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154)+番外

作者: 十四晏 阅读记录

“是,多谢这位姐姐。”

虞清欢起身,在妇人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去,长孙焘站在外头,见她出来,走过来将她打横抱起,往药铺外走去,道:“今日赶回凉城已是来不及,我们先在客栈歇上一晚,明日再回去。”

“京城的事不着急么?”虞清欢虚搂着他的脖颈,“为何还要先回凉城?”

长孙焘道:“顾含璋的遗孀和弟弟已在凉城等候,届时他们会随我们上京。”

“顾家灭门一事查出来了么?”虞清欢问。

长孙焘道:“查出来了,顾大人因为发现潜伏在平城那伙人的踪迹,因此被人灭口。”

虞清欢道:“如此说来,顾大人的遗物并非虞美人?”

长孙焘道:“的确是虞美人不假,卫殊并未偷梁换柱。”

虞清欢疑惑道:“这就奇怪了,顾大人为何会留下这个东西呢?”

长孙焘道:“他留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事,我们想让他成为什么东西。”

虞清欢道:“朝堂之事我不懂,一切都就交给淇王你了。”

二人轻声细语地交谈,亲密得好像没有隔阂,明明和之前一样,但却又不一样了。

长孙焘一路抱着虞清欢到客栈,小二立即迎上来:“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

“好嘞客官,一间上房对么?”

“两间。”虞清欢道。

小二连忙吆喝:“两间上房。”

“一间。”长孙焘强调。

小二被他气势所震慑,连忙赔着笑脸改口道:“一间上房。”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长孙焘将虞清欢抱进房间,轻轻放到床上,坐到她身边挑唇道:“这么讨厌和本王共处一室?”

虞清欢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道:“我饿了。”

“等等。”长孙焘起身走了出去,吩咐小二准备吃食。

虞清欢连忙将妇人给她准备的那包东西拿出来,放在手里看了许久,勉强懂得怎么用它后,小跑着去了屏风后头将棉带换上,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待她从屏风后走出来时,长孙焘正坐在椅上看着她:“方才你鬼鬼祟祟做什么?”

“方才你鬼鬼祟祟地看着我做什么?”虞清欢反问。

长孙焘没有说话,室内有一瞬间的沉寂。

很快,小二将饭食送了进来,虞清欢欢天喜地地奔到桌前,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先前那一幕,仿佛从未发生过。

虞清欢也不等长孙焘,扒拉了两碗饭,又喝过一碗汤后,拎起酒壶走了出去。

薄暮渐浓,锦绣漫天。

虞清欢掠到屋顶之上,坐着望向天边,晚风轻轻拂过耳际,带来远处的河畔清香。她越来越喜欢这种消食的方式,也喜欢这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刻。

渐渐地,她将自己喝得微醺,转身,长孙焘便坐在了她的身边,一把抢过酒壶喝了几口。

虞清欢就势靠在他的臂膀上,侧眸问道:“呐,我问你,当你知道虞家送到你身边的人是我时,你是不是很失望?毕竟依你的权势和条件,就算我那倾国倾城的大姐,都算是辱没了你。”

长孙焘又饮下一口酒,道:“未曾失望。”

虞清欢自嘲地笑了笑:“那你为什么总是把我推开?其实,我也不曾想过把你当作一生可依靠的丈夫,但你忽冷忽热的态度,还是让我有些郁闷,有时候我会怀疑,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才让你避我如虎。”

长孙焘垂眸,半响才道:“你是本王见过的,最特别的女子,何必在意本王的目光,尽力去活成你喜欢的样子便好。”

“淇王,你是让我在这方慕少艾的年纪,活成内心波澜不惊看破红尘的老尼姑么?”虞清欢摇头轻笑,“我又不想出家。”

长孙焘道:“本王给你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你尽可留意适合你的男子,若是三年后你想离去,本王会放你离开。”

“三年?”虞清欢敏锐地眯起眼睛,“为什么又是三年?上次我说修建码头的时候,你也提到三年这个期限,此时你又重提,这不是巧合,淇王,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第143章 这突如其来的吻

长孙焘喝了口酒,道:“因为本王也给了自己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内,就算翻遍大秦每一个角落,本王也要寻找瑜儿,但若是三年后仍找不到,本王也该死心了。”

虞清欢将信将疑地看了他一眼,总觉得他有什么事情在瞒着自己,但显然,他并不想说。

虞清欢也不是那种揪着别人的隐私寻根问到底的人,将目光移开,放到旁边树上,忽然眼前一亮:“这个季节竟然还有紫藤萝,怪不得我一直闻到一股奇异的清香,原来是它的香味。”

虞清欢起身,踉踉跄跄地走了过去。

“慢点。”

“小心点。”

长孙焘眼睛一瞬不瞬地凝着她,一边不厌其烦地叮嘱。

虞清欢趴在瓦片上,伸手去够那株和屋顶等高的紫藤萝,掰下几支花枝,捧到面前闻了闻,然后笑嘻嘻地回到了长孙焘身边,将花拿在手里把玩:“你知道吗?在景州的时候,我们住的院子里也种着紫藤萝,每到花开的季节,娘亲就会用它做成饼,那饼可好吃了,咬下去满口都是紫藤萝的清香味,百吃不腻。”

“你若喜欢,本王命人在你院子里中种上几株,等花开了,可以把你娘亲接到王府,让你娘亲做给你吃。”长孙焘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般轻描淡写。

虞清欢摇头:“我不是想吃那饼,我只是怀念当时的生活,在景州的日子,我有外祖父护着,有娘亲疼爱着,虽然生活不富足,但很温馨也很快乐,可是来到虞家后,我和娘亲不得不谨小慎微地活着,那般小心翼翼,就生怕一个不慎惹大夫人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