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59)
韩信牵着马绳,语气怠懒,“别忘了,她从一开始出现就不是为了上位者而来,她的主题是诸子百家,你看其中有一个皇帝吗?”
“什么代天神授,就是笑话。”
韩信倏然凑近张良,似笑非笑盯着他:“张子房,你该不会真在替老头担心他的江山吧?”
“我......”张良大脑宕机了一瞬,表情因韩信的话变得有些古怪。
韩信耸了耸肩,偏过头去,不再逗他的小伙伴。“好了,我明白,你是为了世间太平,不想再回到民不聊生的时候,”他悠哉道:“但人心生不生异是刘邦该头疼的事,挑破了毒疮,明君治下更安稳,昏君加快倒台,对百姓来说何尝不为一件好事。”
“你说的对....”张良轻叹一声:“利益关系,总比毫无缘由的垂怜来得更叫人安心些。”
“我看的不如你明白。”
韩信说:“你脑子比我好使,只不过方才走进了死胡同。”他微抬下巴,示意张良:“明日不用上朝,去我家喝一杯?”
看着韩信近来越来越生气的面庞,张良轻笑:
“好。”
两人渐行渐远,夜风中传来亲密交谈声:“多日不去你家,你得好好招待我,树坑下的万岁青梅酒我要一坛。”
“自然,我待你小气过吗?”
刘邦当着百官的面装傻,假装没听见天幕大逆不道的言语,但不是每朝的皇帝都像他这么大度。
赵匡胤本就性格多疑,他以陈桥兵变上位,半逼半诱得小皇帝柴宗训禅位给他,后又杯酒释兵权,收回了重臣手里的兵马。
担心天下人日后学他一般颠覆赵家的江山,由是改革军制,大力任用文人分割武将的政治权力,立下“皇帝不得杀士大夫”的祖训,使宋朝日趋重文轻武。
天幕的话语,让赵匡胤妥妥的失眠了,他忧心忡忡,第二日便上朝下旨,不许家家户户百姓每晚都跑出来看天幕,并勒令朝廷以后不许开议事会,讨论关于后朝的任何事物。
李煜坐在府邸中,听闻赵匡胤的情状,心中不由幸灾乐涡,忽然就觉得顶着违命侯的封号,好像也不是不能苟且地活下去.....
“夫人,我想试试毕师傅的活字印刷术。”
曾经的小周后,如今的郑国夫人见丈夫没了轻生的念头,惊喜之下言语哽咽:“夫君想做尽管去做,臣妾支持您。”
李煜怜惜的看着她,妻子随他被俘送到汴京已有一段时间,这些日子他浑浑噩噩,是她悉心操持府中事务,照料他的生活。
“不必自称妾。”李煜扶起小周后:“我已经不再是唐朝的皇帝了,往后你我二人互相扶持,称‘我’便好。”
“是。”小周后莞尔。
夫妻俩交流了会儿感情,开始商议如何进行试验,他们打算先照着印刷坊的工具去定制个雕盘跟墨刷来。
结果派人出府一问,才知印刷坊接的单子爆满了,不止李煜想做出那未曾现世的活字印刷术,许多人为求名利同样念想。
宋仁宗时期。
毕昇家住在一个不起眼的胡同小巷里,往日小巷清冷,极少见到外人,今日他回家,却见窄小的巷口堵满了车辆人马。
人人提着瓜果蔬菜等物,伸长了脖子往里瞧。
毕昇刚一出现,就被眼尖的邻居看见,那人大叫一声:“毕师傅来了!”
“什么,毕师傅在哪儿?我瞧瞧!”
“毕师傅的本事比官老爷还厉害,我家孩子快县试了,毕师傅您给我家孩子摸摸,沾沾喜气罢!”
“谢谢....谢谢,某人一届草民,谢过大家厚爱。”毕昇被大家伙挤得额头冒汗,围观群众太热情,他招架不住哇。
这时毕老爹从屋内跑出来,喜道:“昇儿,皇家来人,召你去做活了!”
皇家来人?周围群众顿时哗然。
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朝毕昇走来,人群一静,连忙分开两侧为他让路。
中年男子看着毕昇,亲切的说道:“毕师傅,请与咱家走一趟吧,活字印刷可是大功劳一件,陛下有不少奖赏呢。”
明朝。
悍臣们在朝堂上吵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只差撸起袖子大打出手。
明朝已经造出了雪花纸,雕版印刷术他们也有,官员们为了要不要推广活字印刷、办报吵翻了天,有的说不要,当务之急是改革变法,文学报纸之类的只是民生小事,没必要多耗费银子在上面。
翰林院则表示强烈支持,办报一事戳中了士人的心头好,读书人最爱赚这种清流名声,且能让自己的思想传播随报纸传遍天下,多具有诱惑力啊!
众臣争论不出结果,纷纷看向话语权最大的张居正。
张居正说:“冯道为何要于乱世中印刻儒经。”
“孔子为何要巡游六国讲学?”
“诸葛武侯为何六出祁山北伐?”
“秦历任六世明主,步步向前,为何到二世迅速覆灭,亡于楚汉?”
张居正缓缓道:“答案我不说你们心里自然清楚,有些事必须去做,若是因为顾虑而瞻前顾后,就不会有后来的彪炳文章。”
言罢,张居正点名翰林院院长:“具体办报一事交由翰林院负责,三日内呈上一份详细章程来,注意不得空言大义。”
“诺。”
得了办报的差事,翰林院院长喜笑颜开,明白张居正喜爱实干之人,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把报纸与民生政务结合起来。
坐在最上首的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失了神,自始至终,对方都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张太岳。
早朝结束,等百官离开后,朱翊钧突兀的唤住张居正:“先生,你记得之后来参加太子的抓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