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128)
一天没瞧见,就开始上房揭瓦。
这其中有胤禔的纵容,但他显然不会承认这一点。要不然平日里还怎么在折子里面同康熙卖惨?
康熙见不得儿子对一个女人情深意长,但胤禔字字不提大福晋生病,只说自己是舍不得孩子,白天要挤出时间带孩子,晚上还要点灯处理公事。
胤禔觉得自己这么说,又容易引起康熙一些莫名的好心,例如赏赐侧福晋格格下来帮他管家,因此他又赶忙说自己从额娘那里要了人帮忙处理,再过些时日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又送了一些小孩子们自己亲手做的东西给康熙,将这事给翻篇过去。
胤禔的小心思,人尽皆知。
胤礽也知晓,不过是想打亲情牌。但太子也不着急。
他还没死呢,皇阿玛也不会跟明太祖一样扶持孙辈登上皇位。所谓的子孙情,在康熙仍是身强体健的年纪,倒也不至于迷恋。
所以,胤礽对胤禔的小把戏也不在乎,反而还极为关心地派太子妃去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大哥要是喜欢,跟着些惯做这些事的人好生学学,也对他有好处,修身养性。”胤礽让太子妃将这话传给大阿哥。
太子妃:“……”
是生怕她这个太子妃命太长,不能给后面的人腾位置是吧?
她才懒得理会胤礽,带着人去看过大福晋,又瞧了下大阿哥府上那些下人伺候主子,都是尽心尽责的,也就没说什么,早早回了宫。
太子同大阿哥虽然对这么多人想进农部感到迷惑,但转念一想,这农部就算真的干出名堂来,又哪里能够当皇帝?
真当现在还是前朝空手打天下的时候?是个讨饭的和尚也能够扶持起来?
因此,在他们看来,农部更像是康熙建了个部门,将一些阿哥同八旗子弟放进去,凑成一个无实权的机构。
凑合着用。
胤祺好不容易从围堵中挣扎出来,身上的朝服被人扯得皱巴,一瞬,他都觉得自己得光着身子从人群里面出来。
“这些个人真是恐怖,皇阿玛都还没给我们官职呢,他们倒好,就已经为了一些不入流的位置打起来了?”
“险些把我衣服扯下来,这跟前朝嘉靖皇帝满朝文武竞相批斗有什么区别?”胤祺将自己腰带拢了拢,心有余悸。
胤祐也同样脑壳疼,“方才那些人怕是还送了拜帖,之后还要一个个看那些酸腐的话……”
“要不?”胤祺出主意道:“要不看拜帖的事就交给福晋们吧,反正只是看看拜帖,算不上什么要紧的事情。”
胤祐想了下,点头同意,“这也是个法子,就算真的从他们之中挑人,也得要些靠谱的,总不能什么猫猫狗狗都放进来。”
“到时候还容易连累我们在皇阿玛面前出糗。”
“是这个理。”胤祺抬手摸摸自己的鼻子,想到自己进不去的主院,赶忙说:“不过有一个人倒是要内定的,就是我福晋的亲弟弟。”
“这事我也先同你说好,别明天我派人去说了这事,你又不知晓,反而落了人的面子。”
胤祐说:“我知道,先前五哥帮我的时候不就说了这事?我又不傻。”
胤祐见胤祺那副心虚的模样,心里不由觉得好笑。
错了,但是不改。
还嘴硬,能吃到什么好果子?
不过这些都是他们夫妻两的事,同胤祐扯不上大关系。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将农部的独特管理体系制定出来,左思右想,胤祐觉得自己怕还是得回去请教一下被康熙从山西调回京城,如今在炼铁制器厂管事的官员。
第57章
宝敏用裁衣尺量着到……
宝敏用裁衣尺量着到手的请帖,裁衣尺总长一尺,也就是35.5厘米。
如今堆叠在桌子上的请帖不去掉信封都有将近3寸,也就是10厘米左右。
宝
敏将尺子放到一旁,默默地端起一旁葡萄递过来的花茶,轻呡一口压压惊,扭头看向站在一旁满脸笑容的刘进喜。
“你放才说,爷把这些活都扔给我了?”
刘进喜心里一紧,忙嬉笑道:“福晋这是什么话?七爷这是信任您,爱戴您,觉得这些小事对于福晋来说,不过是些顺手的小事。”
宝敏冷笑,“既然是顺手的小事,怎么他自己不回来做?”
“这么多请帖,好些我连人都不知道是谁!光是靠他们一张张嘴的说,我怎么知道是真是假?”宝敏将那一沓三寸高的请帖往远处推开,一点也不想看到它们。
刘进喜闻言,就知道福晋这是又有自己的想法,借着发牢骚把想法抛出来。
“福晋是想要……?”
“让他们想要来报名的,就做一份个人简历上来,要是有作品集的话,就把作品集连同简历一起交上来。”
刘进喜光是听着就一头雾水,不解地请示道:“不知福晋口中说的个人简历是?”
宝敏想了下,这年头也不是没有个人履历,但大多都是靠口口相传和官方记录,再不济也是族谱记录,少有人会将自己生平所经历的事情都整理成册,递交给别人争取职位。
宝敏轻啧一声,拿了纸张将自己想得知的信息都列入在册。
例如身体健康程度、应聘农部之前在做什么?四书五经读到何种程度?平日里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唯一不过问的就是家世跟长相。
当然,如果这是为宝敏自个做事,长相还是稍微要看一下的。
为胤祐等人做事,看什么看?浪费时间。
刘进喜看着到手一长串的纸张,微微咋舌,对福晋满脑子的奇思妙想更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