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朱门(129)
到刘氏面前一说,刘氏也回过神来。
“平阳王府那边是怎么回事,别不是在涮着咱们玩吧?”
“那应该不会。只是这么拖着,到底不好。”
大的没着落,小的如何出嫁。
刘氏猛地想起一事,“小刘氏那边可有把汤药给知柳喝了?”
如今才问名,婚事最早也得明年了。这要是大了肚子,是要先于安澜出嫁,还是让安澜在她之前匆匆嫁人?
季明堂醒神过来,就是一阵羞臊。
“喝了的。我后来有问过。她们母女也不想大着肚子嫁人。”
刘氏松了口气,“那倒是还好。不过那药到底伤身子,以后可得叮嘱你女婿多疼知柳一些。”
季明堂点头,“年氏说聘金多一倍,也算是弥补。”
刘氏便有些感慨,“我先前还道知柳心高气傲,这也瞧不中,那也看不上,不知要给她寻怎样的婚事,没想她自己倒是捡了一桩好亲。”
“可不是。听说赵四公子现在都改了,都不往脂粉堆里凑了。”
“那可好。知柳以后也少受些罪。”
又想起季安澜的婚事,一阵头疼。
“你找个机会见见赵三公子,看他到底什么意思。若不喜欢安澜,咱们也别上赶着,满京城又不止他一家能嫁。”
季明堂点头应下。
刘氏又交待:“这些日子我禁了蓝氏的足,你也记得叮嘱她,再敢使坏安澜的婚事,我必不饶她。还有她那个侄女,都这么多天了,蓝家还没把她接回去?”
季明堂不敢说是蓝氏不同意。
只道:“蓝家那边听说生意上出了些事,家里谋官又不成了,正乱着呢。玉瑛也是咱们从小看到大的,且让她在咱家住着吧,也不缺她那一两口。”
刘氏恨这儿子耳根子软,“那你找人盯着她,再敢坏事,我必亲自驱了她去。”
“是。”
那边赵魁得了季明堂隐晦的提醒,便去找了祖母平阳王妃。
季安澜他是要娶的,如今越发看中她,觉得她处处合适。哪会不娶。
平阳王妃也是如此,如今把人安插到江南虞家船队,听说账上一年的余财不少。
娶个家财丰厚的孙媳,对孙子大有益处,这笔帐她会算。可不想放过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
亲自去找了平阳王。
“就这么急?本王的孙儿还怕聘不到好的人家?”
“不是这么说。那正好合适,魁儿又喜欢,你何故拦着?”
平阳王又想起那天他在酒楼见着的那一幕。
当时那季安澜连露一面都不曾,这是极失礼的。她那庶妹说她突发头疾,他是有些不信的。
那天必是还发生了别的事。
问过王妃,为何约了季姑娘又约他,王妃只说下人传错话了。
平阳王是个不愿惹麻烦的人。
“咱家在圣上那里,虽能说上话,但谁知下一代会如何。魁儿还是找个文官家的结亲更好。这季侯府有一个掌兵的季侯,本以为这就算了,但现在又冒出个季安冉,等他长大,必也是要掌兵的。”
试着劝道:“所以,不若在文官家中寻一寻?你若没有合适的,我便让人留意看看?”
第110章 耳听为虚
平阳王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乃太祖之子,与皇帝这一支的关系最近。
但这关系说亲厚也亲厚,说遭人猜忌也最易遭人猜忌。
他原本掌京郊大营兵马,但先帝弑杀,他知机早早卸了兵权,两个儿子原在军中担任要职,也因此离开。
这忽然要给孙子结一门掌兵的勋贵……
也不是说季侯府的季大姑娘不好,确实门第家世都合适。
只是两厢比较,他还是觉得给孙子寻一门文官家的闺秀更好。
平阳王妃却不同意。
“咱们越是避讳反而越让人猜忌,反而大大方方让人没话说。”
原先平阳王是赞同这门亲的,也不知怎的就改了口。
定是那些人在背后撺掇。平阳王妃心里暗恨。
“而且三代季侯简在帝心,连先帝都对现在的季侯信任有加。他的孙女,我看就极好。不必另选他人。”
平阳王见她态度坚决,也没跟她吵,只说不必着急。
等回了书房,屁股还没坐热,侧妃方氏又让人来请。
平阳王两个侧妃,方氏最得宠。育有两子一女。
大儿子赵常德排行第二,先世子去后,都以为他会接任世子之位。平阳王也向宫中递过请封的折子,只是一直被皇上压下。
“王爷近日不怎么进后院了。”
“近日事多,皇上那边交待了些事做。”
“忙归忙,王爷也需照顾好身子,莫熬坏了,叫我们母子伤心。”
平阳王拍拍侧妃的手,面上欣慰,“你向来最懂事。”
屋内气氛和睦。
不一会,方氏就叫厨房送来王爷爱吃的菜,两人围坐桌前,吃了一顿温馨的晚膳。
“听说王妃那边为三公子的婚事头疼,看中了季侯府的大姑娘,不知何日下聘?”
“没那么快下聘。”
“怎么?可是有什么不妥?”方氏细观平阳王脸色。
“倒也不是。我是想着给魁儿选一文官家结亲。”
“还是王爷所虑周到。咱们这样的人家,富贵已极,没必要再做一些让上面猜忌的事。三公子本来就跟五皇子走得近,再叫人误会,咱们和五皇子都落不着好。”
按方氏的意思,是不想赵魁结这一门亲的。
让赵魁得了助力,还有她两个儿子什么事。
平阳王心里认同她的话,轻轻点了点头。这就给了方氏一个错误的暗示,越发喋喋不休的劝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