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176)

作者: 游渔犹愚 阅读记录

北阆是另一番天地。

此地常年严寒,对于应对积雪自有自己的招数。今年虽说是许多年不见的大雪,但在这里生活惯了的人们还是如往年般将堆积在来往路途的雪清理干净。

“这才是泼水成冰。”

秦向涛看着地上那将茶叶子也冻实的液体,薄薄的一层,上面爬着蛛网般的白色裂隙。

裂隙又被二次冰封,秦向涛拿脚尖捻开,听着足下发出噼啪碎裂的声音。

“你近来话都少了许多。”秦向涛抬头,见林言捧着茶杯看他消磨时间,咧一咧嘴,却很理解道:“这样冷的地方,玩又没处去,正经事也轮不到咱们,实在是没意思。”

杯子里的茶在这过分冷的地方冒着过分白的气,氤氲茶气飘渺,却也遮住林言的眼睛。

他顿了一刻,笑道:“你我总归年轻。”

是,他总归是太年轻。

耳边,秦向涛又嘀嘀咕咕地抱怨着,林言只望着手中出神——刚才还满副热闹,这时已经很迅速地冷下去。

林言读过许多书,其中不乏江湖义士,又有柳湘莲这个真正的豪侠样的朋友做榜样。因此不论平日里再怎么文雅和气,到底也拋不开那点子张扬心性,在文事上拨得头筹不满足,实在也盼望如古文或话本里的清流官员一般,扶一方清明,振朗朗乾坤。

这一回奉了皇上的旨意,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又探得城内缺粮的秘事,林言总以为自己应当做更多事——不管是尸素其位的官员,还是为富不仁的奸商......

但是现实却不像他所料想的那般——既没有扶危济困,也没有四面伏击。

他、秦向涛,还有另外几位年龄差不去几岁的年轻子弟一样,不过是到这里长一次资历。等之后回到京城,叫别人夸奖几句‘辛苦’,再赞叹几句‘年轻有为’。

至于他们在这里做过什么?

杯子里的茶彻底冷下去,但茶壶里的也已经冷了。秦向涛‘啧’一声,叫身边伺候的再去换茶。林言便拦住他的动作,摇头道:“这外面也太冷,咱们还是回屋里暖着去。”

“也好。”秦向涛体贴读书人的身子骨,摆手叫人快快回屋子里瞧温暖去。

“这桌上东西没动,你们分吃了就是。”林言站起身理着大氅,看着几个小子欢喜着把点心

端撤下去,心里却有些莫名的歉疚。

茶壶中的热茶都冷了,那些糕点还不知多么冷硬。等他们吃的时候,纵使再温再泡,又哪里是原本的滋味?

其中一个小子正是当初‘泼水案’里为首的那个,他们几个无父无母的,林言便请馆驿帮衬留他们做些活计。总也是灵巧的手脚,这会又缺人伺候来客,馆驿里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他叹一口气,脸前浮起团花样的白雾。只是北阆的天太寒冷,没彻底成型就沉甸甸地坠落下去。

秦向涛在这样的地方也不改潇洒本性,又或者他心里那豪爽侠客正应该拿这样的大雪作景。林言听着他说话,不时应答,见他枣红的袍子在四面荒白中甩出火一样的痕路,几度欲言又止住。

信。

那夜的无名信件成了他新的沉重。

没有‘见字如晤’,也没有‘君展信安’,那封信直白的,用一种近乎荒唐的态度告诉林言,告诉他这一次秦将军等人来到北阆的目的。

——军权。

淮安王府从属太上皇,而属于淮安王府的军权已经归属今上。但往北还有北阆,这里便是太上皇当年抗旨也要守住的地方。

常年寒冷的地方,心就变换得少。这里晓勇的将军,依旧记得这里曾经的光荣,却在有意无意间忘了此时已经改换年号。

这是不能够的。

受制太多的陛下已经不能忍受尖刺再多一重。

那封信告诉林言,再过不久,北阆就会换一位将军守城。

此将功成百将枯,遂向万岁求恩荣。却笑阶上心作冷,宁舍朝臣不舍功。

这是极大不敬的指责,偏偏也是端到林言跟前的,最坦率的一个。

林言烧了不曾署名的原纸,不肯令人在他这里做手脚,但纸上的内容却在心里烙刻。

这一行中,排得上数的武将只有秦将军一个。

是挑拨离间么?

有一双手在这时伸到林言的衣领处——秦向涛抱怨林言又不是练了金钟罩,怎么走着走着大氅都散开了。

领带抽束的声音如凛凛的风,打在下巴上,冷的疼。

大氅又一次把林言包裹住,温暖回路。秦向涛的袍子也依旧划出潇洒的弧度,他跟林言说着自己崇敬的古今人物。

但这时的风太冷,林言一时改变不了神情。

是挑拨离间吧......毕竟那也只是纸上的句子,毕竟没有什么凭证。

第104章

回京城却应谶语

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里不是扬州,甚至从来苦冷。但没来由的,林言忽然想起这一句。

战事的疮疤仍留在北阆的城墙,此处边地的部族擅刀,更擅长雪夜疾行、速攻。

方将军很骄傲地与一众儿郎展示几乎将他的脖颈截断的一道伤口——那伤口狰狞到让他仍然活着这件事变得少了庆幸,反而有几分恐怖。

林言听到有谁龇着牙齿抽气,但方将军好像完全不在意自己引起的惊叹。

大抵在他看来,这样的伤口既不代表战火纷飞的过去,也不代表报答君恩的荣光。

这只是一道伤口,一道任何一个将军都可能存在的伤口。

秦向涛向来崇拜这样的豪侠勇士,他的眼睛追着方将军,却也在不经意间朝自己的父亲那边扫过去,只是几乎没有落到实处就弹开眼睛。林言就站在他不远处,自然看出来他这份不自然。于是理所当然的,他立刻联想到那纸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