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当自己靠山(135)

作者: 荠粟 阅读记录

听他这样说,仲茂他们都怔住了:“还能领房屋?不用自己盖?”

“不用你们自己动手,边地每年都会让那些流放的犯人盖屋子,外头过来的人一来就能住进去,”文书手里举着笔,对仲茂笑眯眯地说,“你叫什么名字?原先是哪里人氏?”

仲茂他们五人平日虽称兄道弟,但他们其实不是亲兄弟,只是同族的亲人,所以他们五人是分开落户的。

五人分开,就能领到五间屋子,日后他们如果将家人接来,也能有地方住。

再加上他们原先都有家人是羿家军,就这冲这一点,文书就不会为难他们。

“唉,都怪该死的夷狄人,”文书恨恨地骂了一声,然后又说,“你们日后都好好的啊。”

佟瑰方俩姐弟带着阿谦跟在仲茂他们后面,文书笑着问他们:“你们原先是哪里人氏?”

佟瑰方说了她娘亲的家乡,那是大承富饶的州县,但越是富饶的地方家族亲人之间争权夺利就越厉害。

她一个女子带着俩个小郎,最小那个还不能行走,瞬间就让人脑补了一场家族斗争的挟制排挤的戏码。

文书用了然的眼神看着他们:“来了咱这边也好,这边的人都很纯善,你们带着自家阿弟好好养伤。”

接下来是桑大娘带着小满儿,她俩一眼就能看出是妇人和小女娃,原先罗采春还怕衙门的人会不给桑大娘立女户,但文书却是眉都不皱地给落了户。

边地的这些州县,以前常年打战,家家户户只剩下些妇人和小娃,如果不给她们立女户,岂不是寒了那些死在战场上士兵的心。

文书不在乎立女户的事,却多问了一句桑大娘的姓氏:“宣老夫人娘家姓桑?”他的眼神看着和方才有了些许的不同。

“是,”桑大娘牵着小满儿的手,不卑不亢地说。

文书想了想,也没再多问,只是看向了剩下的几人:“你们几位原是哪里人氏?”

见桑大娘顺利立了女户,一直害怕的罗采春也略微放心了些。

罗采春牵着阿转,燕惜妤抱着小玉彩,站在了文书的面前。

第76章

面对文书的问话,罗采春一时紧绷着说不出话。

“怎么?”文书奇怪地看着她,“话你话,且回我。”

燕惜妤就站在罗采春的后面,她抱着小玉彩也没帮着说两声。

文书看看罗采春,又看看她:“你同她是一道的?”

燕惜妤点头又摇头:“我们虽是一道来的乌州,但我同他们不是一起的。”

在未遇见桑大娘之前,燕惜妤本来是想着同罗采春落户在一起,但自从遇到桑大娘后,在得知燕氏是前朝皇族姓氏那时起,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她不是前朝皇族后裔,但她到底姓燕,怕连累身边的人,所以燕惜妤决定自己一人立女户。

文书于是又看向罗采春,罗采春在听见燕惜妤的声音之后,总算是镇定了下来。

她在心里默念燕惜妤曾对她说的话,燕惜妤说她虽然从仓州教坊司逃了出来,邻近的州县也确实贴有她的通缉令,但仓州衙门的官员应该想不到她会逃到乌州来,因为独自一人,尤其是女子,是很难走到这最边远的州县的,所以仓州衙门的衙差只会在附近州县较为偏僻的小村子里找人。

为了掩人耳目,燕惜妤还让她带着阿转同玉彩一起落户,与佟瑰方带着佟槿方和阿谦是同样的道理。

佟家姐弟是俩人逃跑,而在乌州落户的是一位长姐带着俩个弟弟。

而罗采春是一个人逃跑,但她在乌州这边是带着阿弟阿妹一起的,这就和通缉令上的信息对不上,从而能有效地避开衙差的追捕。

心里想着燕惜妤说的话,罗采春也终于敢同文书说话了。

文书估计是见惯了这些一遇见衙门官差就害怕的老百姓,倒也没怎么生气,很顺利地就为罗采春办好了户籍。

最后只剩燕惜妤自己。

她这次倒是主动,把之前在窉州马县县衙办好的户籍和路引递了上去:“大人请看。”

文书漫不经心地接过一看,脸上的表情瞬间变了。

他坐直了身子,先是再次确认手中户籍上的字,然后抬头看眼前的女子,又去看立在一旁的宣家妇人。

文书的视线在她们俩人身上移来移去,清楚其中情况的人立即跟着紧张起来,不清楚的人反而是一脸的茫然。

“姑娘姓燕?”文书终于开口说话,第一句问的就是姓氏。

“是,”燕惜妤点头,“我姓燕。”

“只你一人来乌州?”文书又问。

“是,”燕惜妤继续点头,“只我一人来乌州。”

“那……”看文书表情像是还想再问些什么,但他却没有再问,而是低头边写字边说,“你同他们一道过来,那就同住一个屯里吧。”

燕惜妤弓身道:“都听大人的。”

文书给他们办好落户之事,看着他们离开,然后一转身拎着户籍册就跑了出去。

“大人大人不好了!”他气喘吁吁地跑向知县大人的书房。

泰州知县是个身材圆滚的中年男子,他把手中的扇子掷向文书,怒道:“大人我好的很!”

“不是不是啊我的刘大人!”文书忙将手中的户籍册恭敬地递了过去,“方才有一姓燕的……”

“什么?!!”刘知县一听“姓燕的”三个字瞬间就从高背椅上蹦了起来,“他来咱泰县了?冯索那老匹夫竟然敢瞒着我?!!”

“不是啊大人,不是皇都的那位姓燕的,是另一位姓燕的姑娘,”文书连忙解释,“那姓燕的姑娘要落户在边地,您也知道边地虽然归羿家管,但除了将士外,其他百姓还是咱泰县衙门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