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6)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一见便知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总而言之,整个早餐店的气氛就很不对劲,明眼人一见便知有惊人的消息在汇聚交换。

大宋朝并不会因言获罪,王三也是被这些食客们神神叨叨的姿态给弄得如同百爪挠心。

终于是按捺不住,瞅了个空当将活交给徒弟,腆着脸走到一桌点餐较少的文士面前,搓搓手开门见山问道:“几位相公,劳烦相问,您几位究竟在聊些什么呢?可否让小老儿也听一听?”

着水蓝色长袍的士子惊讶道:“怎得,如此大事,老丈竟然不知?!”

王三不好意思道:“小老儿一家全靠这间铺子养家糊口,昨日备好了食材就早早睡下,实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啊。诸位若肯告知,这顿饭就算小老儿请了。”

本也不是什么大消息,迟早全东京城的人都会知道,再说还能免一顿饭钱呢。

东京居,大不易。几个文士立时就将他们听到的大内秘辛一五一十和盘托出,末了还赞道:“臣尝闻,言出必行,信也。人无信则不立。真是天佑我大宋,二大王居然好了!”

王三则是听得脑浆子比他亲手做的面糊还要稠,整个人木在了原地。

什么圣祖接到天上亲自抚育,神童之才,明君之资他通通不懂。

他就听明白了一句话,宫里那个呆呆傻傻的二大王已经好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他顿时觉得五脏六腑在一齐抽疼。

原因无它,他前阵子才参加了一个赌局,赌的就是三大王没了之后,官家会不会重新将十三将军接回宫中抚养,或是另立嗣子。

所谓的十三将军,指的就是现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

因为当今官家早年无子,身体又十分不好,被朝臣们劝着将侄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育,有嗣子之实,后加封为右羽林卫大将军,大家也就用十三将军指代他。

王三压了足足一贯钱,赌官家会重新接十三将军或者另立嗣子。

毕竟当今官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对外朝官员的脾气一贯的好。

可现在全泡汤了。在亲生子和嗣子之间,用脚指头选也会选亲生子啊。

那可是足一贯钱啊!他半个月的利润也不过如此!还是得生意好的时候!

王三还想挣扎一下,弱弱提问,质疑消息真假。

但能学文的人自有几分傲气,几个文士立刻七嘴八舌说道:“老丈若是不信,至迟午间就会有内探官将新闻印成小报售卖,只消一文钱,便能知晓我等所言是真是假。”

另一个接着说道:“若还不信,过几日朝廷邸报自然刊载。”

当今那位官家有多重视自己的儿子,满东京城的人都知道。

遇到这种事不广而告之,那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呢。

还有一个用折扇敲着手心,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用不着买新闻,咱们官家今日指定要大赦天下。”

民间都将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自然更瞒不过宰相级的高官。

第4章

两日后。

对于自家老爹让他垂拱殿门去见当朝宰执的操作,赵昕并不感到意外。

毕竟他目前是唯一的皇子,而且即便今后再有了弟弟,也和他有着年岁上的差距。

历代王朝都推崇年长的皇子继位,因为心智更成熟,不易大权旁落。

所以如今的赵昕可以说是距离太子之位只差一道册立诏书,除非曹皇后生下中宫嫡子并平安长大,才能稍微动摇他的地位。

但曹皇后不受宠一事朝野皆知,有中宫嫡子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作为“准太子”,赵昕很有必要对朝堂之事有一定了解。

赵祯也需要赵昕在人前亮相,用他的机灵去打消宰执们的怀疑,消除朝堂上那些不断请求再择嗣子的声音。

皇位传承不是请客吃饭,多慎重都不为过。即便是皇帝,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尤其如今是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

性格本就十分优柔寡断的赵祯,完全没办法仅凭自己一句“豫王已经痊愈,机敏远胜常人”的话,就让大臣们乖乖放弃,不再往上递请立嗣子的箚子。

令赵昕感到意外的是赵祯选择的时间。

仅仅两日就把他提溜过去,这消息会不会传得太快了些?怎么他总感觉这偌大的皇宫,篱笆却扎得一点也不严实呢?

但转念一想,终宋一朝也没有出现梃击案,或是小贩紫禁城里卖两年馒头这些个奇葩事,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就安心下来。

此时的他尚不知晓大宋朝的报业及“狗仔”有多发达。

为了能搞到爆款消息,狠赚一波东京城市民兜里的铜板,狗仔们已经有了细化分工,负责探听宫闱秘事的“内探”,专门报道时政新闻的“省探”,跟进凶杀案侦办的“衙探”。

而内探们已经施展秘术“乾坤一掷”,变着花样地收买宫里的太监宫女,撰写出数篇爆文,成功让赵昕霸占了足足两天的**议榜。

无数和早餐铺子老板王三一般参与了嗣子赌局的东京市民,正在翘首以盼着宰执们带回最终结果。

说不定官家就是嘴硬,他们能够逆风翻盘,丝血反杀呢。

*

赵昕如今的神情姿态都很困顿,仿佛又变成了两天前的木头桩子,任由苗昭容帮他穿上亲王朝服。

所谓礼制,是用以决尊卑上下的。而衣冠作为礼制的直观展现,越是地位尊崇,象征意义就

越大于实际意义。

简而言之一句话,大宋朝的亲王朝服繁琐到他脑壳疼。真的很难想象,再往上的太子和皇帝朝服会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