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被换亲,改嫁王府带娃驯夫(175)
虽然这些作物的产量可能不高,但总比颗粒无收要好。
许多人开始嘲笑顾芩澜的佃户们,“你们真是疯了吗?竟然不种植粮食而去种菜和豆子,这些东西朝廷可不会收购。”
当他们得知这个主意是出自顾芩澜之口时,嘲笑声更是响亮:“一个从未踏出过家门一步的官家夫人,她的话你们也敢听?如果她到时候不收购这些作物,看你们如何应对。”
在这一笑之间,佃户们的心中却是忐忑不安,他们担忧着将来东家是否会真的接纳这些蔬菜,毕竟这些既不值钱又易腐烂的菜蔬若真的无人问津,恐怕就要砸在自己的手中了。
因此,佃户们纷纷找到了庄子里的管事,坚决要求他给他们开具一份字据作为凭证。
面对这样的局面,管事也感到无所适从,只得将此事上报给了顾芩澜。
顾芩澜闻讯后,索性拿出一笔银两,先行支付了佃户们一半的定金,至于剩余的一半,则待到收成之时,再按照总价值进行结算。
当佃户们拿到
这笔银两后,心中的疑虑终于落地,他们甚至迫不及待地跑去向那些曾经嘲笑他们的人炫耀,看到那些佃户羡慕的目光,他们心中无比自豪。
顾芩澜得知此事后,只能是苦笑不已。
与此同时,城里受灾百姓的重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端王府设立的几个粥棚始终未曾停歇,一日三餐供应着白粥和咸菜,除此之外,还提供免费的开水。
前来领取粥和开水的人群中,既有忙于重建的百姓,也有城中的乞丐。
那些受过端王府恩惠的人们,无不对端王府充满了感激之情,纷纷表达着对端王府的谢意。
一些大户人家也受到了启发,纷纷效仿,搭建起粥棚,开始施粥。
小满和处暑每日都代表顾芩澜外出监督施粥的工作,他们看到其他人家的粥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同时也分走了一部分端王府的荣誉,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回到府中后,小满忍不住向顾芩澜抱怨:“那些人家实在是没有脸面,他们根本就不是出于真心帮助他人,不过是想借机沽名钓誉罢了!我们辛苦施粥这么多天,他们现在却跑来插一脚,把好名声都抢走了大半。”
顾芩澜微笑着安慰道:“君子之行,重在其行而非其心,若论心,无人能够完美无缺。现在有更多的人在做善事,得到帮助的人也就更多了,这样我们的压力也会相对减小。”
“而且,他们虽然是后来者,但怎么也比不上我们最早开始的。百姓们心中自然有杆秤。”
处暑也笑着补充道:“夫人说得对,我们只需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顾芩澜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确实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日即将结束,天气也渐渐变得凉爽起来,城里的重建工作也终于圆满完成。
与此同时,外地受灾的情况也陆续传来消息。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得受灾民众数目突破了百万大关。
顾芩澜听闻此讯,心中犹如被紧绷的琴弦猛地一扯,疼痛不已。
“红叶,你明日去购置一些砖石瓦砾,务必将庭院的围墙加固并且增高。”
红叶疑惑地询问:“姑娘是在担忧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会涌入城中吗?”
顾芩澜微微点头:“正是,此次受灾人数之众,令人瞠目结舌。金都作为通往京城的交通枢纽,我们必须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红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么,最好还能增添几位护卫。府中原本的护卫……”
端王府确实有护卫,但那些护卫的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连红叶都能轻松击败他们。
顾芩澜沉思片刻后说道:“好吧,那就买几个体格强健的仆役回来,好好训练一番。但务必慎重挑选,府中皆是女眷和儿童,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155章 遣散护院
然而,红叶尚未寻找到合适的人选,便有十个身强体壮的壮汉,手持一封郑鼎廉亲笔书写的信件找上了门来。十个壮汉分成两排,整齐划一地向顾芩澜行礼。
“参见夫人。”
礼毕,队伍中走出一位领头模样的壮汉,他名为桑潜:“夫人,我们都是世子的亲军,受命于世子,特来府上担任护卫。请您为我们这几位兄弟安排一下住处。”
顾芩澜并未急于答复,而是首先拆开那封信,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此封信件仅以简洁至极的文字,概述了桑潜一行人的来历,以及郑鼎廉的细致安排。
郑鼎廉已接收到天灾的预警,忧虑流民可能跨境而来,故而精心挑选了几位他深信不疑的部下,派遣至府中担任护院。
顾芩澜浏览完信件,抬起头来好奇地询问:“最近北疆的情形颇为紧张吗?”
她回忆起前世此时,几位皇子为争夺王位,纷纷策划攻打西魏以立下战功。
桑潜略一迟疑,随即点头回应:“近期北翟动作频繁,世子正全力投身于练兵备战之中。”
顾芩澜望着信纸上略显草率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在如此忙碌的时刻,郑鼎廉还能抽出心思关注这些琐事,可见他对她的关怀至深。
她并非不知感恩之人。
于是对桑潜说:“你们一路风尘仆仆,我这就安排下人打扫你们的住处。你们先去享用些美食,若有什么口味偏好,尽管告诉丫环们。”
桑潜连声道谢,带着他的同伴们自行安排去了。
他们离去后,芙庾喜不自胜地道:“姑娘,我们的姑爷真是体贴入微,连这种细节都为您考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