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春夜(119)
当他找到这片碎片,江稚尔也告诉他,她想竞争交换生的名额,她准备去留学。
了无牵挂。
她早就已经不再是那个连说“不想和你分开”都不敢大声的女孩子。
程京蔚直接开到机场。
还太早,他就这么坐在寒风中的车内,一直坐到了天亮。
眼眶也被风吹得通红,干涩刺痛,几乎要流出泪来,在泪眼朦胧中,他看到江稚尔往前奔跑的背影。
当初他那样以伟光正的姿态告诉她为什么他们不能在一起。
似乎此刻也再无理由去拉住她的手,希望她跑得慢一些。
那段荒唐的过去,在这一刻真正被丢弃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冬夜。
-
江稚尔在年初九结束考古工程,离开学已不足十天,她回了趟南锡市,没碰见程京蔚——他又出差了。
开学前,在机场她碰到程嘉遥,他刚从法国看了程乾回来。
程嘉遥看着她先是愣住,而后啧啧出声,说真是太不一样了,江稚尔,女大十八变了。
江稚尔笑:“我们才多久没见,能有多大变化?”
程嘉遥摇头,故弄玄虚般:“你得相信我看女人的眼光。”
“女人?”
“是啊!你现在就是女人,beautifulwomen!”他还嘚瑟一句不伦不类的英文,朝她竖起大拇指。
江稚尔其实并不很理解他口中的变化是什么。
当初她那段感情程嘉遥是第一个知情人,絮絮叨叨讲起这段日子的程京蔚,他依旧很忙,却是更超出从前的忙碌。
江稚尔几乎很难想象怎么还能更忙。
半年前他带队顺利拿着研究成果从美国回来,有效打破技术壁垒,如今程臻集团下的科技分公司正呈现指数型发展,已经准备上市,而他作为行业领头人,更是逃不掉的各类会议和政府官方类采访。
难怪除夕夜时看他清瘦了这么多,江稚尔心想。
程嘉遥最后说:“不过这样也好,二叔他现在是一点都没时间考虑结婚的事了。”
这话是用来安慰江稚尔的,她停顿了下,失笑:“无所谓了。”
程嘉遥侧头:“那你现在和周以珩?”
程嘉遥当然是认识周以珩的。
周以珩追江稚尔的事儿在这群公子哥儿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就连那眼高于顶的周家老爷子得知了,都满意地多问几句。
“没有,还没在一起。”
当初江稚尔那么轻巧地就爱上程京蔚,不知为何,现在却无论如何也爱不上程嘉遥。
爱上一个人,好像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程嘉遥却捕捉到那个“还”字,沉默下来。
马上就要登机,两人道别。
到北京后,江稚尔重新投入忙碌的学习。
除了本身课程的学习和泡图书馆,她还偶尔会去跟施漪的工程组,更规范些的项目,她是没有发掘资格的,就看着他们默默学习。
而周末她就穿梭在北京城,在培训学校、在地铁站、在校园操场学习意大利语和英语雅思,江稚尔觉得相较法语和德语,意大利的发音和语法都不算太难,她向来语言天赋出众,学得也很快,用半年时间考出B2,又用半年时间考出C1。
大二便有了文物保护的相关课程,有机质文物保护与实验、无机质文物保护与实验、文物保护材料学。所有选修课江稚尔也都选了相关方向,各种陶瓷、金属、竹木牙角器、木作、纸张等等类别的修复大类。
江稚尔成为文博系最出挑的学生,综合绩点第一,实习实践履历丰富。
大二下学期期末考前一个月,交换生名单公布,江稚尔毫无异议地拿到名额。
递交相关材料准备了很久,等拿到留学签证时正好期末考结束,就等十月开学。
她买了回南锡的机票。
大三就不在学校了,她将宿舍那些沉甸甸的书都寄回南锡,又整出了两个行李箱的衣服和杂物。
从前从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多行李,不过也是,这两年她几乎泡在学校,节假日回去得不多。
整理到最后,她翻到藏在抽屉小匣子里的那枚钥匙——18岁生日那晚,程京蔚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两年了,她都还没去那个房子看过一眼。
下午的航班,她上午骑自行车去了一趟。
当初程京蔚还说只考虑了离学校近一些,地段、设施都算不得好,可那分明是高档小区,精心设计的园林绿化,环境极好,一梯一户式大平层。
江稚尔开锁进屋,入眼便是偌大的客厅,以及足有15米长的阳台,宽敞的落地窗,阳光迤逦而下,几乎让她抬手挡了下眼。
江稚尔注意到客厅挂着的画,很有意境的山水画,笔触再熟悉不过,这是她妈妈
的画。
她看着画框左下角属于妈妈的印章和标注的完成时间。
她认得这幅画,去年过年时上拍,被一位私人买家拍下。
江稚尔倏地一顿,原来是程京蔚拍下的。
可他却没告诉她。
江稚尔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拍下,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将这幅画挂在这里。
-
飞机落地在南锡机场。
她知道程京蔚忙,没告诉他自己今天回来,独自推着两个行李箱回家。
楚姨在家,听到门铃声去开门,看到江稚尔彻底愣住,好一会儿才开口:“哎呀尔尔!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怎么都不提前说一声,我也没准备你爱吃的菜啊!”
江稚尔笑:“不用麻烦,楚姨,冰箱里有什么就做什么吧。”
“冰箱里哪里有食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