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197)
剥好的果仁进了小碗,由着它们自己争抢分吃。雪雁拍拍手,跟黛玉道:“公子这次回来,想来又该有一次封赏。”
“或许......”黛玉的神情落寞一刹,又很好地被掩盖过去。她现在已知晓佛奴陷入一种怎样的境地。此时既高兴他挽救一场灾害,又担忧这样的‘功劳’会在京城上层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而恪静郡主也是在这之后忽然登门。
南方确实生了水患,随着噩耗一起传来的还有给各路官员治罪的消息——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佛奴啊?他甚至在其中立下功劳,怎么会谣传是他犯错?
看着眼前的姑娘心神不宁,饶是黛玉也有一刻思路打结。
“郡主,沈大人所巡之地灾害已解,不知‘错’从何来?”甚至他那边的堤坝因为处置得当,现在又临危受命去往真正发生水患的地方辅助赈灾。
“可是大哥他——”恪静一愣,旋即整张脸都涨红起来。
她这样的反应让黛玉更觉得奇怪——以佛奴的稳妥性情,绝不会忘了往淮安王府寄去信件,按理说郡主不该不知他那里灾难已解,现下正在别的地方治灾。
除非......这‘谣言’是基于旁的低语流传开。
黛玉心中一紧,面上却不显,只请恪静再尝尝自配的花茶。
恪静并没有告诉母亲她要来见谁。
她说要出去拜访好友,母亲便叫她自去,只提醒不要妄言近日事端。
事端?
一如既往温暖的房舍,母亲在其中却像是亲眼目睹一场灾害。南地水患的消息初来时一片混乱,又因为大哥的声名,便有人说就是扬州一带。母亲因此悲恸惊惶几日,转眼信来却并没有全然展颜。
黛玉见恪静神色变换,心中立刻知晓至少恪静郡主并不知道佛奴用了尚方宝剑。
当时在场的官员避讳,不会胡乱传播此事,而来往堤坝的民夫也不一定明白沈大人腰间那一把剑的厉害。
治水的胜利浩浩荡荡,真正决定的一刻却只在极少数人之间流传。
不过以恪静郡主的样子来看,淮安王府或许也不是一心挨着太上皇站。
想在两边博得好处,却又不愿承担两边风险。淮安王一边偎着太上皇,另一边照样乖乖交了兵权。曾经由历任淮安王驻守的南疆现在归了秦家,至于北地,现在还没稳下将领,却先把方将军押回京城来。
黛玉与恪静闲散聊着,禁不住想起王妃对她的一些提醒。
——王妃并不像是没有成算的,可是郡主这般,只怕她在其中也有自己的心思在。
是不是为着在今上或太上皇之间选边暂且不知,但现在有一件事可以确定,佛奴动用尚方宝剑,也一定打乱了王妃的什么谋划。
若是这般,将来若真有今上为难,倒不好确定佛奴的母亲便一定无害......
黛玉眸色一黯,抿一抿嘴,顺着恪静岔开说到‘不妄言’的话题。
再怎样惴惴不安,也要先等佛奴回来。
第117章
不闻音两处争锋
“我近来高兴得很——”
斐宁正逗着咕噜噜吐奶泡的女儿,忽然听到妻子这样说,便抬起头,笑着道:“怎么?还有什么更大的喜事我没知道?”
“是因为老太爷。”段夫人眨眨眼睛,抬手将女儿的襁褓裹得更紧:“太太前天才悄悄跟我说的,说咱们大姐儿出生那天,老太爷悄悄哭了。”
“唔?”斐宁嘴巴还嘬着,发出‘啧啧’的声音逗女儿高兴。这会听着妻子说话声音没停,女儿还不知是否展颜,妻子却实在笑眯了眼。
“你怎么不觉得惊讶?”段夫人撇撇嘴,有些不满丈夫的平静反应。
“倒也没有......”斐宁摸摸鼻子,不知道怎么该和夫人说自己出生那会,祖父也双眼含泪嚷嚷着‘后继有人’。
只是当他发现孙子和儿子一样材质平平之后,立刻就歇了心思。
段夫人也跟着斐宁的神情想起这一档子事——斐夫人喜欢寻儿媳说话,丈夫小时候的事她比斐宁知道的还清。这会没留意,似乎触及到斐宁的一段伤心事,段夫人捏捏斐宁的耳垂肩膀,又一起去逗弄不知什么时候定定看着他俩的小女儿。
“看着大姐儿,我还是想起小师叔的身世。”段夫人有些唏嘘似的,食指被女儿攥住,便很轻柔地摇晃着:“若是我的孩子没见过就丢了,一定恨不得把那背后捣鬼的生吞下去。王妃也是个可怜人,听说她身子现在还没好......”
她说到这里,又跟斐宁道:“说起来,淮安王府似乎有意议亲。”
“议亲?”斐宁一怔,追问道:“是小师叔?”
“不知道,似乎是淮安王酒后说的,但那家的夫人动了心思,便来我这里打听——看是小师叔,还是世子。”
“若是小师叔,按照年龄排序也该议亲事。可若是世子......”斐宁这样好脾气的人,脸上也泛上沉云:“那可真是昧了良心!”
世子的案子已经到了后程,眼见着就不能再尊称一声世子。这时候含糊不清的叫人家误会,欢天喜地把女儿嫁进来,之后是陪着幽禁还是流放?
他想到这里更是生气,更知道世子还跟林言有一双眼睛的旧怨。这会又见这等不义之事,更是看不上其中为人。
“他们这样蒙骗,带累的还是小师叔的名声。等他回来,我一定与他说起此事。”斐宁想了想,又补充道:“这一回非得叫他们彻底歇了那些不干净的心思。”
从前王府中只有两位公子的时候,淮安王府都那样积极地张罗议亲之事。如今又添上一个林言,反倒连带郡主的事都没了声音。再加上现今世子要吃挂落,眼见着状元公又要袭上世子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