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赶出府后,我靠写小说改变朝代/我的书迷遍布古代(297)+番外

作者: 钟坠雪 阅读记录

“各位,我们不能光靠叶大人和她写的话本,难道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够做出点成绩吗?别忘了各位都是国家精挑细选的佼佼者,能坐上这个位置可不是靠他人的。”一向安静看戏的太保突然说出这番话。

在场的官员如何能听不明白。

他们反思自身,惊觉自己是有些魔障了,他们能走到今日的位置,不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吗?!哪怕没有叶郁芜,三省六部是不转了吗?

这时候太师也在一旁附和道,“叶大人做的已经够多的了,她在边关为我们槿国铺陈了一条康庄大道,接下来要怎么走就要靠朝廷了。”

不愧是三师,瞬间将大臣的矛盾三言两语说服了。

“多谢太保和太师开导,之前是我们想岔了。”

一时之间御书房又恢复往日的平和。

皇帝见此番硝烟散尽,顿时开始考虑赵太傅的想法了。

想了想觉得赵太傅这个主意不错,于是点点头,便允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朝廷快马加鞭封旨去往边关的时候,叶郁芜居然找借口百般推脱,迟迟不肯归京来。

这可把几个老狐狸急的不行。

偏生她找的借口,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建设边关是头等大事,总不能她干到一半就让她回来吧!就像这个商队走商事宜、还有和突厥人谈交易的事,都在她的指挥下顺利进行到一半了,这一时之间竟还真找不到人来接手。

就这样回汴京一事拖了一日又一日,眼看边关变得繁华且蒸蒸日上,老臣们实在坐不住了。

每日在皇帝面前似有似无的提起此事。

皇帝心也急啊,毕竟她在边关,挨着各个国家,万一被有心之人骗走了,他到哪里哭去。

正巧太子殿下游说各州府,算算时间应该到池州了,池州离边关不远,于是皇帝连忙写信给祁竟越,让他务必将叶郁芜带回汴京来。

祁竟越收到信从池州启程的时候已经是秋季。

去边关的途中,自然瞧见了许多百姓正在田间收获粮食。

一路的风光没有让他停驻下来,而此刻看着农户们收粮食时脸上露出满足的期许,他忍不住从马背上下来,旁边的侍从顺手接过他身旁马匹的缰绳。

一行人停下奔疾的赶路,而在田间缓慢的行走着。

“你们是哪家的?”这时候在地里农忙的农夫突然发现他们。

只是农夫们瞧他们穿的一身华衣锦服,一眼便知身份不凡,可是贵人来他们田间作甚?

担心自己是惹上什么事的农夫赶忙与为首的郎君说话。

祁竟越何等敏锐,自然察觉出农夫在担忧什么,于是出声安抚,“无事老汉,我恰好经过田间,瞧见这里的作物长势喜人,竟与我在其他的几个州府瞧见的作物完全不同。他们种的也是这土豆,怎的没有你们这里的看起来肥沃且产量高呢?”

农户一听说他只是途经此地顿时松了一口气,又瞧见这郎君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模样,反而看着田地真诚的请教他解答,农户对他的好感瞬间上升,也没了防备之心。

祁竟越当然是虚心请教了,应该来说边关的土地干旱贫瘠,照理来说应当没有中原种的土豆来的多的,毕竟中原的土地肥沃,但他在边关一路看来,这里的粮食长的十分好,这十分令他费解,怀疑自己来错地方了。

农户腼腆一笑,“大家种的都是相同的作物,自然没什么区别,只是唯一不同的便是这肥料了。”

“肥料?”祁竟越一脸疑惑,“据我所知民间为粮食施肥施的都是粪肥与绿肥这两种,绿肥倒是很适合边关的土壤问题,可既然大家使用的肥料都是一致的?为何你们这作物就是长的好呢?还请老汉为在下开解一二。”

老汉有些吃惊,没想到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公子,竟然也懂得农事,原本没想要说的详细的老汉不由对他刮目相看,有了与他说道说道的心思了。

“当然如今的肥料就这几种,它们都能改善土壤,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但是效果慢,而我们用的化肥则是堆肥而成的肥料。”

“堆肥?”祁竟越将这两个字放在嘴里反复咀嚼,突然匝出来点意思,“还请老汗赐教。”

祁竟越拱手朝农户行一礼。

农户连忙扶起他,“诶、使不得,使不得,郎君这是作甚,这堆肥在我们这都不是什么秘密之事,随便来个下地的农夫都能知晓的。”

“居然如此……”

“哈哈,自然是,这法子还是叶大人想的呢!”

一提到叶大人老汉黝黑的脸上全是笑意。

第266章 土化肥法

“叶……”他似乎心有所感,忍不住反复在心里咀嚼那个名字。

这时候老汉又嘿嘿一笑。

“恰好今日叶大人来此田间,就在不远处,我喊一嗓子她应当能听见。我带你过去寻她,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去问叶大人。”

这位老汉也不是不谙世事的农户,他瞧眼前的郎君对这农事异常感兴趣,又是对肥料问来问去的,加上他一身贵气,自然也是能猜到他一点身份的。

估计是朝廷那派来的官,叶大人来田间几次过,都有好多从汴京的官来找他,老汉都发现了好几次。

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对官员说这些事,每次从汴京来的官员一听他口中说的这些话,一个个震惊的不行,就差嘴巴没张大了。

某种程度来说,这老汉算是猜对了吧,只是他不知晓这位华服的俊美男子确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