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明艳诱人,太子发疯求复合(303)+番外

作者: 三安 阅读记录

能养出这样的杀手,还能教唆手下当街杀人,如此目无王法,也不怪上天都下了警示。

当年君家密谋造反,皇后自缢为家人赎罪,太子刺杀陛下不成被贬,一桩桩一件件还不够说明谁是灾星?

各种谣言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还有人说重伤陛下的刺客就是太子派的,太子那个关头离开京城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狼子野心,顺便为自己洗脱嫌疑。

虽然京城到处都有巡逻的士兵在查看谁传播谣言,但他们根本堵不住悠悠众口,街头巷尾饭后茶余,几乎京城所有的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

“据说太子殿下早就偷偷回京成了,他刚回来那天晚上城里不就起了一场大火,这不就是天罚吗?”

“是啊,这次烧的是没有人居住的宅子,那下次呢?下次万一烧到咱们可怎么办。”

“可怜贵妃娘娘在宫中尽心尽力照顾陛下,还要防范太子殿下继续下毒手。”

“太子如今住进宫里是为了什么?莫不是一次不行还想……”“你疯了,这话可不是你我能说的。”

“敢做还怕人说?如此大逆不道的人,也就咱们陛下心软能一次又一次的给机会,还让他重新做太子,要换了旁人早就被砍头了。”

“话说前天那奇石上真写的那几个字啊,你亲眼看到了?”

“可不是吗,雨水都冲不散字上的血迹,满地的水都被染成红色了,那场面我看了回去都连做了好几场噩梦呢。”

“这么说太子真是灾星?”

“你看他回来都发生多少事了?还记得以前与他交好的世子殿下吗?当年可是天纵奇才,后来不还被他害的……”

“世子是太子害的,这又是怎么说。”

“说这些作甚,总之宫里的事咱们管不上,就是希望陛下能立明君,莫要让这样的灾星当了咱们的新皇啊。”

寂静的茶楼二楼忽然传来一声无语至极的暴怒,“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看本世子不下去撕了他们的嘴!”

“你既知道是谣言,还在意他作甚。”

宋婉玉淡定斟茶,用眼神压住打算下楼找人的天衢,见天衢一脸不满,她无奈:“过来喝茶,人云亦云,你若要计较,怕是要把京城的百姓都抓起来问个遍了。”

公孙璟又看向一脸无所谓的品尝茶点的祝今朝,疑惑:“你平日里也不是能坐得住的人啊,怎么今日如此安分了。”

“昭昭说万事忍为先,等我忍过常人所不能忍,我便能成常人所不能了。”

他看向宋婉玉。

宋婉玉闻着茶香,笑道:“她遇事容易急躁,我怕她被人利用,多事之秋,少一事最好。”

公孙璟此时已经不太气了,赞叹道:“你和太子当真是天造地设。”

“过奖过奖。”

第267章

尹坤等人利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引起民愤。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太子难当大任,就连宫外清源楼里都聚集了各方赶来的学子和有才之士,纷纷写上请愿书,求陛下废黜太子,另立新君。

清源楼是先祖在世时建的,当年先祖于山阴遇难,遇一上京赶考的书生舍命相救,与对方交谈之下发现这书生谈吐不凡,见地深远,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为大用。

他们在山上躲藏没有吃食,对方将自己的口粮给他,又帮自己引开了追兵。

后来羽林卫救驾,将重伤的先祖护送回京,两人就此阴差阳错分开。

先祖一直记着对方的恩情几番寻找,知道那人是上京赶考的书生,但是名字什么的他都不清楚。

那书生说自己要进京城干一件轰动的大事,先祖知对方才学定能一鸣惊人,便让人几次留意。

可十年都没有找到过书生,书生也成了先祖的心结。

又一年科举,一考生答卷时痛批朝政与官员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将题卷以请愿书的形式向上提交,先祖自负,虽知错误却不愿意承认,因此事震怒,下令将这以下犯上的考生处以绞刑。

先祖只是听人说了那请愿书的内容,过了许多时日他又一次从梦中惊醒,想起了十年前那个舍命救自己的书生,想到他神采奕奕的告诉自己,他要考取功名,拿到官身之后要平这世间不正之世。

先祖思及至此,便让人将那书生的请愿书拿来一看。

当看到那染着血的字迹时,他一眼便认了出来,这便是当年救自己的书生写过的字。

当初那书生引追兵离开时将自己爱不释手的书卷留给了先祖,让先祖代为保管,说自己会来找他要回,这些年先祖将那书卷翻了又翻,早就已经将书生的字迹铭记于心。

一眼看到便认了出来。

可为时已晚,书生早就已经死在了帝王的震怒下,富有满腔热血和报复的书生到底遭遇了什么才在科举时以血写书,诉说世间种种不公,他本以为自己此举能让上位者看到,可没想到上位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个相信人间正义的书生,在死后终于迎来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正义。

先祖肃清朝廷蛀虫,重审不公之案,释放误判的罪犯,以书生名字修建清源楼。

书生名为方清源,清源取自‘正本清源’,先祖也以清源楼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误。

自此之后,只要有百姓聚集在清源楼为民请愿,这呼声便能直达圣听。

燕鹤行回京之后推行的鸣冤鼓也是用清源楼作为依据说服的燕景鸿,两个本质上的意义都相同,都是为了能让高位者倾听民众的声音,只有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做让百姓信服的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