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213)
可是真说出去反而并没有预想中那般憋闷,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会却当真给人些底气。自家尚且不是被打个措手不及,凭什么先预言说是另一方能够先庆贺功绩?
黛玉在心里给自己鼓劲,紫鹃却显然更专注其中一句。
“姑娘?你们......一起?”
近处的光晕看不清,紫鹃楞了半响,黛玉甚至一时没反应过来她是惊讶何事。
这难得的茫然也被紫鹃觉察,她怔怔笑一下,彻底把那沉甸甸堵在心口的烦恼丢出去。
“罢了罢了,姑娘和公子总是在一处,我从前就该另外知悉。”
这一方安抚过紫鹃,另一边也给了宝钗回信。之后黛玉也没有干坐着等消息,使人四处留心,却唯独嘱咐去打听窦先生去向的人收手。
窦止哀既然有心躲着,打探过多恐怕还触犯太上皇的霉头。黛玉与林言原也预想了现今的局势——太上皇想等两败俱伤再施以恩惠,赚取臣子感激涕零——他们一早说好,若真是这般发展就将太上皇拉入局。只是这是在老虎脸上撩须子,伸手可以,脸却不能轻易显露。
对方要打哑迷,他们就陪着话禅机。不然这会乖了,之后稍微蹦跳就是逾矩的讨嫌弃。
林言计划此事时却少了从前的谨慎,那般有恃无恐的样子也叫黛玉好奇。但正如佛奴所说,他总是宗亲,再怎样也不会伤筋动骨,只是不愿空受这污蔑,又想争一争将来安稳的权利。
只靠捏造的罪状经不起查询,这真假参半中的‘真’来自何处,黛玉心中也如明镜。
秦向涛。
那个林言自幼相识,交好十几年的友人,在这一事件中送上唯一真实的证据。顾及背后家族是真,心知肚明林言会因此落入更深一重险境也是真。
但他又是佛奴口中的‘豪侠’样的人——
黛玉的唇角咧一下,又嘱咐一定仔细准备给秦府老太爷冥寿时的致意。
已经故去的人只需受用宴席,但仍活着的人还有阳间的事要操心。
“姑娘,您这般岂不是太冒险些......”
“这一回,我还信一次佛奴看人的眼睛。”黛玉笑一下,安慰道:“我不止答应佛奴,现在也跟你再做一次保证——绝不把自己与身边人置于险地。”
“去吧,莫忧心,那日斐夫人也与我一起往寺里去。”
第128章
险落子险处逢生
秦家往寺庙去的时候已经是冥寿的后半程。
水陆道场,迎请高僧拜忏——秦将军要与父亲禀报近些年的辛苦功劳,而秦老夫人总梦见亡夫哭诉寒冷,因此额外惦记在佛前供奉厚衣,又要对曾经在佛前的许念还愿。
秦老太爷在世时是什么样的性子已经不被人知悉,作为父亲早亡,作为夫君又隔绝几十年时光,如今只留下好印象。
而作为祖父的印象更是生疏——秦家的子辈中没有一人曾经与祖父相处过,所得的记忆也只是沉浸在祖母、父亲或叔叔的语焉不详中。
但冥寿的场合依然盛大,秦二爷不比兄长在朝廷上得用,便很费心操持这道场。
陈夫人是秦氏女,这一场合中自然不能缺席。只是她身边并没有带着哪个女儿,连陈谦时也在她口中‘病得起不来床’。
秦老夫人不满见不到外孙或外孙女,但在这样的场合并不好大声说话,免得惹人说嘴秦家规矩。不过陈夫人在闺阁中便是得心意的女儿,哄着劝着,不多时老太太便跟着陈夫人的话到了别处去。
秦将军只跟妹妹过问几句外甥身体,之后再没多说一句。
长辈要忙,秦向涛也不是原本当不得事的稚童。只是他帮着父兄叔叔叔固然忙碌,却也有时间去寻许久不见的姑母。但真切坐在一处却只有别扭——陈夫人从来是温柔和善的姑母,可这会却平白叫人隔着一层。
秦家有自己的立场,陈家也有陈家的。他们固然不似林言般与太上皇紧密,但也算不上真切与今上同谋。秦家如今眼见着是铁心要随着皇上走,但陈家却没有宫里的女儿外孙要搏前程。
两府姻亲,也说得上一荣俱荣。但陈夫人心知唯一的儿子体弱,夫君也只是普通。强挣来上游的富贵享受不了多久,即便当时吸引来更多高门将女儿们娶走,待到将来陈府不支,出嫁的女儿也难撑。
秦向涛没有看到陈谦时,怔愣之余也竟松一口气。连他自己都被这骤然一松惊住,直愣了一刻才跟姑母问候。
陈夫人依旧是笑吟吟的样子——她问了秦向涛的辛苦,赞赏他现在也是理得事的郎君。除此之外却如她的兄长一般,再不多说什么。手头的花纹折叠三次,安静听着母亲的嘱咐。
祖母、姑母与妹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伴着连绵的佛号,仿佛一切都响在很远的地方。秦向涛不合时宜地想起从前陈家的某个姑娘身子不舒服,林言还跟陈谦时问过陈家的诵经声,那时候只他没听见昼夜不息的祈念,这一次却只有他一个人听到。
光影在水蓝的壶上被分隔了,看去那样平整圆润的壶身,存一块白光上去却被剪成一条条细碎的丝。秦向涛待得很不自在,祖母笑话他说‘日渐大了,已经不耐烦听妇人家说话’。
但父亲身边的小厮解救了他。
老太爷的冥寿也是秦府的颜面,少不得要邀请些交好的人家,而秦府的公子也不能不去见礼。秦向涛几乎是立刻蹿起身来,同祖母与姑母告辞,紧接着便跟着那小厮往外走。
只是临出门时却听到陈夫人不掺杂什么情绪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