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宙中欣同人)我成了对家的站哥【禹宙中欣】(50)
为此他暂停了第二天的拍摄工作,紧急开了一个主创人员小会。
“喜剧?”巫江月皱起眉,她是文艺片《彩云》出道,这么多年在湾湾也都是在几个文艺片导演手下打转转,被称为文艺片女王的她从来没有演过喜剧。
虞舒欣倒是很感兴趣,但是她很识趣地闭上嘴先听其他人的意见。
太早表态容易给湾湾影后巫江月和美籍演员周琳不好的印象,因为剧组就她和丁禹西两个内地人,这时候急着发言像在站队抱团。
而且因着北极熊的资金加入,无形中内地导演丁禹西的话语权已经制霸整个剧组。
五百万美金的真金白银,能给剧组所有为爱发电的工作人员都按市场价发上工资。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有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
moneytalks(金钱万能)。
“对,《鲸》这个故事本身的底色是很悲凉的。夏悠从一个很成功的获奖编剧,一夜之间,她本人失去了健康,又失去了爱人,连故事到中后期,跟母亲的关系接近和解的时候,又失去了母亲。”
“如果我们不加入一点喜剧的外壳把这个苦涩的悲剧内核装进去,做成一颗糖衣药片,那这个故事就太苦了,我们会流失很多观众。”
巫江月现在很为难,她对这个电影现在抱有很高的期待,眼前这个年轻导演提出的改动确实很有票房吸引力。
十年间观众对电影的偏好性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现在的人普遍压力大,走进电影院观影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一部喜剧电影释放一下,而不是选一部催泪大片哭一个下午。
但是问题是,她从来没尝试过喜剧。
在一般观众的印象里,可能觉得喜剧的格调是比较低的,但实际上想演好喜剧比演好剧情片或者文艺片其实更难,不然不至于擅长喜剧片的演员能常年霸住该类型片,美国的金凯瑞,中国的周星驰,在喜剧领域很难找出能与这两个喜剧之王相抗衡的人物。
看出了巫江月的犹豫,饰演妈妈夏晴的周琳主动说:“丁导演,我可以承担部分喜剧元素。”
丁禹西示意她继续说自已的想法。
夏晴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矛盾点,一方面她是职业女性,前期亲自照顾生疏的女儿可以设定一些她因为不熟悉家务而闹笑话的搞笑桥段,另一方面她的大女主特点适合跟小女人的宋诗发生碰撞。
周琳说完以后,巫江月反而更焦虑了,如果笑点都在夏晴和宋诗身上的话,那自已演的夏悠算是完犊子了。
在竞争压力下,巫江月硬着头皮说:“我也可以承担喜剧元素,请苏编剧多费心了,在夏悠这个人物上延展一些喜剧桥段。”
在夏悠身上可以挖掘的笑点会稍微少一点。
但是也不是没有,虞舒欣见巫江月松口,热心地给她提建议:“夏悠在车祸后性格封闭了很多,结合她作为编剧的职业特点,可以在我和夏晴闹笑话的时候充当吐槽役,也是一个不错的笑点。”
给夏悠加一点毒舌属性是不错的丰满人物性格的方式,巫江月赞同这点。
这个主创人员会开了一天,苏玉兰边听边记键盘都要敲得冒烟了。
还好大家的关于喜剧桥段的讨论都集中在现有剧本的基础框架上,人物性格和剧情线没有大改,这让她的剧本改动工作难度减轻了一大截。
开完会,丁禹西特地请巫江月留下来,他很真诚地跟巫江月说:“巫老师,我们今天的探讨应该已经很清楚了,电影还是正剧为主,喜剧只是起到一点佐料作用。”
巫江月知道他说得对,对这个在剧组越来越大权在握的导演巫江月因着突然横插一杠的喜剧桥段陷入了久违的焦虑中,如果丁禹西是为了掌控话语权特地整这么一出来击溃她的心理防线,她想他已经成功了。
但显然不是。
丁禹西耐心地跟巫江月聊他之前拍电视剧的经验,很多后来反响很好的搞笑片段是在拍摄过程中演员跟演员之间下意识反应的现挂,拍喜剧就是这样,往往不是在剧本上写好的桥段最搞笑,而是边拍边互动出来的效果更好。
听了丁禹西的安慰,巫江月好受点了,起码导演没有在故意针对她,而是为了大局着想,想做出更好的电影。
巫江月诚恳地跟丁禹西说:“丁导演,我得跟你承认我确实不太擅长喜剧,不过我会在拍拍摄中尽量适应,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
……
今天没有拍摄任务,晚餐虞舒欣是在丁禹西家吃的。
菜是丁禹西烧的,但是虞舒欣切的菜。
丁禹西看着虞舒欣熟练的刀工瞪大了眼睛:“欣欣,你刀工这么厉害呀!”
虞舒欣听了以后得意地一笑,她手上的切菜动作麻利又干脆,不枉她今年练习了这么久:“我是想着要演宋诗嘛,她做饭很厉害怎么体现呢,刀工上肯定要很不错。这个虽然可以用手替,但是光拍一个做菜镜头有点浪费影响电影时间,所以有的桥段我可以边切菜边跟夏晴和夏悠讲台词呀!”
“这样镜头里画面好看,也有生活气息,是不是呀?”
丁禹西接过她切好的一碟土豆丝倒入烧好油的炒锅:“虞老师,你这么努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丁导演,你这是同意拍我切菜啦?”虞舒欣眨巴眨巴眼,往他身边凑。
被丁禹西板起脸无情地推开:“好了好了,你先去客厅玩会儿吧,油烟对皮肤不好。”
虞舒欣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像要到了猫条的可爱猫咪一样蹦蹦跳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