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成曹操女儿的我太难了(247)
郭嘉跟着曹操出来,脸上没有丝毫忧虑之色,“司空何必烦恼,袁谭能力越强,袁尚就越容不下他。说不定啊,我们赶路的这段时日,他们兄弟俩会送给司空一个大礼。”
曹操想到袁家兄弟之间的老传统,面色一喜,“若不是兵贵神速,孤都想放慢行军速度等着他们的好戏。”
袁谭率军坐镇的黎阳对岸就是白马津,就是当初关羽斩杀颜良,帮曹操解了白马之围的地方。
两年前,袁曹双方对战,袁军还占据着绝对优势。可两年过去,官渡大败,袁绍身死,袁军已经处于下风,攻守易形。
黎阳城对袁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了袁家对抗曹军的最前线,更要命的是,从黎阳往北二百里,赫然就是袁家政治中心的邺城。
这二百里路上无险要可守,这也就意味着,袁家只要失掉黎阳,下一步只能后撤死守邺城。
曹操如此激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拿下黎阳,他的骑兵就能突袭邺城。
郭嘉说得没错,哪怕是如此危急存亡的时刻,袁谭袁尚两兄弟之间都无法暂时和睦相处,哪怕袁谭已经退让一步,但袁尚那边显然不满意这样的退让。
袁尚很是忌惮袁谭这个兄长,袁谭手里的军队叫他无法安眠,他同样也担心,袁谭会不会和曹操合作反攻邺城。
这就倒是驻守黎阳的军队基本都是袁谭的直系,袁尚没有给兄长袁谭增派多少军队,还不忘派了一个心腹逢纪前往黎阳帮忙,名义上是帮忙出主意,但谁都明白不过是监视而已。
袁谭被袁尚的这两件事弄得心里也冒火了,本来没有继承袁家就很烦,该死的弟弟还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给他使绊子。
袁谭一腔怒火憋在心里,又没办法和袁尚彻底撕破脸皮,被派过来的逢纪还在私底下做小动作要夺他的军权。
袁谭想着他暂时不能对付袁尚,难道还不能处置了一个逢纪吗?
逢纪到黎阳没多久,就被袁谭找了个借口处死,连等曹军到来都没等到。
逢纪的死叫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矛盾更加升级,只不过还没来得及下一步动作,曹操的军队已经赶到黄河南岸。
曹操一来,哪怕是袁尚都放下来对袁谭的忌惮,迅速带着领着军队赶到黎阳一块,并肩作战对付曹操。
曹操暗自可惜,他倒是成为袁家兄弟一致对外的那个外因了。
曹操和袁家的这场战并没有想象中的的势如破竹,双方都知道此战的重要性,谁的后方也都不敢拖后腿,毕竟这个后腿一拖,死的可不单单只有前线的人。
袁家那边脑子正常,后方补给更是充足,曹操也只能稳扎稳打寻找突破的机会。
双方几个月内偶有交手,袁家那边损兵折将,论大将,曹操这边占据着优势。
拖了几个月,曹操的耐性也逐渐失去,趁着第二年年初,曹操一鼓作气跨过黄河,直攻黎阳。
终于,袁家坚守了三个多月的黎阳,彻底失守。
曹穗留在许县每日不单单要震慑住城里的牛鬼蛇神,还惦记着前线的军情,拿下黎阳的消息传回来时,她心中也松了口气。
她已经搬了地方,避免要商量决定事宜耽误时间,少府又被她毫无负担地交付给杨修和貂蝉手里。
陈宜之开始显怀,曹穗多多少少减轻了她的工作量,本来这件事应该给他们几个人一块的。
“先生,你说阿父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曹穗惦记起这件事。
曹穗到现在还是叫荀彧他们先生,荀彧他们也习惯了,若是有朝一日她正儿八经的称呼官职才叫他意外。
“女公子想司空了?”荀彧抬起头,岁月从不败美人,荀彧身上那股淡然温润的气质随着他年岁增长反而越发醇香,“女公子怕是不能如愿,这场仗还有得磨。”
“黎阳失守,袁家剩下一个邺城只会死守,再大的隔阂都会被暂时搁置,司空想要攻下邺城,要费的功夫可不少。”
曹穗叹了口气,她明白攻邺城的难度,毕竟那可是袁家的大本营,若不是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袁家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邺城。
袁谭和袁尚有再大的矛盾也得先放一边,毕竟再如何闹也知道,只有袁家还在他们才有东西争,若是袁家没了,他们还争什么?
争着去送死还差不多。
曹穗着急也没办法,邺城注定是一场拉锯战。
不愧是最强袁家啊,家底足足的。打了那么大一场败仗,袁绍这个当家人还死了,居然还能和曹操打得有来有回。
若是袁家没有分崩离析……
曹穗只能再次感谢站在曹家这边的天时、人和,同时祈祷袁家兄弟俩再打得凶一点,最好是能叫她阿父坐获渔翁之利。
第165章 以退为进曹操:他一退让,两兄弟就又打成猪脑子
黎阳城一丢,袁家两兄弟已经没有旁的选择,一路向北撤退撤回邺城,也是袁家最为重要的政治中心。
从黎阳到邺城无险可守,袁谭袁尚只能倚仗邺城和曹操正面作战。
若是邺城再丢,就真如丧家之犬了。
邺城已经被袁家经营数十年,全部的家底都在这了,城墙都比别处的高、比别处的厚,短时间内曹操的军队根本打不下来。
而且,曹操跨越黄河想要突袭,邺城是备受压力,但只要扛过几波攻击,孤军深入的曹军就很容易被袁家别处支援的军队包了饺子。
曹操一个月都没有攻下邺城,心中已经有了退缩之意。
郭嘉建议道:“司空不如先行退兵吧。袁家兄弟之间矛盾极大,此时因为有我军这个目标才勉强合作,一旦我军退兵,他们只会迅速内斗。如若我军继续强攻,生死危机时刻,他们只会团结一致。既然如此,不如先退兵,给他们腾出内斗的空隙,再找机会攻下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