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师叔他又叛逃了(45)

作者: 言卿瑶 阅读记录

“想睡你小师叔,胆子真不小啊。”那只绢花帮着他一同勾引人,从封长念的眼角眉梢滑到鼻端,又一下一下点在唇角,“未经人事,想法却多得很。不正经。”

封长念眼神一暗:“……小师叔既然这么正经这么懂,那不妨请你教教我?”

“你请不起我。”靖安言眉梢一挑,“我很贵的。”

一股邪火被这一句惹得轰轰烈烈往下烧。

要不是在大街上,封长念真想把这人一把抓回来,让他那双眼睛不能再勾人,语气不能再轻佻,抵在唇边的那只花放在别的地方,跟他一起颤颤巍巍地哭。

封长念刹那间出手,靖安言一避,只抓到了一枝光秃秃的杆子。

靖安言反手把花往耳边一挂,笑得比花还艳丽:“乘人之危啊,封长忆,你的君子之风呢?你的尊重呢?礼部尚书大人就这么守礼的啊?下.流。”

这人又在逗弄自己!

封长念稳了稳情绪,这才明白自己又上套了。

从小到大,靖安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逗弄自己多少回,本以为长大了就会不同,却不想他总会栽在靖安言的手里,一遍又一遍。

他抚了抚额,晃了晃那干秃秃的花枝:“小师叔你啊……”

“我?我怎么了?”

剩下的话被一阵盛大的喧嚣吞没在夜空里。

绚烂的光让靖安言不由自主转身,触及的瞬间瞳孔微微放大了。

是烟花。

街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骤然燃起的烟火吸引了,惊呼声高高低低,一浪接着一浪,刹那间点燃了整个夜集的热情和气氛。

人潮涌动,封长念轻轻站到靖安言身边,发现他的神情微微变了。

他专注地看着那些绚烂的焰火绽放又枯萎,就连封长念轻轻搭上他的肩膀防止被撞都没有反应,身侧的右手极快地蜷缩了一下,被身体挡着,封长念没看到。

“我好多年没这样,堂堂正正站在大街上看烟花了。”靖安言出神道,“……太多太多年了。”

“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的。”封长念趁机轻声道,“长安城烟花更多,记得吗?还有各种图样的,回去一一放过好不好?”

靖安言只是极慢极慢地眨了下眼睛。

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蜂拥着往前,要往集市中心去,封长念担心人挤散了,于是抓住了靖安言的手腕,顺着人流的方向一起走。

“长忆,你还记得上一次咱们看烟花是什么时候吗?”

人声嘈杂,但靖安言的声音却很清晰。

“记得。我十四岁生辰,你花了大价钱向名师设计了一只雄鹰烟花,名师挠头发挠掉了好多,才终于拼出你想要的图案。”封长念微微一顿,“那也是你我最后一次看烟花了,小师叔。”

“那时候我就知道,你对我的期望就是,飞出囚笼,飞向自己的天际——如今我羽翼已丰,还想再庇佑我心爱的人,如此,才算真的自由自在了。”

“你愿意让我试试吗?小师叔?”

封长念猝然停下。

身后的人未料到他突然停下,直直撞在他的后背上,懊恼地瞪他一眼,绕开他走了。

所有人都在往前,只有封长念站着不动,愣愣地看着被他抓手腕的那个人——他不认识那个人,那不是靖安言,只是个普通南疆人,正奇怪地看着他,似乎不理解为什么要抓着自己往前走。

封长念松开手,于是最后一点温热也消散在人群里。

没有靖安言的影子了,突然的像是大梦终醒,几乎让他怀疑这人存没存在过。

等到人潮褪去,只有封长念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手里握着一枝光秃秃的花枝。

靖安言又逃了,毫无预兆地不告而别。

或许因为他终究还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封长念的那份情,或许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契机可以逃跑,也或许……也或许什么都不因为。

他从来都不是封长念的自己人,所以封长念从来也未曾真正留住过他,无论用情、还是用理来试图留他,都是如此。

第22章 追逐

烟花散尽,街上人也走得差不多了,秋长若和夷月是在街边卖花灯的小摊子前找到的封长念。

看见他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夷月心底就一蹦,赶紧询问怎么回事后,恨不得把靖安言薅回来揍一顿。

又跑!

又跑!!

又跑!!!

这次连个气儿都没跟她通,说溜就溜了!!!

秋长若觑着封长念的侧脸:“……他跑什么呢?”

“不知道,或许是觉得你来了,我那套苦肉计无处可施,不再会拿性命留他,他觉得没有留下的必要了吧。”

封长念手里有一搭没一搭地点着那枝秃杆,听语气倒还算平静。

但越是这样越让人担忧,秋长若已经被风波前的宁静搞怕了,之前她的另一位好师兄就是在假装平静之后搞了波大的,险些连自己的命都赔进去。

她可不敢赌:“……那现在你马上回大魏吧,解药我去给你找,我送你出神寂岭,你——”

封长念手一抬,阻止了她说下去。

他递了银子给小贩,然后拎了两只灯笼,一个姑娘一个塞进她们手里,盈盈灯火下,两个姑娘被他这一举动骇得不敢说话,不知道他唱得这是哪一出。

“劳驾。”封长念把两个人带到一间闲置的房舍里,屋中尘灰落尽,那两盏灯成了唯一的光源,“阿月姑娘,恕我直言,接下来的话我得先问问你才能接着说。”

夷月有些紧张:“封哥你讲。”

“你是南疆大祭司的女儿,为什么对我们这些大魏人从无敌意?”封长念开门见山,“大魏与南疆交恶多时,就算南疆内斗,也不至于对我们这些大魏人如此性命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