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夫后又被前任独占了(54)
过了一会,敲击声终于停下,他挥去心底涌起的一抹恼怒,重新笑了起来,又是那一幅无懈可击、胜券在握的三分冷笑。
他冷冷看着她,嘲弄道,“表妹,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倒是说啊?”
玉昭平静地看着他,片刻后,移开视线,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缓缓道,“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与你之间的事,请你不要牵扯到旁人。死者为大,你怎么说我都可以,但是请你以后不要再诋毁文英,让他九泉之下不得安宁。”
“好一个死者为大。”谢岐冷笑,一双眼睛暗如黑夜,“表妹,你莫不是忘了另外一个死者了。你的亲表哥,王玉楼啊。”
听到这一个名字,玉昭刹那间僵住。
谢岐冷眼瞧着女郎像是被人骤然施了定身咒,内心五味杂陈,偏偏语气仍是充满冷意,缓缓道,“一月之后就是他的忌日,你可还记得?”
唇色渐渐褪去血色,连指尖都在微微颤抖,目光飞快黯然了下去。
她记得。
她怎么会不记得。
寄人篱下的时候,除了王玉楼之外,她几乎没有感受过多少亲情的温暖,而嫁给了孟文英之后,也只有孟文英肯关心爱护她。
自离开江南以后,他们两人是为数不多的,在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人。
可是一个是她亲如兄长的表哥,却在她住进去后英年早逝死了;一个是她相敬如宾的丈夫,也在她嫁过去后得病死了。
难道真的同她们所说,她生来不详,天生命硬吗?
谁沾上她,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那下一个不幸的人又会是谁?
……会是,谢岐吗?
“……我记得。”她艰涩开口。
“好一个记得。”谢岐冷笑出了声,像是重新找回了主动权,言辞之间又带上了令人难以摆脱的嘲弄之意,“表妹,你说这话,真是不觉得蒙羞吗?”
一句话像是骤然压垮玉昭的最后一根稻草,纤薄的身体有些摇摇欲坠。
“文卿对你不薄,一直视你为亲妹,可你呢?你又是怎么对他的?”他贴近她的脸,誓要仔仔细细看清她脸上所有的细微表情,甚至还好心地扶了她一下,不至于让她失力歪倒,“在他死了之后,你转头便嫁去了别家,连个热孝都不肯为他守,你就是这样报答他对你的恩情的吗?”
“还拉上你们王家一家子一起骗我,把我像个傻子一般蒙在鼓里,好啊,表妹,你真是做的好啊。”
玉昭哑口无言,悲恸地闭上了眼。
谢岐冷眼瞧着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阴沉和复杂交织,可是唯独没有痛快的喜意。
那时他鲜衣怒马,壮志正酬,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轻袍长|枪便奔赴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境。
然而,他刚去了西境,不久
后便传来了从长安来的噩耗。
太子殒命。
太子李芝性格温良谦恭,勤政爱民,是为皇家表率。谢岐幼时曾和牧子衿、王玉楼等人一起在宫中作为太子陪读,对他的为人处事深信不疑,奉为圭臬。
所以他至今都不明白,那个一向仁慈优柔的太子,是怎么可能会在先皇病重时发起兵变,又在兵变失败后,被当朝皇后联合禁军射杀在了长信宫中。
而王玉楼,是他在长信宫替太子挡了一箭。
命丧当场。
之后太子虽然在宫变之中侥幸逃脱,但也遭受了重伤,几天之后,同样没有摆脱撒手人寰的命运。
接连痛失两位挚友,谢岐哀极怒极,难以置信,连夜派人向朝廷请旨,请求班师长安,然而却犹如石沉大海,迟迟等不来朝廷的班师诏令。
他欲要抗旨私自回去,遭到了欧阳瑾以及一众老将的强烈反对,甚至不惜以命相求。他也清楚,那时他尚未立足,若是此刻抗旨,谢家军必定会掀起暴动,到那时西境便是真正的一场散沙。
欧阳瑾只告诉了他四个字:改朝换代,覆水难收。
让他务必坚守住西境,厉兵秣马休养生息,保住数万谢家军,静等风云变幻。
果然,不久后,长安政变,三王夺嫡,西凉更是趁机来犯,重兵压入西境。
谢岐分身乏术,只得硬着头皮,被迫披甲上阵,一头扎入了和西凉的战争之中,这一打,就是打了三年。
谢家军还未服气这位年纪轻轻的新将帅,军中矛盾激化,最开始绝大部分并不听指挥,明里暗里在西凉的手里吃了不少亏。
一面是西凉铁骑虎视眈眈的来犯,一面是挚友猝死离世的打击,那阵子谢岐每日殚精竭虑、浑浑噩噩,都不知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如今想想,简直犹如一场噩梦。
大悲大恸之下,他还不忘给玉昭写信,让她节哀。
他心里清楚她对王玉楼的感情有多深,她的难过一定不会比自己少。
他想告诉她,他很想她,可是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诉说情感,甚至连见她一面都成了奢侈。曾经那些不值钱地将时间尽情挥霍的岁月,如今想一想竟然恍如隔世。
尽管如此,他仍旧不放过任何一个琐碎的时间,一有空便给她写信。
三年以来,他给她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可惜一直都没有回音。
他不在意,他知道她一定有苦衷。
虽然她一直没有告诉过他,但是他能看得出来,她在王家过得并不开心。
临走之前他还嘱咐过王玉楼,请他帮忙照顾好她,可是转眼之间他便猝然离世,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她此刻一定很害怕。
可是他没有任何办法,他甚至都不能跑去她的身边,只能一遍一遍地在信里写着,让她不要怕,安心在王家守孝,等大胜归来,他一定会登门娶她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