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135)

作者: 游渔犹愚 阅读记录

剥出来的果仁堆在一只小碟子里,林言轻轻推到二人中间。

“淮安王府是一定要去,只是旁的又太多些,难免劳累了......”林言皱眉,他心中升起一些微妙的,‘不识门庭冷落之疾苦’的不满——若是他能再厉害些,这会他们便不用劳累自己。想去就去,不愿去,即便推拒也不需计较许多。

“秦府、陈府也都递了帖子。只是他们两家没帖子的日子来往得还更多些,说来三姐姐就要出嫁,这回去聚一聚,想来之后就见得少了。”

林言听到黛玉谈到陈府三姑娘,不由想起荣国府里的迎春。

“说起来,二姐姐并不比陈三姐姐小多少。”

“是不差许多。”黛玉拧着眉头笑了两声,叹道:“若说起这个,没帖子的又要比有帖子的排得还要靠前呢。”

林言也笑了——淮安王府靠前是宗室颜面,大家都要顾及他们邀约的时间。没帖子的两家一是斐府,父子师徒,自去拜见。二便是荣国府,割不断的亲缘,舍不开的血脉。

待会还要各自回帖子,林言带了几封在意的回去细看。黛玉没拦着,只叫他不许再多用眼睛,即便要看也等过会子歇一歇。林言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理正衣摆褶皱,又几声轻轻嘟囔,叫她记得吃几颗果仁。

他们已经在京城渡过一个又一个冬天。

书房的园子已经撒扫好,枝头刚冒出一点新芽。春寒料峭,冷风一吹,透着与秋日不一样的顽强。

林言在书房并不要人时时伺候笔墨,他在师父那里自己读写惯了,真要人侍立在旁反而不自在。

文墨知道他这一习惯,自送了茶水之后便去忙活旁的事,很不与林言客气。仔细掰开说,林言其实并不喜欢国子监的氛围——因为师父,也因为他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被人追着比较品评,无形中便给他留下‘不能逊色’的话柄。

但在书房?书房里很自在,黛玉养在这里的水仙花至今都开得很肥。

有些微的声音敲打门,林言先以为是外面风紧,又细听才知确实有人在敲门。

“谁?”

“陶安。”

看门老伯的干儿子至今还在林言院子里做着洒扫的活计,林言对此并不奇怪,自己去打开门,笑道:“你若累了,自己便去歇歇,不必知会我。”

陶安是个样子很修长的男人——但约莫是曾经伤了头的缘故,他的神情看去时常透着呆愣与木讷。

林言以为他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于是指一指院外,又道:“你去睡吧。”

陶安仍旧不说话,他好像变成一个立地的陶俑,眼睛的地方是一个凹坑。林言被这样直勾勾的注视看得有些心里发毛,他侧后的一只手离门闩只有很短的距离,心里胡思乱想千万别是什么暴起伤人。

“哥儿......”陶安的声音好像是从肺泡里挤出来的,林言不明所以地看着他,却见这从来‘痴傻’的人伏低身子,低声道:“我有事想与哥儿说清。”

哑巴说话,石头开花。陶安不是哑巴,但这许多年了,林家上下人人都当他是个傻子,又怜惜他的伤势,大家伙都很照顾他。

结果现在......

林言下意识想给来客倒茶,却又想起这个家伙不是‘客’,而是诓骗他们许久的‘贼’,心里就一阵恼火。索性回身坐到椅子上,冷声道:“说说吧。”

陶安慢悠悠眨一下眼睛——林言不知道他具体多大,但总比自

己的年龄大一些——他却也不怕,见林言面色不好,自己慢慢走到桌案跟前,还是那副木讷的样子。

“哥儿,我原是长安县人士,家父曾任......长安守备。”

林言自他开口便转过身来,听他说完,心中不知怎么升起些不详的预感。可他并不愿把这份不安表露出来,只是试探似的问道:“你与我说这个,可是因为忆起前尘,想我吩咐人送你归家么?”

陶安定定看着林言半响,却道:“哥儿这样问我,就是知道我一定不是为了这个了。”

“我与你无冤无仇——”

“我知道哥儿与姑娘都是好人......”陶安嗫嚅一下,却是跪下身去:“哥儿,我不是诚心蒙骗你们的。”

“我自被义父救起,确实遗忘前尘。但后来日久,又仰赖哥儿请大夫医治,神智就慢慢回归。”

“那你——”陶安的脸被阴影笼盖,好像林言心里的不安落作现实。

“我自家中,原本与张氏女定下婚事。谁知奸人作梗,强娶我妻。我妻不愿,被逼得投缳自尽......”陶安说到这里,声音不觉哽咽。修长的身子抖擞着,好像是山顶被风吹歪的树梢。可这一段树被惊雷击打焚烧,燃着久久不熄的天火,在这时到了林言面前。

“我不愿使她黄泉独行,遂投河——只是不知是哪方神明怜我,知我有恨未雪,叫我不要在那时死去。”陶俑长出眼睛,死的孔洞里钻出活的火:“我自忆起前尘,也曾悄悄回去过长安县......只是家中约莫以为我死在河底,已然为我操持丧仪。待到如今,我亦无意归家——”

他这样说着,头一顿一顿地抬起,两只眼睛只看向林言。两片嘴唇蠕动,说出了林言不愿听却在隐约中早有了预想的句子。

“事情是一云姓节度使吩咐,只我探听得知,这背后却是荣国府琏二爷的意!”

砰——

林言以为是他砸碎了杯子,可是抬头环顾,一切都好端端摆在那里。只有陶安跪在原地,仰着脸,灼灼看着林言的心。

“你怎么知道我会帮你?你既然在我家多年,就该知道我家与荣国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