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296)
“唉,我听说你采买药材那会,也见着那州牧了?”
“见着了,你这会没去多可气——那大人,嚯,年轻,气派——说话还和善,倒叫我怪不好意思的。”掌柜这般说,脸上却满满都是回味,显然十分受用这份客气。
“你这老小子——”账房知道他的性子,这会绷不住笑。曲起指头在柜子上敲一敲,比划一下:“你可别忘了事儿。”
“知道,知道。”管账的点头,说来却又有些忧虑:“这会营里用的药材多,都悄悄的......你说,这次打仗是不是太要紧?”
“三小子不是说了吗?秦少将军领兵,打得那些南蛮子屁滚尿流的——”
“那怎么要这么多药?”掌柜的伏低身子,轻声道:“我还听说,粮食也紧着收呢......”
“你做梦似的胡乱猜,说多了仔细自个脑袋。”账房白他一眼,又道:“你也知道,三小子最爱吹牛皮,他说爬到城墙上看了,没准就是窝在墙根底下打一瞌睡。”
眼见掌柜的又有话说,账房眼眼珠子都要瞪到房梁上去。
“成啦,成啦,我这就走了。”掌柜的不在老朋友这里招人嫌,整整衣裳,又穿上毛褂子:“我把小幺留在这儿......”
“你放心,我保准替你看紧了少掌柜。”说到看着长大的小侄子,账房一直跟掌柜抬杠的嘴却多了笑意:“你放心。”
知晓老友靠谱,掌柜的学着江湖人的做派拱手作揖。随后又跟门口的儿子多嘱咐几句,这才安心带着商队往淮越去。
这一队行商如一管清烟,曲折蜿蜒着,由最南到稍北的南边。期间被守城盘查刁难,打个结,但最终还是要继续飘远。
青白的长烟缭绕飘散开,其上是五彩斑斓的纱绢。
淮越多虫,所用颜料又是草植调染。未免路途辛苦,纱绢成形后便要多加一道工序避免虫害。这件事也是织女们自己摸索——这许多日子以来,淮越人也认清这书塾不只是州牧垫政绩的玩笑,于是便有越来越多人愿意投奔到主城来。
——有人是为了学艺,有人说惦记府衙许诺的银钱,也有人单纯是为了逃难......
黛玉站在廊下,她的手腕与指尖都沾着染料残汁。院子里的织女嘻嘻闹闹,只凭笑声也叫枯燥的活计变作玩笑。如今学塾中没有‘工匠’,只她们一众织女——学织、织纱、染色,再到如今的熏香。
“夫人。”有年纪小小的女孩子跑到台阶下,牵着黛玉的手跟她说话:“我们的商道还好吗?”
她应当是听了大人的话,说到‘商队’一词时带着生疏的得意。黛玉捏着她的手仔细看,确定小姑娘刚才玩香没有被烫着,这才道:“我们的商道当然很好很好。”
孩子的母亲还在忙,终于把捣乱的小姑娘赶开,见她偎到林夫人跟前,更加放心地继续忙。
——忙完这最后一批,之后就只等着新年了。
这会,她跟黛玉的心里冒着同一个念头。小姑娘挨在黛玉身边倒很乖巧,听黛玉回答说‘很好很好’,立刻笑开,旋即又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可是我听说,人家都不要了——”
“怎么会呢?”黛玉索性将小姑娘揽在怀里,孩子都脑袋正贴着她的腰。毛茸茸的一颗脑袋蹭着她的手腕,从黛玉视角看去,一时没洗去桃红色像是给小姑娘簪了朵花。
不如再把年节的礼物添上几样。
黛玉心里想着,轻轻摩挲着怀中孩子的脸颊。
“你看,我们的纱绢这样漂亮,这样精巧,怎么会没有人喜欢,没有人要?”怀里的小脑袋仰起来,黛玉看着那对圆滚滚的眼睛,禁不住笑:“这根本说不通啊,是不是?”
这一套理论轻易说服了小姑娘,她重重点头,窝在黛玉怀里,专注地盯着在院子挂成一排的纱绢——年节的新衣裳、糕点和糖。
“夫人,大人过来了。”身后的雪雁靠近,附耳低语。黛玉点头,逗弄小姑娘高兴,又跟织女们嘱咐过才离开院子。
林言没有进来,他在马车上直等到黛玉出现。只是下巴都被车窗隔出一道红痕的州牧大人实在难以用望眼欲穿概括,他见黛玉出来,眼睛一亮,赶在黛玉靠近之前就已经把车门打开。
黛玉揉一揉林言的下巴,自个思量,晓得他一定是在车窗处看了很久,后知后觉意识到留了痕印才赶紧抬起来。
“......下回你就先回府去,不必非得等着我呀。”
“等着你叫我高兴,你难道想见我不高兴么?”
“作怪。”黛玉失笑,继续揉着他的下巴,说话又带着意味不明的感叹:“说起来,你只在学塾建成时转了一圈,之后再来要么是门外,进来也只是外馆——府衙里其他人也是如此,这般约束,想来也叫你费了心。”
“只消里馆清净,再怎样费心都是值当。且这大半是你的功劳,若是淮越的纱绢没出什么成效,即便有我约束一句,他们也有十句反驳来回应的。”下巴处的的印子慢慢长回来,之后还有一道红横在其间。
“说到成效——”
“到了。”林言会意,唇角的笑更是飞扬起来:“比我们预想得更快。”
“就看他们,能不能把这消息广散开。”
第183章
心神动蚁窝窥堤
高鼻子的千户虎背熊腰,今年在秦将军麾下已经满十个年头。只是从五年前便留守在京,这回也是他阔别许久再归南城。
‘阔别’一词是他们私底下的调侃,兼具聊以**的酸楚——临近新年,一家老小都在家中,而自己远在边境,对着那不知怎么又在这时冲锋的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