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286)
虽然西北地广人稀,但李宁令哥住这也难怪那些御史们弹劾他怀不臣之心了。
这宅子一看就很能藏死士。
有点出乎赵昕意料的是,李宁令哥本人毫无居住宅邸的广阔霸气,在面对他时有些畏首畏尾,小心谨慎四个字都快写到脸上了。
明明已是年将而立,做了快十年一方诸侯的人。
都说经历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原历史线上的李宁令哥在暴虐父亲的阴影中小心翼翼地生存,可在父亲抢了妻子后,仍旧有单人进宫割去李元昊鼻子这种莽撞但不失血勇的举动。
怎么在他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更早地摆脱了李元昊,整个人还变得更怯懦了?
被政治腌入味的赵昕第一反应便是你这老小子不会真的暗藏刀兵,想引我入彀吧?
但这演技也太拙劣了。
而且我现在都到你节度使府的大门口了,街道的宽度足以把带来的全部人手展开。如果你真要动手的话,该选进城的那一段窄路才对。
赵昕这一点犹疑落到李宁令哥眼中不啻于晴天霹雳。
反正赵昕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刚才被他搀扶站起的李宁哥就跪在了地上,啜泣着冲他说道:“殿下,臣之罪,罪在将来,不敢贪生。
“然稚子无辜,尚未见天日,乞殿下天恩,全他性命。臣生当结环,死当衔草,以报殿下!”
赵昕:!!!
李宁令哥你干什么!干什么!这里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的啊,我告你碰瓷啊!!!
第111章
因李宁令哥处在惶急焦虑的状态,语言中传递的情绪要远大于信息,所以赵昕不得不花了一段时间才弄明白李宁令哥如此举动的原因。
概括一点来说便是,李宁令哥被他先前毫不犹豫判处唐彬死刑,和以身担责真受了三十脊杖的行为给吓住了。
毕竟赵昕能行如此雷霆手段,而基本盘不仅没有因此分崩离析,反而愈发稳固的储君,在未曾昏聩的状态下,绝对是妥妥的英主。
如果夸张阿谀一些,甚至可以说赵昕仅凭杀唐彬这件事,就已经将他自己踢入了将来保底也得是个李存勖的帝王俱乐部。
而这位去时未远的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在其堪称英明睿断的前半生中,最值得令人称赞的功绩就是把周边所有割据势力给打了一个遍,并战而胜之,让零碎的点状小割据转为块状大割据。
如今的赵昕相较于李存勖,更年轻,更自律,能够调动的力量与野心也要更强大。
结果骤然驾临夏州,还指名道姓要见他,真的很难不让李宁令哥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方面想。
李宁令哥不是没想过反抗,但因他的身份敏感,宋人始终没有放弃对他权力的削弱。
只不过采用的手法很高明,做到了无声但持续。
其中主要的催化剂是时光。
现如今新长成的年轻人早忘却了幼时经历,完完全全以宋人自居,毕竟作为宋人的生活比作为党项人的牧马放羊吃沙子要强太多了。
而那些曾经和他共过患难的中老一辈也有了家室所累,再也没青年时的热血与勇气。
哪怕是个仅有中人之才的庸碌之辈,在一个备受瞩目的高位坐上小十年也能形成自己的心得。
更何况李宁令哥不止中人之才。
诚然他少年时做事缺计谋,只能被老狐狸牵着鼻子走。可如今的他已非吴下阿蒙,能清楚感觉到仍旧依附在自己身边的人改了缘由。
不再是逃避无休止的差役和兵役,惧怕李元昊残暴且喜怒无常的性格,而是聚拢在他身边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距离他越近的人,越能收到宋廷明里暗里的拉拢分化,获得的价码也越高。
说得更难听直白一些,现在隶属于他的三千人之所以肯听他的话,不是因为他的头人身份,而是因为他还没有与宋人撕破脸 。
这一点已经同府州折氏、麟州杨氏这些世袭罔替,为宋人守土的边地军头没有任何区别。
一旦他与宋廷撕破脸,摧毁了他们现今安逸富足的生活现状,仅为了自身的利益将他们拉入刀口舔血的不可预知态,他也就不再是头人了。
其实就连李宁令哥自己,反叛的意愿也是很低的。
父亲给他留下的阴影过于深刻,深刻到他直到如今也提不起反抗的心思。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因为被逼到绝境与年少冲动相结合的反击仅有一次,过去了就再也无法复刻。
和父亲相比,耍小手段削弱他的宋人都是吃斋念佛的菩萨。
毕竟倘若异位而处,他早就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了,绝不可能用耗时这么长,见效这么慢,需要时时留心的小手段。
宋人爱面子,喜欢好名声,更需要将他树成“招降纳叛”的金字招牌。
李宁令哥也很清楚,自己该如何走出走出这种与宋人相互为难提防的困境。
那就是学叔祖父李继捧,把现今由他掌握的定难五州交给宋人直接管理,他得获官爵禄位,去东京城中做个富贵闲人了却余生。
但他的叔祖父李继捧到底只做过定难节度使留后,还是自立的,而他却是正儿八经地做过太子的。
哪怕时间很短,但也是太子!
假使西夏真的亡国,他是有资格被叫做亡国之君的。
而老赵家在对待亡国之君上,向来为人诟病。
后蜀国君孟昶,国破投降后仅入京七天就身亡。
南唐后主李煜,世人风传是被太宗皇帝赐下的牵机毒酒毒死的。
吴越国主钱俶还是帮着打南唐的最忠实小弟,而太宗皇帝一继位后就迫不及待将人招到京城给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