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88)

作者: 最爱冰萄 阅读记录

“......”

夫君那日离开的背影,至今长孙皇后还清晰地记得,她心里很难过,但不后悔自己说过的话。

出口的一瞬间,还有种莫名的解脱感。

她当贤良淑德的皇后当得太久了,竟渐渐忘了自己在闺阁中的样子。

听到武媚娘的道谢,长孙皇后道:“不用谢,还要委屈你在我的宫殿多待一段时间,现在外面有很多人想杀你,等风声过了,我会想办法把你许配给雉奴。”

不料武媚娘听了,反问:“娘娘想把我嫁给晋王殿下,殿下同意吗?”

长孙皇后顿了顿:“自然是同意的,只不过以你现在的身份,无法光明正大地做雉奴正妻,只能先委屈你做他的侧妃。”

武媚娘低头思索了一下,说:“臣妾知晓了,多想娘娘为臣妾周旋,但臣妾不愿嫁给晋王殿下。”

长孙皇后一愣:“为何,你不愿做妾?”

武媚娘摇了摇头,她上前一步,道:“还请娘娘将臣妾引荐给陛下。”

长孙皇后怔在了原地。

武媚娘认真地注视着她:“娘娘,世间并非只有做贤妻与侍妾这两条路。”

“您说女子亦可撑起乾坤之半,那我为何不能像男子一样,做陛下手中的刀锋,斩出一条新的生路呢?”

清朝。

乾隆耸拉着脸。

凭心而论,王贞仪实在称不上丑女。

看得出来她五官底子不错,随长辈婉转多地,吃了那么多沙子,人还没晒成黑炭。

但一个女人,居然力压过他一众能臣登上天榜,乾隆实在高兴不起来。

开什么玩笑,他大清人才济济,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小女子上榜?

这是歧视!天大的歧视!

乾隆鼻腔发出冷哼:“只会做些酸诗抨击朝廷可算不上大才,我倒要看看这王贞仪到底发明了什么厉害的东西,能得到比朕还高的评价。”

视频中的场景一变。

从湛蓝的天空,美丽的日照金山到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

【十九岁那年,因为家庭变故,王贞仪随长辈再回金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定了志向的她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天文历算,因为女性身份无法去学校读书,王贞仪就自行在家中钻研书本,简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少女待在烛火通明的房间里,阅读文章《灵宪》,对文中描绘的月食原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星星微小的时候,月亮经过就会发生月食呢?”

“如果能尝试复刻月食场景就好了。”

屋外传来的孩童欢笑声吸引了少女的注意力,她放下书本,探头往窗外望去。

恰逢元宵佳节,四处张灯结彩,人们沉浸在赏灯的欢乐氛围中。

少女望见凉亭挂上的红灯笼,大脑灵机一动,有了!

她回头翻找出实验箱,从中拿出了几样工具,来到凉亭中,在亭子梁上用绳垂系了一盏水晶灯当太阳,在桌旁放置了一面大圆屏镜作月亮,然后不断调整它们位置,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行。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天狗食月!”

百姓们发出惊呼,有些胆子小的连忙往屋里躲。

虽然先前从张衡那一期故事里了解到月食的形成是自然现象,但面对这种诡异的天象,人们一时半会儿还是改不了心中害怕。

能人为创造出月食现象的王贞仪,在他们眼中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与百姓们不同,清朝以前的天文学者们狂记笔记。

“原来如此!我悟了,我悟了!”

“新月之时,月在日、地之间,地影蔽月,则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处于一条直线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挡住月球,发生月食!”

“哈哈!徒儿,快给为师准备像王姑娘手中的器材,为师也要做实验验证!”

张衡眼尖地注意到王贞仪阅读的《灵宪》,那是他的著作。

顿时有种微妙的自豪感,自己的思想在千年之后给了后辈帮助,指引她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青出于蓝胜于蓝。”

王姑娘能学习他的月食理论,并超越他,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宴明婉道:【王贞仪从发光和反射的关系考察月食的成因,写出了《月食解》,解释了月食并非常见天象的原因,虽然每月都有朔望,但并不是每个月都能看到月食,只有月球在黄道与白道交点

附近,才会发生蚀象。】

【此外,清朝以前,天文学家们就注意到了天上的五大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称它们为太白、岁星、晨星、荧惑和填星,但一直无法推断出行星运行的正确轨迹。

王贞仪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记录下无数行星的移动轨迹,写下了《经星辩》,正确推导出了日月五星的移动方向。

王贞仪在这些文章中并非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罗列与陈述,而是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挖掘、论证。例如她接触了西方学者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中对该学说进行了概述,并认为“太阳中旋而地球旋转于外”的这一观点很可能是正确的。

乾隆时期,官方观测天文和制定历法的指导学说基本上是浑天说和地心说,西方的日心说虽已传入中国,却不占支配地位。

在民间,居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许多人不理解在圆形的地球上人怎么立足生存,不理解月食何以产生,更不了解地球的大小和日、月、行星的实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