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霜鬓(100)+番外

作者: 三枕 阅读记录

第47章 .曾有一人让我魂牵

初夏的夜晚,来了一阵绵绵的小雨,凉州气候宜人,虽然是夏季,夜色微凉舒适。茹芫住在世子府特地为乐师们安置的别院,由侍女提着蓑衣打着伞,步履匆匆领着,将她带到一间建造奇特的阁楼中。茹芫在这阁楼正中唯一一张桌案旁,看到了凌云洲。她早预料到总要见他,已能压着翻涌的心,面上波澜不惊。“此处为听雨阁,屋顶的瓦片是用特质玉石片所制,能将雨声汇集,雨点落下之声,就如天公所奏的乐曲。”子充世子看着她见礼,笑着又一遍介绍起这座阁楼的奇妙之处,没有一点世子的架子。“茹芫姑娘听听,与你那八音编磬相比如何?”茹芫侧耳聆听,这听雨阁僻静,四下只有雨声,打在玉石上,因为听雨阁的构造形成磅礴的回声,跟她一路走过来在伞下听到沉闷单调的雨声大不同。“这雨声清脆明亮,非同一般,如同天地奏乐。”茹芫看得出来,子充世子是真心喜爱音律之人,一脸怡然自得听着雨声,她却无心欣赏。凌云洲也只静静地看她,她不愿意被看出内心难以平复的激动喧嚣,对子充世子说:“这雨声,会让我想起这两年在程阳采荷花时,在荷花池的船坞中,总爱遇到下雨,便常在船中听雨而眠的日子。”子充世子双手一拍,指着茹芫,看着凌云洲,会心一笑:“茹芫姑娘,是本王知音!”“凌将军不知,有一年,本王听到船篷上的雨声,一直难忘于怀,后才有了这座听雨阁。”世子做了个请的手势:“我已命人将灵璧石搬来此处,劳烦茹芫姑娘就这雨声再奏一曲。”“对了,你方才提到荷花,就以荷花为题,即兴演奏一曲。”“是。”茹芫点头,走到石编磬后演奏。曲低回婉转,让她想起程阳时,每当荷花盛开,村民便担着荷花到都城集市里贩卖的场景,一筐筐里都是漂亮动人的荷花,大家脸上都是被荷花映的开怀的神采,美好而怡然自得,正配这雨声。世子听出曲中美好之中的悲凉,向凌将军,问道:“此曲,凌将军以为如何?”以前他从不知真心难得,更不知何为朝思暮想,凌云洲直直看着眼前的人,酸楚、…

第48章 .风云变幻

回程的路上,世子与世子妃已经自然地同乘坐一车。

“这几日,与世子妃谈心,我与你说了好多感受,好多心事,我还未曾与别人说过那么多。”子充世子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好久没睡得那么舒畅了,只是连累你,哪里都没去成。”

“不碍事,世子往后若还是失眠,仍可找妾谈心。”

“这程阳是个不错的地方,还有许多地方未曾参观,以后得常来。”子充世子说着打起了哈欠,婉华劝了劝:“回到府中还要半日,世子安心歇息,到了妾唤醒您。”

“世子妃,”子充低头说得温柔:“这几年,真的难为你了。”

婉婉淡然一笑:“世子,您无需介怀。”

*

回城的马车,缓缓走了大半日,停车之时,茹芫和婉婉都走下马车,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时问道:“睡着了?”

两人相视点头,茹芫一笑:“没想到歪打正着地,治疗了两位失眠症患者。”只是想到那位曾经的老东家小相爷,人失眠是因为内心失序烦忧,若找到了让自己内心安然的方法,自然能安心好眠。所以,她才胡天海地地这两日与凌云洲聊了那么多。

“世子妃,好像有什么心事啊?”茹芫注意到,虽然婉婉与她热络,眼神跟以前比起来,飘忽必定,并不开心的样子。

“婉婉,我回来了,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你不需要一个人扛着,知道吗?”茹芫握住婉婉的手,婉婉又是下意识地痛的躲闪,茹芫将手抓来一看,小指上又一片青紫,这是新伤,上次见面并没有。

“到底是谁在欺负你!”

“没有,我自己不小心的,”婉婉找了个理由,回到车上去了,茹芫看着她的背影,隐隐感到不安,婉婉生性洒脱,却也是会偷偷躲在账后哭泣不敢出来与自己道别的默默忍受委屈的人,只身一人嫁到随国,手中还掌握着数量可观的财权,可想而知,婉婉的日子不会太风平浪静。

“婉婉,”茹芫没有喊世子妃,而是像昔日姐妹之间那样亲昵地喊一声婉婉,三年前她是尊贵的郡主,她都丝毫不介意,如今应该也不会介意这个称呼,茹芫告诉她:“若有一天,你想告诉我了,记住,我一直都在。”

婉婉很想说,其实她很羡慕茹芫,她只需要默默做一个小乐师,不需要时刻为自己担惊受怕,无牵无挂,一身轻松。

不像她,早已陷入深渊,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不告诉她,不让她牵扯进来,她便可无忧无虑做自己想做之事,就如她们曾经向往的那样。

婉婉看着茹芫一脸担忧的模样,嘻嘻一笑,说道:“你别替我瞎操心了,我现在可是很有钱,有钱谁还能欺负我。”

“快告诉我,若你也有钱了,有一百两,你想干嘛?”婉婉嬉皮笑脸地问。

茹芫笑着答道:“嗯,你若问我有一百两黄金,我当然是买房子、买铺子让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吃香的喝辣的了,小女子不才,这几年也挣了小几百两。”

“那如果,你手中的钱,富可敌国呢?”

茹芫真的有百两,但富可敌国是万万不可能的,想都没想就把这牛吹出去。

“若我富可敌国,那我就去帮那些真正需要那些钱的人,建屋舍、修沟渠、通道路,还有校舍、医馆、商城,让他们免于饿死、冻死,免于穷困,让他们有家、有府衙、有郡县、有都城、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