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217)

作者: 最爱冰萄 阅读记录

年轻作家们则心思相反。

施大家人真好啊!他一定是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给了罗贯中,罗贯中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写出另一本不弱于水浒传的巨著吧?他们也好想拜个这样的好师傅.....

【让现代人说四大名著,他们可能不了解水浒传主要人物的名字,但提起三国,人们对书中的角色可谓印象深刻,刘备,诸葛亮,曹操、孙策、周瑜、赵云.....这些经典的人物读者们议论得头头是道,甚至会为书中角色的立场吵得脸红脖子粗。】

“来了。”

三国时期的将领们精神振奋起来。

孙策说:“公瑾绝世才情,小说一定把你写得十全十美!”

周瑜摇着羽毛扇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人,伯符勿取笑我。”

孙策摸了摸鼻子:“哪里有。”他打心底里认为周瑜配得上这个评价好不好?

袁绍眯起眼睛,他知道自己败了,但除了司马家恐怕没人是真正的赢家,他倒想看看罗贯中会如何写他。

【罗贯中出生于元代末年,家庭从商,父亲是一位丝绸商人,由于元朝对汉人的压迫统治,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从北方逐渐迁移至南方,罗贯中的父亲也受这一社会潮流影响,常常带着商船去南边跑生意。

幼年时期的罗贯中很少见到父亲,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离开家的背影。

十四岁那年,罗贯中母亲病故,罗父带着辍学的罗贯中正式搬到杭州一带,想教导儿子继承家业。

不料罗贯中对罗父说:“我对商业不感兴趣,我恐怕这辈子都成为不了像您一样成功的商人。”

罗父一愣,并没有生气,他问儿子,“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你应该明白我让你去私塾只是为了识字明理,并不是让你考科举做官。”

元朝有科举制,但却不是为汉人而立的,汉人考取进士的机会非常有限,且朝中的高级官职都有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汉人即使考上了也在朝堂寸步难行。

“我不知道。”罗贯中说:“但是我想继续念书。”】

秦朝。

扶苏摇头不止:“元朝乃是自取灭亡。”

连科举都要防着汉人,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政治不得人心,难怪不长久。

“罗父作为亲长的角色也不合格,在孩子最需要长辈引导的年纪离开家庭,对方将来怎会愿意和他走上相同的道路。”

扶苏暗下决心,以后成亲了一定要好好对待妻子,多留时间关心陪伴妻儿,亲手抓孩子的教育。

小韩信有着不同看法:“太子哥哥说的不对。”

“哪里不对?”

“没有罗父跑生意,何来钱财支撑罗先生的学业,待他长大,便会明白长辈的难处了。”小韩信转过头,“陛下我说的对不对。”

嬴政:“.....嗯。”

他淡淡道:“若是罗贯中将来撞得头破血流,自然会接受父亲的萌泽,走上和对方相同的道路,只不过.....”

历史没有料到,罗贯中并非平庸的分母,而是万中无一的分子罢了。

【罗父对儿子心存愧疚,答应了他继续念书的请求,罗贯中得以到慈溪随当地著名的学者赵宝丰学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的富庶与远离政治中心的自由,使北方的知识分子们纷纷举家迁移到此地,杭州逐渐蜕变成一个人口云集的繁荣都市。

许多说话口艺人在这里活动,包括戏剧演出团。】

夜幕低垂,罗贯中两手托着脸颊,仰头注视着舞台上的戏剧演员,后者正绘声绘色地表演三国杂剧,演得正是鲁肃为了夺取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大义凛然、单刀赴会的故事。

“三国……”

少年眼睛闪闪发亮,好似夜空中的星辰。

这一刻,精彩的三国故事在他年幼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特殊的种子。

三国人士们看着天幕中的小不点,情不自禁笑了一下。

元朝。

戏曲家王实甫拼命摇晃关汉卿的胳膊:“汉卿看啊,你排演的《单刀会》!《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你的作品流传到后世了!哈哈哈哈!”

关汉卿高兴地咧开嘴:“我的作品居然能影响到大文豪。”

四舍五入,他也隔空当了一回罗贯中的启蒙恩师!

庐陵。

老年罗贯中眯起混沌的眼睛,真美好啊,回想那一段时光,仍然感到非常幸福。

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他遇上了师父,和老师一起做了诚王张士诚的幕僚。

回忆与天音缓缓重合。

【....追随这样一位英雄,罗贯中以为自己的抱负肯定能实现,如他预料,第二年,他就帮助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部下康茂才的进攻。

一个普通少年站在时代浪口,从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唐朝。

少年毕诚面露憧憬之色,他低声呢喃:“地位卑微的盐商之子又如何,我一样有远大的志向。”

对他来说出身并非桎梏,反而磨砺了他的心智。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不信命,总有一天,会证明给所有人看!

母亲走进门叮咛毕诚:“别看书了,小心火光太暗,把眼睛看坏了。”

“我知道了,娘。”

同一时刻。

被朱元璋部队包围城池的张士诚满头大汗,后悔得想哭,他早该听取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的意见高筑粮缓称王。放跑了能人,留下来一群没用的家伙,现在自己的小命都快玩没了。

【后来的事大家也清楚,张士诚兵败,施耐庵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