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226)
吴承恩自幼聪慧,他博览群书,最爱看讲述神仙鬼怪的浪漫故事,少年时期便做出许多优秀文章,文采在故乡出了名,乡人们都赞美他神童。
当时的名人朱应登恃才傲物,见到吴承恩后却极为欣赏,说他能够读尽天下的书,把自己私藏的一半书籍送给了吴承恩。而吴承恩也不负父亲的厚望,小小年纪便考中了童生,紧接着又在几年后考中秀才,年轻的吴承恩因颇负文名得到了户部尚书叶琪的青眼,与叶家结亲,有了一位出身高门的妻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生迎来最美好时刻的吴承恩,却不知他的命运将从现在起急转直下。
嘉靖十年,吴承恩来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榜单张贴出来,和他一同参加考试的两位同乡高中,他这个昔日名声在外的才子却名落孙山。
同时,在这一年,吴父去世,让吴承恩愧疚不已,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没能让父亲在临死前看到他中举瞑目。
他在父亲的墓志铭上写道:呜呼!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严罚,乃夺予父。然又荡游不学问,不自奋庸,使予父奄然殁于布衣。[1]
文章如泣如诉,充满了愧疚和悔恨。
吴承恩一手金石文冠绝天下,有吴碑半天下的美誉,然而字写得好不代表科举顺利,嘉靖十三年,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
嘉靖十六年,吴承恩第三次来到南京考试,同样败北。
三次落第不中,昔日乡邻怪异的眼神,妻子的失望,种种积攒在一起,彻底压垮了吴承恩。
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他起的名字并非寓意着承恩,而是无承恩。
一辈子无任何皇恩可承。】
吴承恩面露苦笑。
是啊,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前半生过分顺利,然后从云端跌落谷底,天之骄子变成人人口中的伤仲永。
李时珍悠悠一叹。
他同样经历过三次不中的痛苦,很理解能吴承恩的心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太少,往上的道路只有那一条,所以削尖了脑袋去挤,好像踏上那一条路,身份地位就有了,银钱就有了,生活就幸福了。
殊不知不觉间丧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且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不是他决定重新选择人生,恐怕也会像千千万万个的吴承恩一样陷入考试的无底洞里。
吴承恩的同乡兼好友沈坤蹙紧眉毛,自语道:“汝忠心里原来承受了那么大压力。”
他高中状元后,常常给在家乡的吴承恩寄去各种朝中邸报和考试资料,吴承恩也在信件中感谢他,回复如常,看不出有哪里不对劲。
“唉。”沈坤惋惜
在崩溃边缘的好友,又百思不得其解,汝忠明明有才华,为何偏偏就是考不中呢?
朱厚熜哼笑一声,不屑一顾。“考不上举人,怎么不多想想自己的原因,我朝的选官制度已经够公平了。”
徐阶等内阁首辅赞同点头,大佬们进士名次手到擒来,不太理解小辈为何连个乡试考了三次都过不了。
第99章 小说与名著篇10三界第一顶流,美猴……
【试问,吴承恩是学识不够才考不上举人吗?】
吴承恩很迷茫,是啊,他学识不够,和上榜的那些人比起来不适合当官吗?
【嘉靖三十五年,年过半百的吴承恩以岁贡生的身份补录到浙江,担任长兴县丞,没过多久,吴承恩又上任为新野县知县。在任两年内,他实地走访新野每一处角落,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考察河流水利,根据新野县的情况,写出了《水利议》一文。
在论文中,吴承恩不仅提到了建设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还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府管理方法,官员要在合适的时候发出号召,百姓要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劳作,这样才能掌控形势,权力也能有所归属,可见他出色的政务水平。
比起大部分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的无德官员,吴承恩已经算是有为了。
那么,才华没问题,考不上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宴明婉自答道:【很可能是考试心态的影响,明朝科举考试本来就竞争激烈,牢房一样的考场环境又加剧了考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容易影响考生发挥。
这里建议吴导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考试前多进行几次模拟演练,考得多了,人就习惯了,说不定就能克服正式考试时候的心理压力了。】
模拟考?
明清两朝的考生们愣了一下,接着面露惊喜,他们怎么没想到还有这种方式!
吴承恩三次科举失利,已然心灰意冷,动了放弃功名的念头。
但娘子出身高门,不会高兴他的想法的。
他大脑乱成了一团乱麻,在想要是娘子希望他继续考下去,他要不要试试这模拟考,再准备三年,看看是否能冲一把。
吴承恩抿唇,看向坐在床边专心致志看天幕的叶玖,哑着嗓子道:“娘子,我.....”
窗外,天音缓缓讲述:【吴承恩兴修水利一举造福了新野百姓,政绩斐然,可他不但没升官还因为没有背景得罪了豪强,受人诬告而不得不归隐回乡。
他的妻子因丈夫仕途不顺而郁郁不得志,早他数年离世。
夫妻二人有一名叫吴凤毛的独子,聪颖可爱,也在叶氏逝世后于吴承恩五十七岁那年早丧,叫吴承恩白发人送黑发人。
儿子死后,吴承恩没再娶妻,吴家五代单传从此断在了他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