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91)
西方科技发展得飞快,他们已经落后一大截,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王贞仪目光炯炯道:“娘,女儿想学习居里夫人,做清朝的科学先驱,教学生、造大炮,打得侵略者再不敢犯我国家领土。”
王母哑然。
她默然看着王贞仪,忽然意识到,对面是与她血脉相连的女儿,也是后人传颂的启明星。
仪儿才华出众,勇敢的思想使她得到后人推崇,而她一厢情愿,从未站在过王贞仪的角度去思考。
王母深吸一口气,眼角有些发酸:“好,去做吧,娘支持你。”
她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不能拦着女儿进步。
【从春秋时期的墨子,东汉的张衡,到南北朝的祖冲之,再到唐朝的僧一行,清朝的王贞仪.....
他们仰望星空,漫漫求索,为人类飞跃地球开拓出一条坚实前路。】
诸天遍地,一颗接一颗标注着人名的星辰亮了起来,耀眼的光芒,照亮茫茫黑夜。
【这就是......
人类群星闪耀时。】
第82章 墨家与发明篇30探月工程——“嫦娥……
漫天星辰在夜空连接出美丽的奇观,时间都仿佛因此停顿。
人们对天空中的星星已经司空见惯,望着夜空中闪亮的明星,这一次却有不同的感受。
星辰不止是星辰,更是千百年后,后代子孙纪念他们的心意,银河闪烁,浪漫不死,华夏儿女始终记得先辈为他们做过的一切。
想到这里,他们心里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真美啊。”
汤若望感慨道,他出生德国,以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来中国传教,历经明末清初两个朝代,传播了众多西方科学知识,现今奉康熙之命掌管钦天监。
想想自己能看见天幕,别的外国人都看不见,他却是个例外。
说明什么?
他在天女的眼中,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
汤若望十分骄傲,能被这样伟大而美丽的国家的神明认可,他注视着夜空中闪亮的明星们,决定要再多翻译些西方优秀的科学书籍 ,为中国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说不定有朝一日,他的名字也能出现在一颗星辰上呢?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样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样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神秘的宇宙是人们永恒的探索主题。
千百年来,世界人们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梦想着踏上更广袤的疆域,征服浩瀚的星辰大海。
从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敦煌壁画的飞天仙女,屈原《天问》中对宇宙起源的追问,到明朝陶成道勇敢尝试火箭飞天,中国人的飞天梦就和我们的历史一样沧桑久远。】
【1959年1月2日,苏联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月球1号发射成功,抵达月球附近,让人类首次得以窥见神秘宇宙的一角。】
冰冷的金属球静静地躺在发射台上,周围是忙碌的工作人员,男女的表情充满紧张。
“十....九....八....七....六....”
随着一声巨响,月球1号被强大的火箭推力推向天际。
地球渐渐变成一个巨大的蓝色球体,蓝色的海洋和白云陆地交织,舒展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黑暗、深邃、无边无际。
浩瀚的太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梦幻的星云色彩缤纷,让人恍若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绚丽光影中。
相较之下,月球1号仿佛一粒微尘般渺小,在无尽的宇宙海洋中探索着未知领域。
王希孟痴了。
比起千里江山如泼墨画般的壮观,璀璨的星云是另一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何其有幸,此生能见到如此华丽的杰作。
这时耳畔传来赵佶的惊呼声,王希孟回过神,目光聚焦到月球1号前的庞大天体上,天体的外形宛如一颗巨大的灰色珍珠,在黑暗的宇宙中格外醒目。
球体表面坑洼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深坑,看起来荒凉而神秘。
赵佶难以置信:“这就是月球?”
“嫦娥呢,玉兔呢?传说里的月桂树又在哪里,怎么只有一堆破石头!”
王希孟:“陛下,天女应该不住在月亮上.....”
赵佶崩溃:“那也不应该如此光秃啊,如果月亮是灰色的,怎么能发出那么漂亮的光?”
这不科学!
道君皇帝感觉他的审美受到了一万点冲击。
汉朝。
“坏了。”
刘邦严肃开口,声音吸引来满朝文武的注意,他们紧张地看向刘邦。
却在下一瞬,听见他们的陛下说:“月亮上没土没水,没法种菜了!”
众臣仰倒。
“陛下!”萧何无语,这时候应该关注这点吗?
“名以食为天,乃公关心下田地有啥不对。”刘邦吊儿郎当的说,一边翻找出世界地图,“话说回来,苏联是哪个国家?第一个飞到地球外,实力听着比美利坚还强啊。”
他自认是位贴心的老祖宗,若是将这强大的对手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子孙后代肯定会非常感激他吧?
刘邦邪恶地想到。
【继苏联成功发射探测器,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后,世界各国开始尝试登月。
登月是航天事业的巅峰之作,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终将迈向太空,从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进入太空就像是进入第二次大航海时代,意义非凡。
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大航海,长达数百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付出了悲惨的代价,所以绝不会再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