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141)
自己买了那么多首饰,福晋来来回回都是那么几样,要不是偶尔晨起梳妆能够瞧见梳妆匣里满满都是自己送的簪子。
他都要担心这人是偷偷拿出去变卖了。
宝敏微微蹙眉,“账册上面的金银数额很难说服皇阿玛派兵出海吧?而且也不知江南的官员做的账册是真是假。”
“一共四个海商口岸……光是拿着浙江一个的去同皇阿玛商讨,怕是要吃一顿训斥。”
胤祐点上宝敏的眉心,轻轻揉开,笑道:“所以啊,二哥不是还有备手吗?庆德就是他的备手。”
“再者,庆德听从皇阿玛的命令下南巡察,你真以为他去广州,不用禀告给皇阿玛?”
胤祐哼哧一声,“这宫里面,一个两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倒是你成天乐呵呵,笑嘻嘻。”
“真怕哪天太子妃把你卖了,你还两眼泪汪汪同人称妯娌。”
宝敏:“……”
宝敏捏上胤祐的耳朵,气得半死。
“我这都是为了谁?为了谁啊?还卖了我!成天出卖我的人,就是你!”
全天下最大的骗子,除了枕边人,还能有谁啊?
第62章
长东的事,宝敏自……
长东的事,宝敏自觉没办法替人做主。
“他娘死在乱匪刀下,他爹带着他来京城投奔亲戚谋生,本就是靠着一口气的撑着,谁知道被亲戚扔出了门,没多久就去世了。”
宝敏舔舔发干的嘴唇,“萨察管事从人牙子手里买下他,也没入奴籍,就是当跑腿的在养。”
“你说让他跑海商这事,我管不了。人家情同父子,如今你让我做恶人?”
胤祐不甚在意,轻抚着宝敏的后背,“放心吧,他本人的野心怕是比你想得要大。你那个管事能够一个人管住这么些人,事事都向你如实汇报,想来也是个明辨是非的人。”
胤祐并不觉得男儿闯四方有什么不行。
皇阿玛说要对外出兵,尚书房那群不安生的小崽子们还不是一个蹦得比一个高,恨不得带上弓箭和鸟枪就上阵杀敌。
宝敏没有直接答应,只是说等晚些时候再说。
“先让人家吃个安生饭,有什么事情都等之后再说。”
宝敏说:“出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这船都没有,怎么出海啊?”
胤祐摘掉宝敏头上的发簪,全数扔到榻上的小矮桌,叫外面的端了热水进来,洗漱后抱着宝敏上了床休息。
“你刚刚在外面和颜先生说的‘皇庄有可能是他理想中的漳南书院’,这是什么意思?”胤祐倒是没觉得皇庄哪里像书院。
再怎么说,也就是一个种地研究的地方。
胤祐一开始的规划也没准备局限于这块皇庄,他准备先探查京城周围的行政区,看看有没有哪些农作物是京城稀缺,能够卖上价格的,可以让农民们尝试种植,到时候贩卖。
“你不会拿了那么一大块地,就准备用来种
田吧?“宝敏躺在床上,乖乖地将被子盖严实,冬日衣服穿得薄些,就冷得很。
宝敏:“颜先生认为一个人学习知识,不应该局限于程朱理学和儒学,而是要将目光和行动都落在‘实践’、‘实用’上面。除了六艺,他也注重兵、农、钱、谷等实用教育。你建立农部,自然不可能自己天天下去做事吧?”
“那到时候成了什么局面?你成天离开京城,我在京城给你守家?那干脆我直接收拾收拾当寡妇也行。”
“让你说两分占理的话,你还得寸进尺了是吧?”
胤祐听到宝敏说去当寡妇,直接伸手捂住人的嘴。
“别什么话不忌说什么,马上又要过一年长大一岁的人,怎么还说胡话。”
宝敏将捂住自己嘴巴的手推开,“我只是给你打个类比,你要是真想将农部发展起来,那光是靠你自己和那几个选出来的八旗子弟肯定不行。”
“人啊,一定要学会将优势扩大化。”
胤祐一听,就知晓宝敏怕是心里面已经有了想法,“那你说,你打算如何?”
“简单,找几个实用行业的师父,带上颜元先生,制定一套学习和实业并行的管理制度。一同跟过去的八旗子弟可以拥有一部分的管理权利,但更多的监管还是要靠你和五哥。”
“具体可以参考前朝的国子监制度,监生历事。”
胤祐又问:“那去哪里找来那么多愿意学这些的人啊?颜先生在漳南书院实行这套法子,都不行。我们在京城更加困难吧?”
京城能读四书五经的,自然不可能走旁的路子。
至于那些八旗子弟混日子的……占据着满人贵族的身份,就算再差也是个让百姓租其田耕的小地主,怎么可能会自己过来种田啊。
“这天下,又不是每个人都有家,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育婴堂的孩子们也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对象,这个活计苦是苦了点,但到底是门手艺,无论学多学少,他们长大后都能够出去做其他的事。”
“若是愿意留下来继续学习和深造,自然也是可行的。”
“有颜先生教他们,再加上其他行业的巧工能匠,还担心什么?”
胤祐微微蹙眉,“育婴堂的孩子的确是个好选择,但是会不会年岁太小了点?”
“按照年纪分开教,十三十四岁,能下地干活了……”宝敏强睁着发疼犯困的眼睛,整个人不自觉地埋入胤祐和被窝之间的空隙,躲在暗光里面睡觉。
意识迷糊之前,还不忘叮嘱胤祐将地榆粥喝了,缓解一下口腔中的烫伤。
胤祐没有睡意,与枕边的温热同眠,开始思考宝敏所提的法子实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