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当自己靠山(39)

作者: 荠粟 阅读记录

“能,”那汉子连连点头,又把另一种饼子拿了出来,“这是脆饼子,不能泡,也好吃。”

燕惜妤看了看两样饼子,最后说:“大叔,你这两种饼子还剩多少个?我都要了。”

“啊?姑娘全要了?我还有九十来个饼子,”那汉子有点儿吃惊,“姑娘你买这许多脆饼子,吃不了可是会放坏的。”

“脆饼子能放几天?”燕惜妤问。

“只能放一旬,不能久放,”那汉子说。

“能吃完,都卖给我,”燕惜妤说着从旧钱袋里掏出了一粒碎银子,“大叔,给你银子……”

“这个……我也没戥子和剪子……”那汉子连忙摆手,“姑娘可有铜钱?”

“有是有,但不够,”燕惜妤的旧钱袋放不下上百个铜钱,“大叔你先点着饼子,我去去就回。”

等燕惜妤走开后,先前把燕惜妤赶走的那卖包子的小贩过来嘲笑那妇人:“这就是一个骗子,你还真当她会把你的包子全给卖走啊?”

那妇人没理会他,继续着手中的动作。

那汉子走过来后,那小贩悻悻地走开了,边走还边往地上啐了一口。

“当家的,那姑娘同你说了几时回?”妇人问那汉子。

“没讲,只说让我把饼子都清点了,她说要全给买了,”那汉子这时开始后悔了,“唉,我方才该收下她的碎银子的。”

“你还站在这做啥?”妇人催促他,“快回去把饼子都点清楚喽,人家姑娘这就要回来了。”

她这话才说完没一会儿,燕惜妤回来了。

空着手进城的她,此时手里多了一个小陶钵,和一包铜钱。

“婶子,大叔,包子和饼子都点好了没?”燕惜妤捧着铜钱走过来,还别说,那半钱银子换了这一包铜钱,她的旧钱袋根本就放不下。

“哎!”那妇人一看见她回来,连忙紧张地把她拉到了墙角下站着,还小声对她说,“别在街上把银钱露出来,贼子多着咧。”

“好,”燕惜妤说着,把铜钱搂在胸前。

“那姑娘你在这等着,我让我家那口子把背篓提过来,”妇人说完,急急地走开,很快又带着汉子走了回来。

素包子和饼子,一共花了一百二十二个铜钱,燕惜妤数铜钱的时候,那妇人和汉子帮她挡着路人的视线,三人像做贼似的。

那汉子收了铜钱之后,立即眉开眼笑地挑着两背篓走在前,那妇人则端着笼包子跟着,俩人脚下走的那叫一个顺溜。

反倒是燕惜妤慢悠悠地远远跟着,不远处有好些人对着一面墙凑成堆。

“衙差贴的这是啥通缉令?”

“这是抓逃奴呢。”

燕惜妤正要走过去的脚步一顿。

“是哪位官老爷家的奴仆逃跑了?”

“不是官老爷家的,这通缉令上面写的是仓州教坊司的女乐逃跑了。”

“仓州的?老远了!”

“城外那群灾民好像是从仓州过来的,这人会不会藏在人群里了?”

燕惜妤站定在原地,然后缓缓向这边走来。

“啥子叫女乐?”

“给官老爷唱曲儿的呗。”

燕惜妤走到旁边,看向墙上张贴着的通缉画像——画里的人不是她。

也不是曾在教坊司里和她同住小院的那几位姑娘。

燕惜妤仔细看了看画像,这才转身走开。

那对夫妇已经等在城门口了。

“姑娘,外面太乱,我不能跟你出去,”那汉子说。

“大叔,你在这等……”燕惜妤的话还没说完,城门外有人在喊她。

“燕姑娘!燕姑娘!”瘦蛇在城门外又蹦又跳着朝这边挥手。

他喊的大声,城门内外的灾民和守城兵都听见了,但大家都没怎么留意她。

燕惜妤眯着眼观察着那些守城兵,只有一人很随意地向她这边扫了一眼,然后又转回头去盯着灾民的动静。

普通老百姓和低层官兵都对她的姓氏没反应,那为什么衙门里的文书却会在意她的姓氏?

燕惜妤想不明白这个原因。

她走向墩子和瘦蛇面前:“俩位大哥一直在等我?”

“我俩也没啥事,”瘦蛇紧张地看着她,“燕姑娘,你拿到户籍和路引了?”

“拿到了,”燕惜妤笑着点头,“瘦蛇哥,劳烦你回去找杨大娘要两个筐子过来,我买了点包子和硬饼子,没筐装。”

“又花钱了?”墩子蹙着眉说,“燕姑娘,乌州很远,你……”

燕惜妤抬头看着他,眼神无辜,可怜兮兮地说:“石大哥,我想给你们买点吃的。”

“好好好,买呗,”瘦蛇抢着说,“你们等我一会,我去去就回。”他话还没说完就跑了。

墩子无奈地摇摇头。

燕惜妤看着他,忽然想问问关于姓氏的事情。

第23章

墩子是个很聪敏的人,他有些迟疑地问:“燕姑娘可是有话要说?”

燕惜妤却摇头:“没有。”

墩子的脑筋转得太快,她怕自己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关于姓氏,普通人都会闲来无事聊聊自己同姓氏祖上的大人物,她如果是大承朝的人,她就该知道。

她如果不知道,那她就不是大承朝的人。

燕惜妤不知道,她也确实不是大承朝的人,她甚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虽然不能问,但燕惜妤其实也分析出了一些关于她姓氏的关键。

她这姓氏,从杨家石家等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在大承朝底层的老百姓心里不是什么稀奇的姓氏,最起码不是皇家的姓氏,也不是什么高官显贵名门大族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