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193)
“而且都走了,这田里面的活谁做?”
于是,尼满就被留了下来。
活他是干得快,干完也没事。
正觉无聊,就听见自己身后传来跑动声,赶忙扭头望去,发现是庄子上的管事。
管事也是无奈,将前因后果都解释清楚。
尼满一听,是福晋要,也不推辞,乐呵起身。
“好好好,这件小事,包在我身上。”
管事见尼满接了棘手的事,心里的重压放下,忍不住感慨道:“那就麻烦尼满大人了,这里是些银两,你拿去用。”
管事盘算着最近的猪肉价格,将随身的钱袋给了出去,琢磨着这事到底是欠尼满一个人情,买了猪板油,剩下的钱就算是跑腿的费用。
可惜,管事没想到尼满这人如此实诚。
只把荷包里面的钱都当做是买菜的费用,尼满骑马拿着银锭去肉摊的时候,屠夫不敢置信地看着手上面沉甸甸的银子,问道:“这位爷……确定要买这么多的猪肉?”
尼满点头,“嗯嗯,府上的主子说要。”
屠夫看着自己摊位上剩下的猪板油,怕是没那么多,最后连搭带送,几乎将摊子上剩下的肉都给清空了。
尼满骑马而去,拉车而归。
管事看到满车的肉还有占据不小位置的猪板油,脸色都青了,颤着手指着一车的肉,“这……这是?”
尼满毫不在乎地挥挥手,乐呵道:“不言多谢,这些都是奴才为主子分忧应该做的事。”
管事:“……”
他早该知道的,庄子上能干活的人都被七阿哥带走了,那留下来的是什么水平,就不用多说了吧。
是他不信这个邪,找上瘟神了。
这么多肉!全部榨油都能吃一年了!
第87章
宝敏看到一车肉的时……
宝敏看到一车肉的时候,也有些懵,扭头看向面色铁青的管事,忍不住问道:“这是把方圆十里的猪都给买下来了?”
被管事骂得狗血临头的尼满大气不敢出一下,背着双手站在后头,直到感觉宝敏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才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他实在是不觉得这事是自己的错,毕竟管事当时也没说清楚到底要多少,只说让他去买猪板油。
老天,他一个再不济也是个八旗子弟,家中还没有落魄到要让他出去买菜做饭讨生活。
谁知道你到底是要买多少?
宝敏闻言,失笑道:“既然这样,那剩下的肉怕是要油炸或者是风干做成腊味。”
这么多肉,就算是全部煮了吃也不太现实。
管事面色稍霁,让庄子上的厨子去给宝敏打下手。
宝敏也没有拒绝。
她做这个一是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嘴,二是为了获得些积分,便于以后将自己想要流传出去的资料都下载下来,放到书坊里面去。
底层百姓的教育程度太低,文盲程度太高,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教育自古就是一个国家用来标榜阶级和等级的最好工具。
宝敏还不敢当着康熙的面往下层输出知识,宫廷里面的夜校也不过是打着“为主子好”的名义进行。
进行时,宝敏也没将这事泄露出去,不过是在乾东五所小范围的弄,后面多亏太子妃跟四妃,这事才慢慢地传了出去。
如今宫中的宫女太监,再不济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可是再往下学习更多知识,康熙说不定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宝敏不去想什么时候才能够将教育往底层普及,也不敢想愚民的政策能撑过几个皇帝,毕竟清朝腐败覆灭的踪迹在乾隆后期就可寻。
新鲜干净的猪板油被宝敏持菜刀,利落地切成小块,将一早就准备好的葱、姜、切段切片、冷水浸泡片刻后,加入料酒焯水,将等差不多熟,捞出扔到冷水里面搓洗。
再重新起锅加水、板油倒进去,熬制至清水变成奶白色,期间为了防止粘锅,需要不停地搅拌。
这个过程宝敏直接交给站在一旁的厨子,对方
的力气比自己大,这锅铲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他专门定制的,宝敏用起来自然没有厨子那么顺手。
闲来无事的宝敏瞧见尼满还站在门外面,随口便问起庄子上的农作物情况,得知各种农作物都已发芽成苗,心里倒是安定不少。
尼满说起专门教他们种红薯的陈以柱,“他们家还真是奇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愿意散钱出去也要推广粮食作物的家族。”
“除了获得权力和名誉,一个国家总要有乐于奉献的人。”宝敏笑道:“不过对陈先生一家来说,今年不过是荣华富贵的前一年。红薯虽然在南方能够生长得好,可在北方还未有实例,想要去皇上那里论功行赏,得有能够被人瞧见的政绩。”
红薯就是陈以柱一家的政绩。
宝敏不过是将这个政绩提前了几十年,要不然还得陈家这么一边经商赚钱,一边全国各地推广红薯,直到乾隆十九年。
其实宝敏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直到乾隆十九年,红薯才脱颖而出。
毕竟康熙很早就说过南北两方的农作物习性不同,环境所致,他希望能将更多的南方农作物引入到北方来,甚至是将这些农作物送到塞外去。
说不定塞外的土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
虽然康熙没有说具体的方位,但是从他谈及土质的不同,宝敏也能够猜测出大概是说东北的黑土地。
的确是肥沃之地。
尼满看着就是对这些不太懂。
宝敏也没跟人多说,等厨子同她说油熬成了金黄色,便指挥着人将配料全数倒进去,将腥味增香味去腥味。