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125)
觉得应该是胤祺跟五福晋闹了矛盾,这矛盾还不小。
“既然她不去,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说不定正好能够赶上午膳。”
宝敏去慈宁宫的路上还把昨天晚上同胤祐商量好的借口又复习了一遍,等进了慈宁宫,就瞧见太后一脸不愉。
好在这火气也不是冲着她。
太后揉揉发疼的眉心,扬着笑问道:“怎么今天过来哀家这了?这是又想着从哀家这哄骗什么东西走啊?”
“瞧玛嬷说的,好像孙媳来就是馋那些身外之物?还不给孙媳突然想您了,过来瞧瞧?”
宝敏将自己带过来上了色的羊毛毡递过去给太后玩赏,因为有空,还找造办处做了造景,看上去真的像是在一个小院子里,各种动物们自己趴在自己占好的地盘,神态各异。
这种精致的小玩意平日里也不是没人收集好,献给太后。
这是宝敏这个与众不同,既不是陶瓷的,也非玻璃,更加不是名贵的木料,一下子就把太后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这都是什么做的?怎么看着跟常见的小东西不太一样?”太后好奇道。
“玛嬷,这些都是用羊毛挤压,拿针戳出来的,将羊毛戳出动物形态后,再上色。”宝敏笑道:“说来也是巧,内务府的羊毛都是从科尔沁那边不远千里送过来的贡品,我看着没有人用,心想着这么好的东西,倒是不能浪费了。”
太后将半封闭的小盒子拿在手里面把玩,指腹轻触着染上颜色的羊毛,心里颇为触动,“以前在草原上,老是看到低头吃草的羊,看着那些羊毛,不觉得有什么,不过是一醒来就能看见的东西。”
“如今进宫十几年,倒是忘了还有这些了。”
太后的话语中无不是对草原的怀念。
成为顺治的继后,她心里面也无比忐忑。后来先皇独宠一人,甚至悲愤而亡,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她们。那时候的日子每时每刻都是痛苦难安的。
好在最为难过的日子已经熬过去,皇上对她也如生母。
“你倒是有心了。”太后不舍地将手中的小盒子递过去给身边的嬷嬷,叮嘱她小心些,放到里屋去,睁开眼就能够瞧见这么精巧的小东西。
宝敏看着太后伤心的模样,也难免有些难过,要是这时候有人说能够带她回岭南,哪怕时空不一样,宝敏觉得自己还是会有一种久违的回家感。
宝敏撇弃掉没必要的悲伤,毕竟之前是因为康熙担心北巡长途跋涉,太后身子受不住颠簸,再加上国家政体还没到特别稳定的程度。
紫禁城仍然需要有位高权重的人坐阵。
不过准噶尔战役的胜利,怕是能够将那些妄想继续对大清政权出手的喽啰们吓退,之后的北巡便会带上太后一起,哪怕是路途漫漫。
“其实今天来寻玛嬷,孙媳主要是想要献上一个新鲜的吃食。”宝敏笑着让人将篮子揭开,展露出里面的土豆泥跟薯饼。
因为从乾东五所过来,路途有些远,薯饼已经凉了,不过配上旁边甜的番茄酱,看上去仍是不错。
“这是什么?”太后瞧着这两个新奇的菜式,一时之间也猜不出来什么菜能够做成这样。
“玛嬷,这是土豆泥和薯饼。特意做来给您尝尝鲜。”宝敏将薯饼蘸上甜甜的番茄酱,递过去给嬷嬷,示意她先尝一口。
所有的菜色都过了一遍“安检”后,才入了太后的口。
宝敏瞧着太后的神色变化,看上去对这薯饼还是喜爱居多的,心里面的重石这会儿才算是完全落下。
“玛嬷要是喜欢,就多吃一些。”宝敏开始将自己一早就想好的腹稿开始同太后“无意间”说起。
宝敏和胤祐经过商讨后,觉得要想让康熙完全答应这件事情,就得让他看到好处。
而能够让蒙古一心向着大清,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处。所以在选定地方的时候,宝敏跟胤祐就统一决定选择科尔沁。
如今太后的娘家。
宝敏开玩笑地说着自己前些日子做了个梦,梦到小时候郭罗玛嬷同自己说,她们那个时候还没随着进京,生活在草原上,秋来草荒,冬落白雪,就难在草原上找到食物。
底蕴厚实些的家庭都要挨饿,有时候一个冬天过去,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便死在夜里,不知是冷死的还是冻死的。
可是突然间,郭罗玛嬷不知道从哪里捧出一个东西,那植物从地里面拔出来,生长在土里的根连着一串串果实,各个都跟成年人的拳头一样大。
在梦里面,宝敏瞧着那东西眼熟,也不知怎么的,郭罗玛嬷就把它放到锅子里面用水煮。
等煮熟以后,撒上盐巴,香味飘散得很远。
郭罗玛嬷说,有了这东西,族人们就不会再挨饿了。等宝敏醒来以后,就去找,找到这个东西,就能够让大家都吃饱。
宝敏颇为委屈道:“玛嬷您也是知道的,梦里面的事当不得真,什么都瞧不清,我醒来后,生怕自己会忘记,还特意用笔墨记下来郭罗玛嬷跟我说的东西长什么样。”
“找了许久,那天在乾东五所帮我伺候花草的小太监,突然捧着一连串的植物过来同我说话。”
”
我定睛一瞧,发现这梦里面的答案就在我身边吗?我就说觉得眼熟,原来是我先前在内务府瞧着怎么有植物把果实埋在土里面,个头比花生大,奇怪着带回来的不知名植物。”
宝敏跟说书似的,觉得自己怎么着也不能够直接将这玩意给献到皇阿玛面前,于是就先自己尝试着做了些东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