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赶出府后,我靠写小说改变朝代/我的书迷遍布古代(7)+番外
眼看正午的太阳高高挂起,晒的地面发烫,学府四周已经没有多少学子了,叶郁芜和画屏便打道回府。
而她们发的坊单在这些大部分学子来看都是市井俗物,上不得台面,有些人看不上,但有些人却视作一个机会,比如一些寒门学子。
就比如穿着一身补丁青衿的关雁,他本就家中困难,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
好在他也算出息,考上了汴京最高的学府——国子监,这里的监生都是从五湖四海来的优秀学子。
但是好景不长,他的母亲因为过分劳累,生了重病,家里的钱都拿去买药了,月不敷出,更何况他在学府内还有大笔花销。
他只能趁着下学有时间去书肆抄书补贴家用。
今日看到这坊单,尤其看到那五十文的价格,他是有些难以置信的,他抄一天书好的时候最多也就十八文,这写一则小故事,就能得五十文?!
国子监的监生看不上,如果是以前的他自然也不会自降身份写这俗物,可眼下生活不得不让他弯下腰。
他回到家中,给母亲喂饭喝药,捂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坐在家中唯一一张桌子前,开始拿出纸墨写起了故事。
下午叶郁芜没有再去学府附近宣传了。
出乎意料,来投书稿的人还挺多,原来有很多人对她的这个书刊模式很是好奇,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投稿玩一玩的态度来的。
不过好在她们一上午没有白费。
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书肆内来了好几位来投递书稿的男子,他们都是穿着便服,没有穿青衿。
叶郁芜看破不说破,只将他们的书稿留下,并告知他们三日后再来,如果有通过的书稿到时会结算文钱,不通过的直接退还。
还让他们在自己的书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可留真名,也可留假名。
有些人当场就给自己取了个文人墨客的名字,比如什么鹏邚居士、花间先生等等的“笔名”
还有人直接用了名人的名号,如“卧龙先生”,叶郁芜真怕人诸葛亮从棺材里跳出来报复。
关雁也来了,他是傍晚下了学来的,匆匆忙忙的交了书稿,留下自己的真名就离开了,然后偷偷的又跑到对面书肆抄书赚家用。
就是突然有些心虚不知道为什么?!
他紧张的期待着三日之后。
第6章 投书稿
叶郁芜挑灯看这些书稿。
怎么说呢,叶郁芜不是纯古人,不可否认这些人有才识,但是他们写的太文绉绉了。
看的她一个头两个大,他们惯用旁征博引,很多典故她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终于明白为何读者们都喜欢看点简单直白的了。
叶郁芜秀气的眉头都快皱成一团了,只能硬着头皮选了几篇,看看到时候这些人愿不愿意改吧。
时光如梭,三日一眨眼便来到了。
三日之内倒是许多人按耐不住来书肆打探消息,就想知道自己的书稿过了没有。
第三日一早,书肆还未开门,有些人早早就来等候了。
他们聚在一起闲聊,其中甚至还有人已经吹嘘了起来,“以我的才学,只是写些小故事,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通过吗?!”
这些人哈哈作笑,显然都觉得自己写的不错。
没一会儿,他们就看到一个身材瘦弱穿着长褂的中年男子走到书肆门口,恰巧这时候书肆从里头打开了门。
画屏一看到门口站着一群人显然没有反应过来。
等一行人走了进来,李伯便按叶郁芜的指示,把上次留下书稿的名字写了一张大大的告示,贴在了书肆内的门口处一块支起的木质面板上。
“上面写的名字则是第一轮过稿的人,没过稿的在老夫我这,速速把稿子领走!”李伯站在高高的案台前,看着乌泱泱涌进书肆的人群道。
“这怎么可能?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方才还在门口大放厥词的男子破防了,大喊着,“不可能”
即使这样,他们也只能认命去拿回自己的书稿。
有些人拿着书稿走出止于书肆后忿忿不平的对着书肆的方向淬了一口口水。
“呸,老子写的这么好,小小书肆没一点鉴赏能力,迟早关门倒闭!”
不过有些人虽然没过稿,但是秉承着来都来了,也会在书肆内买些书,今日书肆意外的比之前还多赚了银子。
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叶郁芜可不知道,此时的她还在二楼的其中一间房间内。
二楼有三间房间,一间只有一张床榻,叶郁芜和画屏目前就在这间屋子睡觉。
另外一间是杂物房,里头的杂物太多,他们还没收拾出来。
而最后一间屋子,则被叶郁芜打扫出来作为雅间,用于平日商谈等一些作用。
密闭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里头只有一张茶桌和木椅,主要还是没钱添置东西。
她戴着白色面纱,哪怕是她将姣好的面容半遮面,却掩不住她卓越之姿。
雅间刚泡上茶,画屏从楼下带上来了一位男子。
刚巧进来的第一位男子正是关雁。
关渊走到叶郁芜的跟前,却见屋内的女子,略带有些窘迫,手脚不知如何安放。
只见叶郁芜做了个请的姿势,关雁便顺势坐下,叶郁芜为他泡了一杯茶,放至他的面前。
“我看了公子的文章,甚是不错,只是……”叶郁芜抬眸望着他。
“只是要想通过,公子得改一改,这文章太晦涩难懂了,不知你可愿意改的白话一些呢?”
听到眼前的女子说的话,关雁藏在袖子里的双手握紧,文人一向有傲骨,果然是以前,他断然不会同意,白话实属辱没了他,但他很需要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