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女朋友是清冷病美人(338)+番外

总有一日,她的将雪也会变成令人安心又靠谱的大人。

-

时间犹如沙漏来回倒转,次年暑假末尾,开学前的七夕佳节,将雪和萧珞寒受邀参加了沈纤玥和云婵婵的婚礼。

如她们料想那样,这两个人确定情侣关系之后,感情推进速度迅猛。

——云婵婵外表软糯,但直接起来沈纤玥根本招架不住。

加上沈纤玥对她既在意又愧疚,“心大”的毛病也在有意识更改,去年她预估的“大四结婚”,就这么变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萧珞寒半个月前就在朋友圈刷到了沈纤玥和云婵婵一起发的婚纱照,她们还是那么喜欢玫红与水蓝,就连婚纱颜色都是特意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而非传统的纯红或者纯白。

这让她不免想起自己和将雪前两年拍的“婚恋前置”,还是情侣的她们都穿着“少女粉”的婚纱,外加影楼老板娘最擅长的拍摄视角与打光,颇有一种“梦中婚礼”的虚幻美。

——在老板娘看来,结婚前的恋爱犹如镜花水月,就算过了订婚宴,不到最后时刻,谁也无法确定这场梦中的婚礼是否能落实到现世。

“感情真是个奇妙的谜团。”

在家收拾要带过去的贺礼与红包时,萧珞寒忽然感慨,“我大概能理解,为什么当年梅姐姐要‘追根溯源’,搞明白自己和阿析的感情究竟是从哪里开始。”

“感情变化通常都会有十分明显的转折点,其程度足以让一段友情变质为爱情,也是这些转折点令双方明白,为什么她们的关系可以更进一步,而不是仅停留于‘朋友’或者‘邻居’。”

“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的感情犹如‘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熟了。哪怕真能从中找到明显的转折点,可两个人在转折点面前的选择,也基于过往那些相处时日里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全部。”

“是啊,能走到一起其实挺不容易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选择都是考验,不适合的人总是走着走着就散掉,就算强求与坚持,一直是单箭头也撑不了太久。”将雪点头,提起礼品盒,“差不多是时候出发了,顺便也参考一下她们的婚礼流程和细节。”

这份参考当然是为她们多年以后的婚礼用的,只不过二人万万没想到,大四第二学期刚开始,谢析桐就以谢家的名义上门跟将梅求了婚。

考虑到她还没毕业,这次只是办了订婚宴,正式的婚期定在同年六月底。

早就知道她们恋情的薇女士还故意打趣:“小梅终于也心有所属啦!我以为你一辈子都要跟事业交往呢~”

“真遇上合适的人,倒也没必要错过。”将梅答得十分平静。

她自认为在这方面是继承了两位母亲的特质,不管薇女士还是将女士,在“月满酌”酒吧见面之前,都曾有过一段“坚定和事业谈一辈子恋爱”的豪言壮语时期。

有了后来的结果,倒也并非“爱情优于事业”,不过是两块磁铁吸引在了一起,哪怕有相斥的地方,共性也令她们舍不得离开彼此,于是以婚姻为誓言,从此一起编织更深的羁绊。

订婚之后,将梅甚至出钱帮谢析桐买下一间店面,陪着谢析桐挑选设计方案,拟定尽可能完善的经营计划。

这样一来,谢析桐大四的实习学分就可以直接拿创业实践抵,省时省心,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为婚礼做准备。

钱到位,店面装修自然也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即便如此,还是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嘻嘻宠物诊所”才正式开始营业。

通过甲醛测试后,开业当天,大白猫在门口盯着招牌看了很久,心满意足地回店里蹭将梅的裙摆了。

第200章 春之诗

差不多前后脚的时间,程石竹的茶咖店也在附近的“年轻人集市”上开起来。

她本来打算用自己多年的id作为店名,但“春天与爱”容易让人想到成人用品专卖店,于是结合店面装修风格,最终选定了“春之诗”。

这是一家从配色上就清爽温馨的店,随处可见养眼的青柠色与天蓝色,像一处避风的港湾,也如春天的草坪。

程石竹由衷希望,每位来店里的客人都能得到片刻的放松与休憩。

就像当年畅想的那样,“春之诗”的BGM和挂画均由萧珞寒提供,用以点缀的小相框中,则装着程石竹用将雪赠送那台相机拍下来的自然风景照。

深邃且充满绿意的森林,总让人联想到神秘与梦幻交织的魔法地带,喜欢西幻题材的顾客们还戏称这里是“德鲁伊快乐屋”。

不知为何,大白猫“嘻嘻”也很爱来这里。

两家店挨得特别近,仅仅只隔一条街,程石竹忙碌时,总能看到一团巨大的白色毛茸茸把门用力推开,进来以后随机找上自己看得顺眼的顾客,趴在她们身旁,有时候能蹭一顿rua。

正好最近她刷到m站有家开在海滨的咖啡馆,up主经常发“此有肥狗出没”的有趣抽象图短视频,干脆也效仿着画了一套抽象的“大肥猫出没提醒”,打印出来拿架子摆在店里显眼处。

不过,她是真用来告诉顾客注意大白猫,免得被吓一跳。

大白猫本猫对此却意见很大,画架摆上来的第一天,它一进店就盯着画看了很久,营业期间装作抽象画不存在,等到打烊,顾客一走完,它就冲到架子前一顿“喵喵拳”把画打烂。

程石竹本以为是画得太丑了,然而逮住“肇事猫”去问谢析桐时,谢析桐给的答案令她陷入沉默:“它认为这是它的地盘,它可以随意巡视的‘国度’。你画一堆白不拉几的东西还摆得到处都是,分明是在挑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