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老婆总想掰弯我(199)+番外
沧笙那日为何时好时坏,如星月挠了挠头,这个问题她到后来也没想明白。
那年沧笙十三岁,对于情爱只是懵懵懂懂。沧笙只觉得在心里如星月最特别,气她不独对她好,却不知已经动了心。
沧笙十八岁那年,边城乱。边城就在天山派脚下,掌门为此吩咐成年弟子下山历练,救助百姓于水火。
沧笙下山,偶遇受重伤的宋涵并出手相救便是此时的事。后来她待在军营中,替受伤的将士医治。
如星月也下了山。沧笙与如星月见到,是在边城的街上。沧笙本因相遇欣喜,但如星月在见到她时,却开她玩笑,说她苦心留在军中,可是喜欢人家宋将军,可惜人家已有未婚妻了,说她不过一厢情愿。
沧笙瞪着如星月,气了半晌没说话。她是一厢情愿,但愿的不是宋涵。
如星月见沧笙不说话,以为沧笙是被她戳穿心思。恰时有个男人出现将沧笙护在身后,质问如星月对沧笙做了什么。如星月生气,看了沧笙一眼转身离开了,之后不久骗了小师妹江清秋去劫富济贫。
如星月情窦开得晚,那时她也没想明白为何会生气,只是看到沧笙与宋涵亲近时,觉得心里的什么好像被别人抢走了似的。
沧笙后来没再流过泪,从那以后都是一张冷冰冰的脸,看不出情绪。
她二人但凡有一个能主动一步,也不至于会错过。但姻缘一说,本就无法预测。世间缘份,两厢情愿如愿以偿的少,多得是有缘无份两相错过。
第92章
何必回到家时天色已晚,但见前厅灯火通亮,不时有声音传出来。她好奇去看,见身母正在招待客人。那两个客人竟都是她的老熟人。
如星月看到何必,介绍说那两人是何必卿的客人。客人中一人听到,却道:“伯母,我与何姑娘也是旧识。”
说话的正是宋听筠。只是她文邹邹的,一点也不像何必记忆里那个女魔头。何必怎么听怎么看都觉得难受,若非碍于身母在场,怕是玩笑的话已经脱口而出了。
那边如星月听了奇道:“宋小姐与小女认识?”
宋听筠点头道:“我们在京城时相识。”
如星月道:“原来如此,倒没听小女讲过。”她听到何必与客人认识,便吩咐何必道:“你招待下两位姑娘。”说着起身准备离开。
景云新来了位开酒楼的老板娘,甚是美艳。隔壁府上钱庄老板为了讨好美娘子,宴请了附近几府夫人小姐,里面有不少她熟识的牌友。那边通宵达旦,戏班子都唱了几天。若不是要招待客人,如星月哪里还会在家里。
偏偏何必没眼力见,听了却问:“大哥人呢?他怎不来招待客人?”她见是宋听筠,也不是什么重要客人,在身母面前也没端着。
如星月略有不悦道:“你哥不在家。”
何必疑惑,早上时她还看到过何必卿,没听何必卿说最近有外出的安排。
何必又问:“那兄嫂呢?”平时何必卿不在,都是沈七叶帮他招待客人。
如星月道:“七叶随你哥一起走了。”又道:“用你一下,你倒是这么多话。若不是我突然有点急事,谁指望你。”如星月对着何必佯装要踢她一下,吩咐一句“好好招待”后便走了。
客座上两人见了,起身对还未走远的如星月道声“多谢伯母”。
见在场除了三人再无别人,何必打趣宋听筠道:“女魔头,不装知书达理啦?”
宋听筠没应话,只是道:“我可是有某位如公子的消息。”
何必听到“如公子”,不再与宋听筠玩笑,问她是什么消息。
宋听筠道:“不久前我在长安见过他。如今他游历诸国,写了本《四国游记》,在读书人里很是抢手。”
何必心道:“没想到他真成了寻鹤人。”
宋听筠道:“他托我给你带来一本。”说着取出东西递给何必。
何必接过来,询问如鹤松最近去向。宋听筠告知,如鹤松前往西北寻找一个遗失的古国。
何必没再追问,收好书起身道:“走吧,我先带你们去客房”
宋听筠看了眼旁边的女子道:“李姑娘请”。
宋听筠与女子跟上何必道:“介绍一下,这位姑娘是李长安,她兄长是你兄长朋友。”又与李长安介绍道:“她叫何必瑶,不是什么好人。”
何必差点吐出一口血,递给宋听筠一个白眼。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李长安她自然认识,但也不能说自己认识。何必视线轻轻扫过李长安,却发现后者正盯着她看,仿佛在回忆什么。她见了心中略惊,很快收回视线,将两人带去客房安顿好后便告辞离开。
何必回到房间,随手翻了几页那本书,看了几眼就被吸引。
如鹤松游记中写到他在大理神山的见闻。神山在大理和吐蕃的交界处,但那里的习俗与大理和吐蕃都不同,更像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他在那里发现了有关上古神明以及传国玉玺的线索,怀疑那里的文明来源于中原。
在中原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里,也都记录着上古时候有一枚神授传国玉玺的故事。传说那枚玉玺名为“山海玺”,为神明所授,得玺者,得天下。不过这枚玉玺早在三千六百年前就已下落不明。
何必往后翻看几页,却见后面记载的都是吐蕃境内的风俗人情。这时外面响起打更声,何必才意识到早已过了午夜,忙灭了烛灯去休息。
次日清晨,何必收拾好后去找宋听筠和李长安。去的路上何必已想好这几日怎么招待宋听筠二人,谁知去了只见到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