语气里也满是欢喜,“明珠,如果你真的有种菜的天赋,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现在别说是他们乡下农村铆足了劲儿要提升产量,就算是各个省的农科院都在为这事儿发愁!
“我回头跟村里申请一块地,专门用来做实验。”顾建国说,“就是在村里找几个特别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跟你一块种菜!”
“如果最后证实了你的技术比大家伙都好,到时候我跟村长带着你一起进城去做个报告!”
现在国家最缺的不是高科技人才,也不是什么计算机精英!
国家缺的是种地的人才!
若明珠这丫头当真有天赋,她以后指不定能进农科院呢!
谭锦辉一开始是没把顾明珠当一回事的,但现在见她种的菜的确是跟别人的不一样,他也赞同顾建国的提议。
他甚至觉得,顾明珠能带着白沙村走向全国!
不得不说,这老一辈的眼光是有点子实力的!
日后的顾明珠,不光是农科院把她当宝,就算是海外各国也想发设法来挖人!
不过那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几位队长在顾明珠的大棚里待了一下午。
他们兴致勃勃的来,满心欢喜的走。
天还没黑,村里看好顾明珠的事儿就传遍了整个1队。
最高兴的,不是顾明珠本人,而是王秀莲!
她既高兴,又欣慰:“明珠,说实话,我原先是有些担心的。”
搭建大棚、找人打田、买火桶、买煤炭,前前后后花了多少,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她怕顾明珠挣不到钱,也怕这大棚不起作用。
好在一切都是努力都没有白费。
“现在村里又这么重视你,以后你们姐弟俩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过。”
顾明珠听着她说的这些话,犹豫了半晌,最后有些不确定地问:“婶子,您会不会觉得我真的藏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