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62)
因此炼丹师们也被视作最早的化学发明家。】
化学发明家?好新奇的词汇。
看着天幕的炼丹师们懵了下,原来炼丹术也属于科学发明的一部分吗?
【好了,前菜结束,该进入今天的正题了。】
【在讲炼丹术与烟花的关系之前,先要提到一位大家熟悉的重要人物——药王孙思邈。】
天幕的声音,带着一点莫名的吊诡。
【作为一生都致力于济世救民的神医,恐怕孙道长自己也想不到,他晚年发明出了一种杀人利器!】
第68章 墨家与发明篇16李世民:好一个放烟……
唐高宗时期。
李治喃喃:“与孙道长有关的杀人利器?莫非是火药?”
先前医家试炼里,他就亲眼见证到了火药的惊天威力,普通丧尸在强大的火药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
听到丈夫的话,一旁的武媚娘却是微微蹙眉,觉得并非那么简单,论杀人,什么也比不过刀枪爽快,一刀下去,轻而易举便能抹了人的脖子,再有后世的手枪,子弹击中心脏,神仙也难救回。
杀人利器,这里的人是指单人,还是指成千上万条性命.....
武媚娘背后泛上一阵寒意,聪慧如她,好像有些领悟到宴明婉说的潘多拉魔盒是什么意思了。
【众所周知,孙思邈除了大夫的本职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道士。
道士喜欢炼丹,孙思邈也不例外,平日里他对炼丹颇有研究,除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孙思邈还在晚年撰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炼丹著作《丹经》,时人将其誉为丹药百科全书。
因为战乱,《丹经》未曾流传下来,后世无法找到完整的书籍版本,但通过史学家们的研究,人们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孙思邈在《丹经》中首次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火药配方:
即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在一起,制造成火药的“硫磺伏火法”。
唐朝以后关于火药配方的书籍都有提及伏火法,这也间接证明了孙思邈发明火药的真实性。】
孙思邈抹了把汗,暗含感激地看了眼天幕。
他要感谢天幕没说出伏火法的具体配方。
否则一旦怀有坏心之人掌握了这种炸药,天下大乱就是他的罪过了。
孙思邈叹了口气,想起他参加医家试炼时,看到的更多场景是末世中人为求生存,保护亲友,用热武器抵御丧尸。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没有了丧尸病毒这威胁人类的外部危险在,人类会用火药来做什么?
念及此处,孙思邈心下一震,不觉迭出了一身冷汗。
【到了唐朝末期,火药开始正式用于军事。例如唐昭宗天佑元年,杨行密率军围攻豫章,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
到了宋代,火药发展得就更快了。
宋朝强邻环绕,北有金国,辽国,南有大理,战争接连不断。为了抵御强敌,官方建立了专门研究火药的作坊,先后制造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燃烧性能较强的火器。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用霹雳炮击退了金兵的围攻。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又疑惑了,宋朝有这么牛逼的火器,怎么还被金人打得屁滚尿流?】
宋朝。
官员们羞愧掩面。
来了,鞭尸一事,虽迟但到。
自从天幕出现,他们的老脸都快丢尽了。
如今满朝皆“义士”,再无一人敢说议和。
宋朝文武:看在我们诚心改过的份上,天女您就轻点阴阳,给我们留点面子好不好?
民间,有亲人遭金军劫辱死去的百姓愤怒的红了眼眶:“还能为什么,皇帝老儿不干人事!连岳将军这样的好将军都要杀。”
“一群酒囊饭袋!”
“嘘,你不要命啦,小声点。”
“老子不怕,老子话今天就搁在这了,朝廷要是再敢欺负岳将军,老子拼死也要反了它!”
诸如情况不断发生在长江两岸。
开封府。
赵匡胤磨着牙,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终是忍不住掀开被子大喊:“开窗!”
赵匡胤两眼爆出血丝,想揍人,可儿子太小,怒火无处发泄,只能逮着大臣跟弟弟骂。
“来人啊,召晋王和丞相进宫!”
晋王府,正欢乐与幕僚们对饮的赵光义打了个寒颤,莫名有不祥的预感。
【其实,宋金两军真实交战的场景可能与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在传统观念里,金人作为游牧生活方式为主的民族,马匹矫健,应当是挥舞着冷兵器只会冲锋陷阵的野蛮骑兵,但实际上,两军的交战场景并非宋军用火器单方面轰击对面的金军。
操着热武器策马冲下,砍杀宋人的金军战士,才是宋军眼里的梦魇。】
轰!铁火炮的爆炸声响彻云霄。
金军使用抛石机将火炮投进城墙,这些火炮在城内爆炸,将守军的身躯炸得粉碎。
三国,江东。
孙权十分无语,宋朝皇帝干什么吃的,火器既由他们发明,该好好藏起来防备泄密才对。
现在给北边的胡人学了去,胡人有骑兵优势,再加上可远程攻击的红衣大炮,难怪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真是愚不可及。”
邺城。
曹操摸了摸下巴,想起与天女交易得来的,乌桓第一大银矿的消息,矿石坑里只有银金属吗,会不会伴生有硝石,硫磺之类的其它矿物?
看来得尽快收服乌桓,以绝后患。
【金军刚开始的确没见过宋朝火炮的威力,第一次南下进攻开封时军队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