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当自己靠山(30)
“那我端好陶钵等着,”燕惜妤还真从竹篓里掏出了陶钵。
杨大娘立即被她逗笑了:“哎好,那燕姑娘等会儿,我这就去烧水。”
这边正烧着水,那边的官差已经在派饭,杨大柱他们也都回来了。
杨大柱看见和自家儿女蹲在一起的人,愣了一下才开口问:“燕姑娘,你醒了?”
“醒了,谢谢大柱哥帮我,”燕惜妤说完,又去看杨二柱,“也谢谢二柱哥帮我。”
“不、不用谢,”杨二柱哪有被人这么正式地道过谢,有着忸怩地挠了挠头。
“娘,在煮啥呢?这么香?”方翠红手里抓着两把野菜走了过来。灾民多,不少人都会摘野菜,她能摘到两把野菜已经算多的了。
“是燕姑娘给的两个硬馍,娘正用热水煮开,”杨大娘边搅着锅里的面糊糊边说,“做硬馍的白面要先炒过,才能耐放,炒过的硬馍泡开才香。”
杨大伯看了眼锅里,粗声粗气地说:“你这婆娘,咋给燕姑娘泡这么多面糊糊,她赶了这许久的路,可不能一顿吃太饱。”
燕惜妤连忙说:“杨大伯误会了,不是我一个人吃的,我们一起吃,是我想要热水,刚才我已经给羊皮水囊灌满了热水,剩下的用来泡硬馍,我们一起吃。”
“那可不行,”杨大伯连忙摆手,“咱家怎能吃燕姑娘的食粮呢。”
“当然可以吃,烧热水需要柴火和锅,这些都是大伯家的,我出硬馍,你家出柴火和锅,这样我才能有面糊糊吃,”燕惜妤说。
听她这样说,杨大伯不吭声了。
燕惜妤怕他心里不自在,于是转移话题:“大伯方才说不能一顿吃太饱,这是为什么?有的吃还不能吃饱啊?”
“你这娃娃,可不能一顿吃太饱,”杨大伯急急地说,“咱这一路赶来,饿太久了,没养好之前,不能吃饱,也不能吃油腻的大鱼大肉,要吃少些还要吃的清淡些,慢慢养着,否则会坏了胃口,以后身体可就糟了。”
燕惜妤还没说话,反倒是杨二柱一脸的恍然大悟:“怪不得官差一天天的只给咱喝着粥水,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爹同我们说过,你忘了?”杨大柱瞥杨二柱一眼。
杨二柱咧嘴一笑,他平日只顾着到处寻摸吃的,哪里还记得他爹说的这些个事。
“行了,快去领饭,等会回来换我们,”杨大娘催促他们。
于是杨大柱带着媳妇和俩儿女先过去领饭,等他们回来之后,杨大伯再带着杨大娘和杨二柱过去。
燕惜妤跟在杨大娘身后,端着陶钵去领了粥。
这顿杨家没煮野菜糊糊,但他们今日有泡硬馍糊糊。
硬馍的白面是炒过的,泡开后有着白面的香味,杨双好小手捧着碗,一小勺一小勺吃的可香了。
方翠红又是怜惜又是心疼地看着自家小女儿。
她知道公爹手里还有点儿银子,可这荒山野岭的,一是没地儿买吃的,二是等到了边地安顿下来也还需要银钱置办各种家当,公爹手里那点儿小钱都不知道够不够打造两口大铁锅。
一顿粥水再加一碗泡馍糊糊,杨家人和燕惜妤都吃的满足。
实在是无休止赶路太累人了,能吃到泡馍糊糊也会让人觉得心欢喜。虽然硬馍才一文钱一个,可这些灾民身上就算有银钱,在这荒山野岭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鬼地方,哪怕掏出一块金子也买不到一个硬馍。
收拾碗筷的时候,杨大娘轻声对方翠红说:“翠红,你平日顾着些燕姑娘,她独自一人在外,怕是遇到事也没人帮。”
“娘,我晓得,”方翠红点头。她知道婆母说的是什么意思,她与燕姑娘都是女子,有些事儿只有女子间才会知晓,也只有女子才知道该如何处理。
杨大娘又去同自己的女儿说:“柳丫,你平日同燕姑娘走一道,互相能有个照应。”
杨柳丫愣了一下:“娘,大哥二哥都说她是高手,是女侠,我能照应她什么?”
杨大娘瞥了她一眼,“你勤快些,给燕姑娘梳梳发髻。”
“我凭啥……”杨柳丫敢怒不敢言地嘀咕着凑到她二哥的身边发牢骚,“二哥,咱娘让我给燕姑娘梳发髻。”
兄弟俩对视了一眼,齐齐扭头去看燕惜妤那歪歪斜斜的发髻,如果不是戴着箬帽,估计早就散了。
“那柳丫你去给燕姑娘梳好发髻吧,”杨大柱点头。
杨柳丫立即瞪他。
“大哥,我觉着吧,燕姑娘该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她连发髻都不会梳,”杨二柱悄悄地说。
杨柳丫一听,连忙坚起了耳朵。她自小在乡野里长大,今年十五岁了,也只去过三次镇子上。有些妇人甚至一生不出村子,所以她很好奇那些大户人家是怎样的。
“我看出来了,”杨大柱说,“燕姑娘虽然皮肤黑黄,但她双手纤长柔软,一点儿茧子都没有,一看就知道是从来没做过活计的富家千金。”
“可她身手那么好……”杨二柱挠着头想不明白这些事儿。
“别乱猜,免得惹祸上身,”杨大柱低声说。如果不是燕惜妤主动找上来,他是不愿意和身份不明但身手了得的人有所牵扯的。
他们三兄妹在低声嘀咕着,燕惜妤慢悠悠地走在最后面,偶尔还左右看几眼大山,然后一转头,又看见了熟悉的人。
皮狗侧着头走路,坚持不看前面的人。
他弟皮猴不明所以地跟着他走,后面还跟着家人。
“大哥,你咋离那家人这么近,你没看到那谁和他家走在一起吗?”皮猴觉得那不是女侠,也不是高手,而应该是煞神,一出手就能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