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15)
试想一下一个千娇百媚的,牡丹似的明艳美人,却在且仅在你面前表现得如同一朵解语花,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恐怕只有佛祖圣人,才能禁得住这温柔刀一刮了。
按时下的封建道德,赵昕没有立场去反对他爹宠爱小老婆。
尤其是这位小老婆能带来极高的情绪价值,能够很好抚慰他爹在朝堂上谁也怼不过,有劲无处使的郁闷心境,客观上来说延长了寿命。
但赵昕强烈反对倚仗偏爱打破规则。
规则再怎么烂,下限也要比人治高,能够让社会更加和谐安稳地运行下去。
所以他对给他带来了宠冠六宫小震撼的张修媛有些不满。
作为一个修媛,不仅在坤宁殿内横冲直撞,见到曹皇后这个后宫之主后也是不问安、不行礼。
然后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把曹皇后紧紧盯着,杏腮微鼓,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怒火从中喷发而出。
像是曹皇后欠了她八百吊钱没还,以至于那般好看的面貌,看久了也觉得面目有些可憎。
哪怕是在赵昕前世,那个大力宣传人人平等的世界,人类社会的组织秩序也还没抽象到中层小领导和董事长猛猛对着干的地步。
这种事往小了说都是不团结,内部搞山头拉帮结派,大了则是容易导致公司内部环境动荡,外部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
除非是已经写好了辞职信,只打算出一口恶气的。
但皇帝妃嫔这个职业,没有主动辞职一说。
在赵昕眼中,张修媛已经成为了能够惹出乱子的“不安定”因素。
他爹赵祯可是已经废过一任皇后了……
而他好不容易才将曹家这个顶级武将世家给拉上同一艘船。
赵昕目光移到了只是按了按额角,沉着脸一言不发的曹皇后身上。
他必须得想个办法,把张修媛的气焰往下压一压。
管用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一次就把规矩给立板正的。
哪知他还没想好对策呢,张修媛就梨花带雨地嚷开了:“圣人娘家本为武勋子弟,曹评却为何用了外戚名额,成了二大王的伴读!”
赵昕整个人先懵后惊,不是,你冲我来的啊!
事情是这样的。
在赵昕提出的八个伴读名额类别后,赵祯那是无比的上心,甚至已经有意作为成例。
文臣、武将、外戚、宗室,哪怕是他自己,能用的人也不过这四类罢了。
伴读又是挑年岁相仿的孩子,这一起成长起来情分肯定非同寻常。
最关键的是一切都未定型,可以后天塑造。
等到权力交接之时,这些个伴读可以很容易的成为各自阵营的领头人,帮助新皇稳定局势。
而且若是想要知道一个皇子的政治倾向,见一见他的治政手段,只需要看他是如何对待自己伴读就够了。
假使儿子多些,选伴读更是可以作为稳定朝堂的一大利器。
什么舍人詹事,在陪读面前都要往后稍稍。
这绝对是一个天才的创举!
虽然赵祯对释放宗室和武官的权力这方面仍旧有些犹豫,但他儿子可是被圣祖教导过的,小小的试一下也没什么。
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他这个当爹的看着么!
赵祯对外宣称增设伴读这一职位是因为他心疼儿子。
文官们想着官家是现目前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全是怼他可以,怼豫王不行,豫王还是相当记仇的个性,宰执都敢骂,关键是还骂赢了。
所以除了少数几个言官还在嚷嚷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大多数人都只象征性地表示了捏着鼻子认下的模样,然后转头就加入了推荐行列。
开玩笑,豫王现在的待遇与太子就差一个册封仪式了。
又是三位宰执认证过的聪慧神明,英睿雄断,册立仪式迟早得安排上。
所以这哪是选伴读,分明是选将来的宰执!
就是文臣子弟的分量少点,怎么也该占一半来着。
但官家和豫王都咬死了只有这个数额,也就只能将来再寻机会往东宫中塞自己人。
而赵祯向来是个很难下决定的性子,尤其是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有多聪明,所以干脆在初步筛选出人员之后,把名单送到了赵昕这让他自己定。
而拥有外戚和武勋双重身份的曹评,被怀揣着私心的赵昕直接给划到了外戚里。
算是他拉拔武官集团的一次小小尝试。
和两条腿走路才稳当一样,上位者稳坐钓鱼台的精髓在制衡。
五代之殇是武德过于充沛,丘八们张扬跋扈,造反杀节度使,威凌天子,折辱百官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又率兽食人,无恶不作。搞得从民间到紫宸殿,没有不厌恶惧怕他们的。
而本朝的武人地位,则是在经过极端的放肆后,联手形成的极致压制。繁多的抑武之策导致军人地位直奔下九流而去,而失去制衡的文官都敢往皇帝脸上喷口水了。
一言以蔽之,都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制度。
本朝杯酒释兵权这一举措,从根上就坏了 ,所以那位先祖后来也只配凑个韵脚。
至于他的曾祖父,赵昕已经在盘算着将来到太庙祭祖的时候,该怎么往牌位上吐一口口水了。
以赵昕的看法,要是没信心没手段压住手下这些个文臣武将,没本事让社会秩序软着陆,那当什么皇帝啊。
一天天防这个,防那个的,最终大宋朝还不是以极其屈辱,极其不体面的方式被终结了吗!
不及大唐远矣。
而沦为赵昕这点小小私心炮灰的,正是张淑媛的堂弟张及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