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朱门(264)
虞氏族人听了心情复杂。
虞兴栋是他们族里近百年来成就最大的一个,可族里当年却让他分宗了出去。
“等回了洛州,我便重修族谱,把虞兴栋重新记到祖谱上。若大姑娘愿意,我也会亲自带着族人去把他的坟茔迁回族里安葬。”
“迁坟就不必了。不好再打扰先人的清静。”
外曾祖母给她的父母买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他们。如今季安澜也安排了守墓之人。
只外高外祖父生前引以为憾被族里分出去。若能再重新记回祖谱上,记回他母亲身边,也可了了他的遗愿。
“我和我弟弟便是我外高外祖父的后人,产业不能交给你们。”
“大姑娘!”虞族长面上一片死灰。
“但我也算是虞氏后人……”
季安澜决定拨一笔银子给虞氏族里,让他们重修祠堂,扶持老弱。
“我再给你们买三百亩族田,收入用做族里之用。再给你们兴建一所族学,只要是族中子弟进学,均不用交束脩,该笔银子我每年会按时拨回去。”
“大姑娘!”
虞氏族长听清楚后,确认又确认,扑通就给季安澜跪下了。
“我替虞氏族人,叩谢大姑娘援助之恩!”
虞族长也想明白了,即便那些产业交给族里,他们也不会经营,反而会遭祸。族人乍富,也不知会出什么祸事。
如今大姑娘说要给族里置办族田族产,还要兴建族学,这不是历任族长心心念念之事吗。
这才是细水长流,对族里大好之事。
“快起来。我是小辈,您这般跪我,倒要折了我的寿。”
虞氏族长这回是真的要落泪了。拉着季安澜说了不少感激的话。在旁的族人也跟着附合。
“您统计一下,如今族人有多少户,家中是什么情况。等你们还乡时,我好备一份薄礼让你们带回去。”
虞氏族长谢了又谢。其他族人听了季安澜的安排也都安生了。
只有虞有亮和他婆娘见没大笔的财富落到自己身上,闹得极凶。
季安澜也未在意。很快又听说他一家被人接出了侯府。
第225章 雷击
季安澜并未在意他们的去留。
盯梢之人来报,说他一家进了平阳王府,也在季安澜意料之中,更未理会。
哪怕外头传她的名声传得极为难听,说她强占别人族产,更甚传出季侯府在外有不法经营,与民争利的流言。
连原本宴请她的帖子都被人来收回了,连季明堂也被上官叫去问了多次。
季明堂回来就把气撒在季安澜身上,说让她把手中虞氏的产业处理了。
“哪怕虞氏不跟你争产,虞氏的这份产业你也不好再拿了。”
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季明堂让她早早脱手。
京中多的是得红眼病之人,你有别人没有,你年年有巨利收入,别人没有,还不知将来平凉侯府要被多少人在暗中打压挤兑。
本来清静无事都要被人弄出些事来。
“姑娘,当初就该把这几条船也转到盛昌号名下。”
当年为了分散同行的注意力,想着一下子把虞氏的产业由明转暗,不留一丝一毫反而让人怀疑,做事谨慎的外曾祖母才留了三条船在虞氏名下。
季安澜也没想到平静了这些年,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无妨。咱们立身正,不怕别人说。”
但贺嬷嬷等人还是满腹忧心。
如今外头无数人说姑娘如何如何势力,仗着家势欺压弱小。连宗正寺那边都上门好几回。
平阳王也派了长史过来问了几回话。明里暗里让季安澜平息外头的流言。不然婚事会有变化。
以婚事来威胁她,季安澜一点都不怕。
见她未有动静,连窦邑听了消息,都跑来关心了几句。
季安澜只笑着道了谢,并未把外头的流言放在心上。
只吩咐人准备虞氏族人还乡的礼物,和积极为他们联系镖行好送他们还乡。
结果没两日,京城就下起大雨。
承平十九年的初夏 。似乎雨势变多了起来。
初时大伙都没在意。哪年初夏不下几场雨。
结果四月初七这日,从午时开始,雨势就越来越大,还伴着雷声阵阵。
抬头望天,整个京城如同罩在黑沉沉的天幕里,那天幕四处都破了洞,洞里先是下绵绵细雨,尔后就若倾盆而倒。
地上皆是汪洋。
“给虞氏族人的礼物都备好了?”
“银子都备好了,布匹和其他土产也备好了,镖行也联系好了,只路上的吃用还未备好。”
“无妨,等雨歇天好,再让人准备不迟。”
“是。那虞有亮一家如何处理?真不管他们了?”
“虞氏族长不是去找他们谈过话了?他们是虞氏族人,不该我管。”
因为虞有亮的曾祖,外高外祖父才愤而分宗离乡,终身不得回,引以为憾。她能把外高外祖父留下的产业交给他们?
能给他们备一份薄礼,另添一些银子,已是厚恩。还妄想别的?
“不必管他们。”
“是。”
结果以为这雨下了一日,次日就会停。结果却下了整整一日。
第二天早上还有愈来愈大之势,到辰时已是大雨滂沱。天幕不是破了洞,而是没了天幕,天湖的水已是径直往人间倒了。
雨势又密又急,人站在对面都已是看不清了。
“这雨怎么这么大?府里有几处低洼处,都淹了。屋里都进了水。”
季侯府内,一片汪洋。有几处年久失修的院落,塌了不算,还被填满了水。下人们忙着堵破洞的屋顶,忙着往外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