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华未止(13)+番外

作者: 米花 阅读记录

周彦那一趟,一时半会儿是别想回来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我早就跟陶氏辞行,天高路远地走了。

陶氏问我想清楚了吗,我无比坚定地点了点头:「想清楚了,我幼年与长安定下婚约,得周家庇护,一路追随他的脚步,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

「从前是年幼身不由己,无从他想,如今他已然过得很好,我也该为自己好好地打算打算了。

「夫人,我二十了,这一路走来,回首过往,从未为自己活过,现在我想做自己的一根木桩。」

陶氏笑了,眼圈泛红,摸了摸我的头,哽咽声起:「春华,走吧,也替我去看看青山绿水,我这一生,是无法走出去了,很羡慕你。」

离开京城后,我先去了棣州武定。

曾经的周家府邸,修缮过后,又住了新的府尹。

那座魂牵梦绕的宅子,就在眼前,我却寸步难行。

多想走进去看一看仪门大院落、穿堂门的迎春花儿、西院槐树下的秋千、前堂檐下应该还有一窝燕子……

青砖绿瓦、曲径通幽的小院,很多年前透过窗子,有个稚龄女孩临窗绣花。

窗外桂花飘香,女孩听到有人在唤她,抬头看到李妈妈隔着老远冲她笑:「快,妞妞,城里有花鼓戏,夫人说咱们收拾收拾去凑凑热闹……」

女孩灿烂一笑,放下花绷子,飞快地跑过去扑到她怀里。

……

夜深的时候,我在城东闹市街口点了火盆,烧了纸钱。

当年那桩贺家开私矿的案子,人都是捆了跪在菜市口,黑压压一片,挨个砍脑袋的。

听说整整砍了两日才结束,太监监刑,几名刽子手午饭都没顾上吃,大刀砍钝十几柄。

血流成河,黏稠得无从下脚,引来成群的苍蝇吸食。

后来用水冲刷了好几日,城中大雨又下了好几场,走过街口仍能闻到隐约的血腥味儿。

那两日,苏掌柜把我关在绣坊里,不准我出去。

她说:「秦俭啊,你这条命好不容易捡来的,想去刑场送死不要连累了我们,锦衣卫盘问了多少遍,绣坊的师傅们都是用人头担保的。」

我知道啊,我都知道的,我拼命地拍打着门,哭得泣不成声:「让我去送送他们,我想再看一眼伯伯和伯母……」

苏掌柜隔着门叹息一声:「砍头呀,看了要做噩梦的。」

说完,她便走了。

我坐在地上,紧紧地抱着膝盖,全身颤抖,想象着高高挥起的大刀,手起刀落,人的脑袋滚在地上……

我好怕,也好恨,那种滔天的恨意蔓延全身,令一个柔弱胆怯的女孩咬在了自己胳膊上,满嘴的血腥味儿。

……

我跪在地上烧了纸钱,零星火光在风中燃烧,四周寂静,只有我呜咽的声音——

「阿彦哥哥已经杀了姜春了,当年来棣州的那些太监都死了,伯伯伯母,大仇已报,沉冤得雪的日子不远了。

「阿彦哥哥如今出息得很,用不了多久,他会更出息的,终有一日会为周家平反。

「周家妞妞,来祭你们了……」

我添了一沓纸钱,火苗舔舐着、嘶鸣着,像是亡灵在呜咽哽塞…… 隐约之间,我眼前泪光模糊,风拂耳畔,似乎有声音在说——

秦俭啊,这一路,辛苦你与阿彦了。

……

离开武定那日,我去拜别了玲珑绣庄的苏掌柜和绣娘师傅们。

光阴流逝,曾经徐娘半老的苏掌柜鬓间竟也有了几根白发。

她笑吟吟地说:「我都四十了呀,人都是会老的,有什么好奇怪的,当年教你蜀绣的老谭师娘去年都过世了。」

江山易改,故人易变。

几个绣娘师傅见了我,红了眼圈,纷纷让我留下。

苏掌柜斜睨了她们一眼,叹道:「当年都留不住,今日焉能留住?咱们小秦俭可是个有主意的人呢。」

我有些赫然。

临别那日,一向要强的苏掌柜也有些落寞,握着我的手,一遍遍地呢喃:「周家夫人是个好人,当年送你来学手艺,知道我们绣庄经营不善,明里暗里给了不少帮助。

「秦俭,人这一辈子其实很短暂,既遭了那些罪,更要好好地活,才不枉来这人间一趟。

「风有约,春不误,既留不住你,秦俭,愿你年年岁岁韶华不负。」

我笑了,回握她的手,说出了那句一直埋在心里的话:「师傅,在俭俭心里,您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苏掌柜终于落泪,推开我的手,转头故作轻松道:「走吧,若你有良心,记得来封信。」

马车途经城南街,卫离问我要不要去周家府邸看一看,她有的是办法。

她当然有办法,一身的好武艺,功夫了得。

她是赵王萧瑾瑜的人。

决定离京的时候,萧瑾瑜很惊讶,但没有阻拦,派遣了卫离跟着,他说:「等长安回来跟我要人,本王总要给他一个交代。」

也罢,反正我也没打算躲着他。

最后看了一眼曾经的周家府邸,我摇了摇头,对卫离道:「那里已经不是家了。」

钱塘三月,我定居在了南方。

已经过了半年了,那位告老还乡的徐千岁有没有死,无从得知。

朝廷机密,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能够探知的。

我只知道如今的朝堂,西厂的厂督大人,得天子信任,权势滔天,名唤周彦。

苏绣在南方最是常见,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我也开了一家绣品铺子,绣品五花八门,用的多是蜀绣的手艺。

蜀绣针法精湛细腻,软缎彩丝原料丰富,色彩大都明丽清秀,生意一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