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懿传同人)胖橘治服如懿传之肃清懿症(164)+番外

作者: 被咬伤的小狼 阅读记录

听到青樱这样袒护自己,凌云彻有些感动:“如贵人,微臣许久未见你了,你一切都好吗?”

青樱笑了笑:“在宫里哪有什么好不好的,不过是冷暖自知罢了,不过我前些日子生下了永璂,倒是很开心。”

听她这么说,凌云彻却情不自禁地想,青樱生下皇子都无法跻身嫔位,但嬿婉还未生育都可以,这样想来,嬿婉也一定过的很好吧。

“那皇上现在待你,应该很好吧?”

青樱思索片刻,答道:“自然好。”

凌云彻扭扭捏捏,终于忍不住开口:“如贵人,您曾答应过微臣,来日会助微臣一把,提到御前侍卫一职的,您还记得吗?”

青樱瞪大了眼睛,赶紧思索起来,那日她出冷宫时,曾叫凌云彻先等一等,自己有机会了,就马上提携他。

她讪讪一笑,又不想承认自己忘了,只能向他解释:“凌云彻,皇上这些日子一直在气头上,才刚处置了玉氏的王爷,此时提起你,我怕对你不好。”

青樱说的这样恳切,凌云彻也只得点头。他手里攥着那枚戒指,心里纠结万分,还是下定了决心问道:“如贵人,嬿婉……令嫔娘娘她怎么样?”

一说到这两个字,青樱的面色一瞬便沉了下来。

“你提她做什么?你上一回见她是什么时候?”

凌云彻犹豫道:“那个时候她还不是令嫔,她还了曾经欠我的五两银子,又多给了我五两,还把我送给她的戒指也换回来了。”他的神情是从未有过的落寞,赤裸裸地落在青樱眼底。

最后一次见嬿婉的时候,也是他所见过的嬿婉最美的样子。

她穿着粉色绣缎四季花卉蓝纹夹袍,发髻上的饰品不多,却衬的她格外明媚,叫他想起了曾经路过宫道有幸一见的,宫女们端去给弘历的缠枝薄胎玉壶,晶莹剔透,波光粼粼。

“凌侍卫,这是我曾经欠你的五两银子,我今日用十两一并还你。一是还你曾经照顾过我,二是你收了钱,就要忘了我。”嬿婉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眼眸里没有一丝的情愫。

凌云彻接了过来,又不禁苦笑:“什么时候,我们两个也要分的这样清楚明白,你知道我想要的根本不是这十两银子。”

嬿婉挑了挑眉:“我想要的东西,你给不了,就别妄想我会给你想要的东西。”说罢,她从宽袖处拿出了那枚红宝石戒指,“这个戒指我本想扔了,但转念一想,还是希望能够物归原主。”

他的指尖有细微的颤抖,嬿婉这是要彻底与他,恩断义绝了。

“从今以后,我只能叫你令贵人了,是吗?”他抬头看着嬿婉,问的艰涩。

春婵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凌侍卫,在令贵人面前,要自称‘微臣’,幸好令贵人慈悲为怀,不与你计较,若是叫旁地小主听到,以僭越之罪把你拉去慎刑司都不为过,凌侍卫还请自重。”

嬿婉的面容没有波动,凌云彻自嘲地笑了起来:“好,令贵人,微臣知罪。”

说罢他便转身离开,不愿再与嬿婉有对视。那样淡漠疏离的目光,他不愿看,他不愿承认那是嬿婉。

春婵担忧的神色拂过嬿婉的脸,小声道:“主儿看过他了,也该走了,冷宫这个地方晦气,不是您该待的呀。”

嬿婉垂下眼眸:“嗯,咱们走吧,希望他好好走自己的路,别再对我有念想。”

春婵闪过有一瞬的决绝狠厉,她蹙着眉道:“主儿与他有过那段情缘,始终是个隐患,不如主儿早日处置了他,好叫人再也起不了疑心。”她承认自己这样是狠毒,但只要是为了嬿婉好,她就心甘情愿做这个坏人。

可嬿婉终究还是犹豫了,她咬了咬唇:“不行,皇后娘娘告诉我,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拿人的鲜血与性命为自己铺路。”

两人慢慢走远了,时光穿梭,霞光染红了天际,逐渐与枯地的残血融合在一起。

第176章

山河光景

这一世的痘疫之事在琅嬅的重重提防之下,终于没有再发生。

旁人不理解她为何见到永琮的笑容总常常哽咽,唯有她自己明白。

永琮康健平安,这样就够了。

那么现在,就还有一件事。

昨日弘历也来和她商议了东巡之事,琅嬅一如往常,温和自若,从容不迫。只是她的心早已怦怦鼓动。

她上一辈子就是在那条船上,送别了唯一的女儿,悲戚惨淡地迎来了自己狼狈的结局。

而如今,金玉妍已死,海兰被禁足,白蕊姬也已是她身后的人,青樱更是孤身一人,毫无胜算可言。

不会再重蹈覆辙了,这一次一定不会。

她抬眸看着眼前的弘历,忽然沉下了心。

“皇后可有何打算?”弘历似乎没察觉她的不妥,笑着问她。

琅嬅低下头,声音有些哑然:“臣妾都听皇上的。”

弘历自是一愣,接着问:“你看着恹恹的,可是累了?”

琅嬅点了点头,忽然不愿再多说什么,“皇上先回吧,臣妾有些头疼,怕是和皇上商议不了太多。”

看她似有憔悴的模样,弘历便也起身,一步三回头地出去了。

“皇后看着心绪不佳,你们多顾着。”他指了指素练和莲心。两人自然连连点头。

琅嬅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模糊,手也慢慢攥成了拳。

*

东巡就这样轰轰烈烈又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除却受惩处者,后宫众人都一同随着弘历而下。

琅嬅站在女子们的中心之处,璟玹与璟瑟自然守候在侧。东巡除了盛世祭祖以外,也是在昭示国力的强盛,眺望着山河光景,璟瑟愈想,心中愈是慷慨,神情便自带了一分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