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54)
他没问胡亥,显然,胡亥在嬴政心中已然是个死人了。
扶苏盯着嬴政的衣角,“儿臣明白,赵府令与李太尉之间必须处死一人,以谢天下万民,我....儿臣......”
他闭上眼,终是亲手斩下了那柄屠刀。
“儿臣以为,赵府令罪孽深重,当斩。”
第64章 墨家与发明篇12可乐长老,悲剧的唐……
扶苏此言一出,语气中透出的杀伐引来部分大臣惊讶,这还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太子殿下吗?
简直像变了一个人。
扶苏坚定的望着嬴政,父子俩四目相对,片刻之后,嬴政冷漠的嘴角抬了点弧度,却是即刻下令:“传朕旨意,奸佞赵高,罪行累累,按律当诛,夷三族。不肖子胡亥,图谋大逆,赐腰斩之刑,以正国法!”
冰凉的地板上,悲催的赵高刚疼醒就听到这句话,一口气没缓上来,又昏了过去。
阴嫚、公子高等皇子公主的面上浮现解气之色。
扶苏没为胡亥求情,他心地仁善,但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仁善也是有原则的。
再者,李斯能捡回一条小命已经是父皇看在他求情的份上网开一面了。
“多谢长公子为臣求情,多谢陛下宽宏。”李斯心情复杂,他没想到这种时候为他说话的竟然会是扶苏。
从前,他也是漠视扶苏与嬴政矛盾愈演俞烈的臣子之一。
众目睽睽下,嬴政做了个谁也未曾预料到的动作,他朝跪在地上的扶苏伸出右手。
扶苏受宠若惊,盯着嬴政波澜不惊的眉眼,“父皇.....?”
他回握住那只手掌,宽大、炙热,有种让他恍如隔世的温暖感。
自七岁起,父皇就没这么牵过他了。
扶苏颤抖着,鼻尖突然有些发酸。
嬴政沉声:“你是朕的长子,除了朕,不需要听任何人命令。”
扶苏明白嬴政的意思,父皇在说他被赐死的事,他紧张道:“儿臣明白,除非父皇站在儿臣面前下旨,否则儿臣不会轻易听信旁人的片面言语。”
嬴政瞧着他,心想:是么,他不相信。
秦朝众人被剧透历史而人心动荡之际,其它时空的人们专注聆听天音。
【麻纸粗糙,并不适合传播,直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张作为书写材料,开始广泛地普及全国。】
【蔡侯纸的推广,使书籍得以流传开来,纸张轻便,备受文人墨客喜爱,他们在纸上挥洒才情,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天幕之上,接连闪过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曹植的《洛神赋》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三国时期,邺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眼睛一亮,对嘛!这才是他的水平!
先前的“本自同根生”算什么玩意,他怎么会因那种诗而出名。
待曹植看到下面一段,情不自禁的微微脸红了起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要命,他、他怎么会写出这么缠绵悱恻的句子。
未成年的曹植被自己未来的大胆奔放弄得面色燥红,没察觉到身旁兄长投来的怪异眼神。
【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曹丕:这诗句.....真是在写洛河神女?怎么看着感觉在发牢骚,牢骚的对象还是他。
他是将来的魏帝,君王除了他别无二选。
看来他将来称帝后,植弟被他漠视得很惨,曹丕不懂,就曹植这样的有哪里值得他提防,未来的他脑子被门夹了?
兄弟俩心思各异,唯有曹操纯粹的骄傲,他开怀大笑:“经此一遭,吾曹家双麒麟的美名要传遍天下了!”
看他曹操多能生!生出来的儿子比大耳贼家优秀的可不止一星半点。
东晋。
王羲之望着《兰亭集序》下方一
行黑字,微微失神:“天下第一行书.....”
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与友人游玩兰亭,欣赏山水时心有感慨记下的手稿,竟得后世如此赞誉。
王羲之唇角微扬,眉眼流露出些骄傲,东晋是个混乱不堪的时代,但至少留下过一些璀璨的东西。他的兰亭序,即为最好的证明,不是么?
唐朝,天宝十三载。
颜真卿腾地起身,死死盯着自己的笔迹,“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巢倾卵覆!”
带血的《祭侄文稿》可谓字字含泪,笔笔断肠,叫颜真卿一下子窥见了其后的惨剧。
他的侄子颜季明如今随堂兄颜杲卿驻守在常山郡,意思是安禄山的叛党会以那处为突破口进攻长安?
不好,必须速速请求朝廷支援!
一封信件,立即被颜真卿派人快马加鞭送去长安。
与此同时,镇守常山郡的颜家父子看见天幕,提高了十二分警惕,他们率城民加固城墙,储备粮草,严阵以待可能到来的叛军。
【历三国两晋,迄宋元明清,各色纸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藤纸、竹纸、麻纸、皮纸,层出不穷,读书人最爱手捧纸卷,如痴如醉的阅读文章。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一个问题:古代书籍往往依靠读书人手抄而成,效率太慢,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阅读需求。
于是到了唐代初年,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其能够制作出高质量图文清晰的印刷品。】
画面中两位穿着布衣的匠人,动手为观众演示雕版印刷术的过程。
第一步,先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第二步,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最后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出文章,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