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7)
他是战争史上十分擅长运用围歼技术作战的统帅,并且擅长野战进攻。
第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比如伊阙之战,三国联军败北逃走,白起率领剩余秦军穷迫猛打,从而获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
第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将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防止敌军突围逃走。这一点是白起创新的军事手段。
第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包括敌我双方的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提前预算,以至于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而后世有人称赞白起:“每战必胜,每攻必克,诚史上罕见之名将也。”】
“将军,你好厉害啊!”
秦军们眼睛亮晶晶的望向白起。
白起罕见的不好意思起来,他如今还年轻,并非历史上那位打了无数胜仗的武安君,面对下属们崇拜的表情,有点绷不住。
他故作严肃地咳嗽一声。
“好了,大家低调,继续训练。”
汉朝。
卫青望着天幕,心中升起了对白起的感谢之情。
他自骑奴出身,从遇见刘彻后,人生一直呈直线上升,刘彻甚至信任他到了让群臣朝他下拜的地步。
换做一般人,即使不得意忘形,也会心生骄纵。
但卫青是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他曾说:“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我身为奴仆的儿子,只要能免遭鞭打和责骂就心满意足了,哪敢奢望立功封侯呢。
卫青只会想自己还有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还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他想,他先前用三万大军将娄烦部赶出平原,收服了河套地区,若是再加上武安君的几条军事思想,学以致用——
能不能实现陛下的愿望,深入漠北,收服北疆呢?
宴明婉:【白起的一生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他的结局却同历史上许多功高震主的臣子们一样,死于帝王的猜忌。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秦军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派白起为帅屡遭病重的白起拒绝,由此触怒了秦昭襄王,于是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从的原因是长平之战他活埋了几十万赵国士兵,赵国人因而深恨白起,所以白起不愿再次引兵攻赵,一旦他为统帅,换来的将是赵国全民的誓死抵抗。
最终,白起自裁而死,报答了秦王对他的知遇之恩,也结束了他午夜梦回的长平噩梦。】
几句话信息量重大,众人听得傻了眼。
什么,赵国败了?还阵亡了几十万士兵!秦王竟然杀了白起,那岂不是自断一臂?
程咬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骄傲抬下巴,嘿嘿嘿,他老金打仗不如白起,可命比他好,陛下一点儿也不猜忌他,不仅称他为福将,封他做国公,还把他抬入凌烟阁,位列二十四大功臣呢!
满朝文武:“.....”
宿国公你能别一脸得意洋洋么,啥心思都写脸上了,看得人想揍他。
“骄纵。”魏征骂道。
白起提前知晓自己的结局,没太大感觉,命运有数,他杀了人,人想杀他,一报还一报,死了也是他应得。
只不过天女的态度让他感到意外。
她似乎并不认为杀伐是错,甚至还有点.....偏颇于他。
年轻的杀神悄悄红了耳根,并不说话。
第4章 兵家篇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幕之下,秦人大呼不满,武安君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一生几乎都在马背上渡过,死非其罪,凭什么处死他?王上不公!
国内议论声太大,不少士卿要求觐见王上,民沸之下,秦昭襄王不得不出面道:
白起依然为秦国主将,主持对外战役,要是白起哪一天不想干了,允许对方如孙武一样隐居,不会强逼其起兵。
这些都是后话。此刻,宴明婉继续说道:【白起担任秦军统帅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为秦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中华历史上继孙武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发展水平。
他死后,秦人以白起死非其罪,无不怜之,纷纷在咸阳立祠庙祭祀白起。
后来的道教又将白起神化。到了明朝时期,《道法会元》记载,白起升职成了隶属于酆都大帝的神将。】
宋太祖赵匡胤的面色略微尴尬。
他不喜白起杀伐过重而将其罢祀,民间也在他态度的影响下对白起十分贬低,认为其坑杀降卒,死后难逃清算,该轮回做畜生偿还宿罪。
怎么这后来的朝代又把人给抬举起来了,真没眼力见。
道士们好奇,这《道法会元》听上去是一本记载了各种道法秘诀的道家典籍,真想一睹其中的内容看看。
“酆都大帝?”
记载了酆都大帝原型的《太平经》在战国还没出现,白起不了解这位神明,不知道对方主管地狱,是后世传说中的幽冥之主。
目光落在秦国百姓们为他建立祠庙的画面上,白起心神触动:“至少,有人记得过我为秦国立下的功绩,这就足够了。”
以为武安君将来成神了,秦国的百姓高兴不已,其余人愁云惨淡,那个杀神在地上威胁他们的性命安全,怎么死了也比他们强,老天不开眼啊!
就在人们以为仙人会像上一次那样结束讲述的时候,天幕中画面停顿了两秒,紧接着,清冷的女音响起:“我们方才讲了秦国的武安君,那么接下来这位兵家代表,他出现在秦国之后的秦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