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太瞄了眼默默咽口水的小孙女,见孩子馋成这样,也没再推辞,毕竟家里孩子也多,有两个上学还没回来,一块也确实不够他们分。
陈老太和她一起进了厨房,亲自找了个盘子。
从会计家出来后,陆小言又去了陆小曼家,她有些怵她家的狗,离近后,一听到狗吠声,就不敢动了,正想喊小曼,就瞧见崔奶奶他们扛着锄头回来了,一并回来的,还有陆大山和王月勤。
陆小言冲爹娘笑了笑,才对崔奶奶说:“崔奶奶,你们回来得正巧,这是我刚刚做的糕点,正要给你家送,你们直接端回去吧。”
说着就递给了崔奶奶。
崔奶奶虽然六十多了,身体却倍棒,眼力也好得很,这糕点一瞧就是用的白面,上面还洒着黑芝麻,用料也很足,“这也太贵重了。”
王月勤没想到,闺女今天会做这个,眼睛都看直了,这得花多少钱呀,她文化程度虽然不深,却知道有恩报恩的道理,也跟着劝,“婶子快收下吧。”
陆小言不想浪费口舌,直接塞给了崔奶奶的小孙子,小男娃才四岁大,抱住盘子时,口水也流了出来。
这可把崔奶奶吓坏了,忙放下锄头,拿住了盘子,口水不口水的无所谓,唯恐他不小心摔了盘子。
将盘子拿稳时,陆小言已经拉着王月勤跑远了,崔奶奶摇摇头,“这丫头。”
陆小曼他小叔说了一句,“这糕点肯定不便宜,她倒是舍得。”
陆小曼她爹也瞄了眼糕点,说:“肯定是还记得咱们借钱的事,倒是个好的,难怪这两天小曼总夸她。”
陆小曼听到动静,从厨房跑了出来,她原本还有些闷闷不乐,开口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小言姐来了吗?”
崔奶奶说:“已经走了,喏,糕点是她送来的,她倒是手巧,连糕点都会做。”
陆小曼骄傲地挺起了小胸膛,“糕点算啥,小言姐还会画画呢,画得可好了。”
一家人说着话,进了屋,别说小孩,连大人都忍不住瞄了又瞄,一瞧就好吃,真不知道啥味道。
崔奶奶生了六个儿子,个头都挺高,几人都结婚了,目前就前四个有了孩子,老大家一个女娃,一个男娃,女娃已经结婚了,男娃也快十九了,老二就是陆小曼她爸,生了她和小军,老三、老四各一个娃。
崔奶奶直接发了话,“一共四个糕点,四个年龄小的孩子各一个吧。”
二儿子陆红武是个孝顺的,说:“小曼已经大了,不用分一个,让她和小军吃一个就成,爹娘,你们也没吃过,另一个你们二老吃。”
陆小曼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性子也随了他爹,再孝顺不过,嘴馋归嘴馋,却附和了一句,“对呀,奶奶,我不是小娃娃啦,你们吃。”
“奶奶啥好吃的没吃过,你吃。”
陆小曼掀她老底,“咱家条件在村里算好的,也就能填饱肚子罢了,几根腊肉,还都是留到过年吃,您也就年轻时吃过牛肉,我都听八百遍啦,这个糕点,你肯定没吃过,供销社都没卖的。”
说完,她拿起一个,掰成了两半,这一掰,里面的蛋黄直流油,她眼疾手快地塞给了爷爷奶奶,一人嘴里一半。
两个老家伙不由瞪眼,这死丫头,都塞到了嘴里,总不能再吐出来,他们只好吃了,不过咬一口,眼睛就亮了,外皮酥香,内里软糯,独特的蛋香混杂着红豆的甜软,瞬间在口腔里炸裂开来,简直好吃到爆。
两老都觉得小言这丫头,也忒能耐了,这么好吃的吃食都做得出来!这手艺,比那些个大厨都要好。
他们可没见过哪个大厨做过这么好吃的糕点。
陆小言此时,已经来了秀儿家,秀儿家是整个生产大队最穷的,秀儿哥哥都十一了,连小学都没上,因为出不起学费。
就这,他们家还借给他们两块钱。
陆小言进来时,秀儿她娘正在做饭,秀儿坐在门槛上,左手抱着个小娃娃,右手拿着石子,正伸着小脑袋,在地上写字。
陆小言站在门口喊她,她都没听见,还在认真写写画画,她怀里的小娃娃正骑在她腿上,嘴里呜呜啦啦不知道说着什么。
陆小言直接走了进去,离近了才发现,她写的是“天、地、人,大”。
陆小言记得,她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却没想到,她竟这么好学,抱着小孩,都在写字。
她心中莫名一酸,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在他们那个年代,孩子们都上得起学,却有许多不学无术的孩子,整日逃课、打架,去网吧,家长打着骂着,都不肯学。他们这个年代,明明饭都不吃饱,却有这么好学的。
陆小言越看越觉得,养殖厂一定要尽快建起来,等有了钱,必须得建个学校,一个让所有贫穷家庭的孩子,都能念得起的学校。
直到眼前一暗,光线被挡住,秀儿才抬起小脸,看见小言姐,她先是一喜,见她在看自己写的字,她脸上一红,慌忙用手去擦,讷讷说:“小言姐,我写得很丑。”
陆小言说:“不丑,不过天字写错了,应该是第二个横比第一个长一点,你的第一笔更长。”
秀儿脸上更红了,赧然道:“我、我就见小曼姐姐写过一次,我、我记错了。”
第21章
陆小言说:“你要是想学,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我家找我,我教你识字。”
秀儿眼睛顿时亮了,她话不多,是个很害羞的小姑娘,这会儿才抬起小脸,急急追问了一句,“真的吗?小言姐真要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