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151)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章得象当仁不让,站起身向赵昕解释道:“辽使来朝,称愿与我国共同夹击西夏,届时共分夏土。”

赵昕听罢,眉头微挑。

哟呵,这简直是连金灭辽的翻版啊。

不过昏德公的连金灭辽可没有得到好下场。

但从中还是能品出好消息的,那就是去年对夏大捷后,辽国终于肯正视本朝的军事实力,认为本朝拥有作为盟友的资格了。

这要是搁在原历史线中,对夏三战三败,最后还因为西夏打不动了主动提出议和才花钱买和平,那辽国是断然不会提出这个建议的。

赵昕朝着章得象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身为上位者,无论说出什么话都容易被人往最终决定那方面想,所以他得先知道具体意见和持此意见的人数,然后再综合本身想法做出决断。

这是赵祯教给他的,虽然赵祯在这方面一贯做得不怎么好。

章得象明白他的意思,接着说了下去:“晏殊、夏竦、韩琦三位同意,范仲淹、杜衍反对。”

赵昕双手揣袖,开始绕手指。

怎么说呢,这个结果真是一点也不让他感到意外。

杜衍因为顶住压力,帮助完成了裁县并州,削减官员数量一事,在两月前成功升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不过这也让夏竦拜相的如意算盘落空,所以心眼很小的夏竦现在是逢杜必反。

杜衍是个聪明人,范仲淹作为时下朝中唯一一个拥有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且能取得不错相持战果的主帅,杜衍跟着他选无可厚非。

而韩琦一直是个对夏激进派,好水川之战就是他一力主战,直到后来大败才勉强认同了范仲淹结硬寨、打呆仗,步步蚕食西夏的战法。

现在有了机会,再度主张对西夏开战也没什么奇怪的。

至于晏殊,算了,不通军事,书生意气,直接略过就好。

赵昕听完之后看向了章得象:“那章相您的意思呢?”

相权作为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历代帝王都致力于拆分相权,好让皇权一家独大。

而如今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章得象是毫无疑义的首相,有着最大的宰相权力碎片,不夸张地说,他的意见足能一个顶俩。

章得象没说话,而是悄悄用眼飞速地瞄了一眼正在御座上闭目养神的赵祯。

赵昕瞬间明白过来,这是还没发表意见的意思。

原因是无良爹还犹豫不决。

而章得象身为首相,如果不与他爹的意见保持一致,位置离坐不稳就很快了。

想通此节的赵昕顿感头疼,原以为无良爹找他来是帮着吵架驳倒持相反意见的臣子,结果好么,连结果都还没吵出来呢。

感受着落到自己身上的一道道目光,赵昕藏在袖中的小胖手指都搅得更快了些。

都看我干什么!我脸上难道有花吗!

你们往上边看,大老板在那啊!你们这样忽略大老板,只看着我的行为会让我很尴尬的!

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

但华夏有句老话说得好,来都来了。

尤其是他的才能已经被朝臣们认可,不发表意见,单想着萌混过关是绝不会被允许的。

趁着现在门牙只是松,还没有掉,讲话并不漏风,赵昕想了想看向韩琦说道:“稚圭为何同意辽主所请?”

赵昕不发问则罢,这一发问连赵祯都打起了精神,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看着他。

韩琦出列,慷慨激昂道:“西夏自李继迁起,俱是怀不臣之心,野心勃勃欲要取我朝而代之。

“如今辽主率大军伐夏,牵制夏军主力,正是天赐良机。朝中应下辽使所请,只需派一路偏师,即可灭夏这一心腹大患,事后瓜分夏土,岂不美哉。”

夏竦一向和赵昕不对付,尤其是对赵昕越过他直接问韩琦很不满。

论官职论年资论才干,他哪点不比韩琦强!凭什么越过他直接问韩琦!

哪怕他明白是更看重韩琦有直接领兵的经验。

可他也有啊,更何况韩琦还大败亏输了呢,输谁不会啊!

久怀不忿的夏竦于是主动出列说道:“殿下,合本朝与辽两国之力,断夏商贸,使其财竭,由此灭夏易如反掌。此千载难逢之机,光大我朝,肇极盛世,万不可使其溜走。”

赵昕连个眼风都懒得给夏竦这个志大才疏之人,而是问向范仲淹:“希文缘何觉得不可呢?”

范仲淹说话做事一贯谨慎,尤其如今争执不下,只是简略地说道:“西北久战,兵民思安。”

韩琦还想再说话,被赵昕抬手给止住了。

“灭夏分土,的确是个好主意。”赵昕语气轻松地说道,然后陡然一转,变为探究,“那你们谁能告诉我,你们凭什么认为辽国一定能胜?”

夏竦迫不及待道:“这还用说嘛,辽国民口百万,带甲十万,上将百员,灭西夏一个蕞尔小国还不是易如反掌?”

“呵呵。”赵昕冷笑,不待夏竦勃然大怒,又继续说道,“想必五年前朝中衮衮诸君,包括夏枢密在内也是这么想的吧。

“辽国若有轻而易举灭掉西夏的把握,当初又何至于与本朝签订檀渊之盟,数年前又送公主下嫁李元昊,约为舅甥之亲,如今又向本朝遣使,约共同发兵。”

“最兴来!”赵祯止不住拍桌子打断了赵昕的叙述,这些话哪里是在抽夏竦的脸,分明是在打他的屁股!

“好吧。”赵昕很没有诚意地耸耸肩,然后继续说道,“就算如你们所说此战可胜,那辽使可说事成之后两国以何处为界分割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