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56)
明朝。
张居正一回归,便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拿着《中国改革史》一书,态度比之前更严厉,行事更明确。
百官得知国祚只剩下七十年,不敢大力反对,再说太祖都给张相公撑腰,他们哪有资格说不——
想像被朱元璋隔空废了的朱翊钧一样,被百姓们戳着脊梁骨骂昏庸嘛!
除了这些小插曲外,就是各家期待的天幕盘点了,兵者,国之大事也,兵家很重要,天女第一个点名它各家没异议,接下来总该轮到他们了吧。
一周后,天幕再次浮现,淡淡的涟漪扩散开来,两个闪着金光的大字展现众人眼前。
“医家!”
“竟然是医家,为何不是我儒家?”
“太好了,俺家老娘昨日肚子不舒服,求求神仙娘娘告诉俺治病的法子!”
与士大夫阶层们的反应不同,百姓们心情惊喜,打仗对他们来说太遥远,每一个生活在乱世的百姓厌恶恐惧又无法逃脱兵役,可你说医术,大家就懂了,哪个生病的人不要看病抓药呢。
医家最贴近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
小馆里的抓药小厮连忙取出纸笔,天幕看了些时日,原本只认识些药名的他多识了好几个大字。
学堂里的大夫替人开蒙都要收钱,仙女娘娘的传授却是有教无类,对他们这些
平头老百姓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机会了。
小厮决定今日再多记些字,回头念给孩子听。
一株细嫩的幼苗从泥土生长出来,发芽,破土,转眼间长成参天大树。
女音清晰地传入他们耳中:【千年中医,源远流长,是华夏医学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风霜,依旧根深叶茂。
作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想必此人的大名许多人如雷贯耳——
他就是医者之师,神医扁鹊。】
比起各家学派而言,地位势微的医家学子听到天女讲他们家,脸色已然喜悦,待见到扁鹊的画像,就更高兴了。
扁鹊的学生子仪,著有《子仪本草》的年轻人手指向天,“看呐,老师,仙人说您是医者之师!”
扁鹊是个眉目和善的慈祥老者,轻轻拍了拍子仪:“勿要大呼小叫,别忘了为师还在替人诊脉。”
子仪吐了吐舌头:“是,老师。”
秦武王参加举鼎比赛伤了腰部,疼痛难忍,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扁鹊的事迹,召见其和弟子们入宫为他治病。
扁鹊不愧神医之名,三两下便治好了秦武王,武王大喜之下想封扁鹊为太医令,然而太医李醯心生妒恨,极力阻挠此事。武王听信了李醯的谗言,暂时搁置了任用扁鹊的想法,将他放出宫去。
扁鹊也不在意,他和弟子们继续在咸阳行医,此时此刻,他们便在一户人家为小孩治病。
听到眼前的大夫居然是天女点名的神医,夫妇俩吃了一惊,神色变得更加尊敬。
小孩不懂父母的变化,他被天空的变化吸引了注意力,抽噎的动作停下来,好奇抬头。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中医切脉诊断的创始人。
他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尽得其真传。历史记载他曾从脉象判断虢太子之“尸蹶证”为假死,并以针熨诸法救活对方。
此事传出后,扁鹊闻名天下,人们都说他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为了感谢扁鹊的救命之恩,虢太子拜扁鹊为师学医,成了扁鹊第一个大弟子,追随扁鹊行医列国。】
子虢莞尔:“师父医术极佳,能做他弟子是我的荣幸。”
一路周游行医,子虢看到了许多从前未见过的美丽风景,没想到还能有机会与扁鹊一起上天幕。
子仪等人酸酸的:“大师兄了不起.....”
扁鹊很欣慰。
当初子虢千里迢迢赶来拜他为师,说要随他学习医术,他怜悯子虢国家被灭,却担心对方曾贵为太子,收他做徒弟会失了礼数,还担心他吃不了苦,日后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后来子虢亲身到鹊山顶,摘千种草药辨其性能,这一举动让扁鹊看到了他的决心。
师徒数载,他常常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才没有错过一个优秀的衣钵继承人。
【扁鹊带弟子们周游列国,随俗为变,到邯郸,得知当地人尊重妇女,便做治妇科病的医生;到洛阳,得知周人敬爱老人,便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病的医生;到了咸阳,得知秦人喜爱孩子,便做小儿医。
一行人不辞艰辛,济世救人,一路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成为了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全科医生。】
听到夸赞,扁鹊与弟子们露出高兴的笑容。
被点到的各国人也骄傲抬起头颅,邯郸人:“哈哈哈对,咱们邯郸就是尊重女子。”洛阳人:“尊老爱幼,孝悌之道,怎敢轻视。”
我是邯郸/洛阳/咸阳人,我骄傲!
孙思邈捋着长须点点头:“实践得真知,行医者当不分贫富贵贱,长幼美丑,聪明愚笨,一视同仁矣。”
一些同样在游医积累经验的大夫们听到这里,心想有道理,他们要不也学一下祖师爷,根据当地需要,有目的性地展开医疗活动好了。
女音轻柔,向人们娓娓讲述扁鹊的医学理念:【扁鹊主张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即等病人病情严重时再挽救,不如等病情发作之前预防,阻断病变,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所谓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样的医疗观点影响古今,直到今日,人们治病依然有着防患于未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